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申论必背范文【经典】全30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17:20: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国考申论新题型“理解句子”解答方法

2010-10-27 来源:展鸿教育 点击量:729

2010年国考申论不仅对两类考生采用两类试卷开始考试,同时也出现针对两类考生的不同新题型。

如国考综合管理类考生试卷第2题: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10分)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这个题干要求是对引用材料中的话进行理解,不同于传统概括题、分析题等类型的提问方式,这种题目让许多考生摸不着答题方向与思路。

同时浙江2010年公务员考试也出现了这种提问方式:1、按要求谈谈对以下两句划线句子的理解(20分)(1)今天,我们还能把应对气候变化视为一种奢侈吗?(根据资料一、二作答)(10分)(2)从当前形势和长远看,大面积对化石能源实施价格补贴显然是不适宜的。

(根据资料三作答) (10分)要求:(1)准确、全面、简洁。每一小题字数分别不超过150字。(2)两道小题都答在答题卡第一题页面位置并写明小题号,两小题之间空两行。

这种新的提问方式,其实并没有脱离常见的概括题与分析题的窠臼,也没有放弃考查考生归纳概括与分析能力,对句子理解的过程实际是分析能力的考查,而进行答题时需要根据材料概括好信息点,因此对句子理解是分析题与概括题综合考查的旧题型,即是用“旧瓶子装新酒”。

要解答出这类题,首先要看题干内容,分析提干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在说问题还是在强调做法带来的后果?其次把这句话放回到材料中,找出这句话的出处及其相关的信息点;最后根据题干概括出要点。

如解答国考综合管理类第一题第二小题: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10分)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通过分析句子可知这句话主要在说明海洋污染带来的危害,不仅毁灭鱼儿家园还会毁灭人类;这句话出现在给定材料一中,其中还有这样的表述:

41

权威部门指出,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那时,即使不向渤海输入一滴污水,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至少也要200年。实际上,从世界范围看,海洋及其资源的破坏,波及面积相当大,其原因不单是污染,还包括过度捕捞、填海造地、盲目攫取海底能源等等。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 从给定材料中可以找出“海洋及其资源的破坏、原因不单是污染,还包括过度捕捞、填海造地、盲目攫取海底能源”,这些信息点表明这句话重点强调污染带来的更多危害,根据找到的信息点答案为:“海洋的污染不仅仅会毁灭鱼儿的家园、破坏海洋生态的平衡,进而破坏自然生态,特别是会影响到人类生产的发展,对人民的生活造成消极影响,这将是其更加严重的危害。这种危害更进一步会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造成整个人类社会的严重发展障碍,甚至是毁灭人类自身。”

所以这句话理解是要概括出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分析后概括影响的题型。

对于浙江考试的分析也应如此进行,但是明显的是题干中的两句话都是关于问题的表达,所以是要考生概括问题的原因的。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原因,按照概括原因的解答方法有条理归纳出信息点即可。

这种对句子理解的新题型关键要把握住题干问题的内容表述是什么,只有分析准确了,从材料中才能找出有效信息点,具体解答中还是需要概括的方法。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剖析与警示

2010-12-11 来源:展鸿教育 点击量:434

42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刚刚结束,百万考生紧张的备考心算是可以暂时放下一段时间了,但对于本次申论考试的主题却觉得出乎意料,很是沮丧。(副)省部级以上(以下简称A类)试卷和市(地)以下(以下简称B类)试卷考查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主题,前者是以黄河精神为主题,后者是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和无根文化为主题,本质上是对于我国城市化过程中 视频: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点评申论篇

暴露的身份障碍及教育不均提出思考,并且上升到人文关怀的层面。孙老师认为,考生的感觉出乎意料的主要是主题和题型两方面: 一、对考查主题的惊愕

很多考生对于为何考查黄河精神这样一个话题感觉费解,而对B类试卷的考查主题却并不吃惊。因为B类考查的话题是考生相对熟悉的问题,不论是农民工这个字眼,还是教育问题,还是城市化暴露的问题等等,考生在往常复习中,从教辅资料以及电视新闻节目中都有比较多的关注,所以并不吃惊于这样一个社会民生话题,但要上升到文化高度来思考这类问题就未必能游刃有余了;若考生在日常复习中解读过上海市2009年申论真题,便更不会觉得陌生了,因为那次考试就是围绕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展开的。而A类考试选取的黄河治理及黄河精神传承这样一个主题着实让众考生大跌眼镜,若得知这一幕,恐怕命题小组的各位专家怕是要掩面而笑了,这其实就是国考的趣味所在,不但选拔人才,而且还要通过人才选拔形式的创新探索最为合适的深度考查形式。

仔细推敲不难发现,08年国考和10年国考其实都在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的一种协调关系,09年国考考查的是以产业反哺为着眼点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新东方公务员考试研究院孙老师认为,这也与我国提出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伟大战略后的所有政府政策行为相吻合,“和谐”是当前及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题。今年国考的两类试卷都讲到了文化意义与精神层面,这种上层建筑的内容对于绝大部分考生而言是相对陌生的,长期以来,考生习惯于从材料中“摘抄”一些文段和词汇填充答案,基本是不假思索和加工整合的,所以导致试卷虽然答完了但依然不了解考试的主题。本次考试着眼于黄河这样一个主题词要求考生从文化精神的高度解读思想的传承,无疑是难度的增加,但也暗示了各位考生,没有什么考试是永远不变的,尤其是对于如此重要的公务员人才选拔考试而言。

如同去年考查渤海海域的资源保护问题一样,考生长久以来过度关注某个典型事件,渐渐失去了“抽丝剥茧”和“见微知著”的能力,与A类试卷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相比还相差甚远,既然考查了黄河精神这样一个话题,考生就要深刻理解文化之于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不能仅仅理解到文化产业的财富创造能力,相比而言,精神层面的财富更为重要。所以,在以后的复习中,

43

要有其重视从个别话题和事件中认识到国家透过方针政策对于某类问题的关注,因为这体现了一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是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

二、对考查题型的惊愕

从考查的着眼点看,两者都是透过某一问题考查文化意义,揭示经济发展带来的精神层面的问题,A类着眼于生态,B类着眼于社会,本质上暗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社会进步、文化精神等的协调关系,也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包容性增长”的内中应有之义。

从题量来看,本次考试两类试卷都是四大题五小题的模式,是去年国考形式的一种延续,这其中也必然囊括了概括概述提、综合分析题、对策建议题和文章写作题,在具体的题型划分上,包含问题概括、句子分析、原因分析、文书对策等,基本都是往常试题中出现的题型,但绝大多数考生还是对于文书对策类题型相对忌惮,专业暴露了考生在复习中的盲点,亟待加强,而且这种测查形式会成为常态。

A类考试中出现了“宣传册”这样一个文本形式,要求包含“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四部分。从申论的测查本质——选拔适合机关工作的人员的角度来看,这个题型在创新的同时尚没有达到足够的难度,只是考生普遍对于“宣传册”这样一种实务操作的问题过于陌生,故而试卷已经给定了一个大致的编写框架,说到底考生只要在这个框架之内将材料中阐述的重要信息点纳入到答案中就可以了,并非很难操作。这种考查形式自然是延续了去年“规划报告”和“宣传纲要”的思想,也体现了申论考试的务实性和操作性,要求考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要“知其何以然”,这是考试的进步,也是人才选拔的进步。

B类试卷考查的是“公开信”,对考生而言便相对简单很多,其实并非“公开信”与“宣传册”目录存在难度上的巨大差异,而是考生的熟悉度作祟。信件的写作一般都遵循固定的格式,标题、称谓、内容以及落款,但说到底这种形式上的分值不是考试的重点,而对于站在县教育局这样一个角色上来把握对外宣传的内容是比较重要的,

同理,这种测查形式的优势是:新颖、务实、有区分度。我们可以将之归类为应用文的范畴,内中主要考查的都是常用文书,尤以事务性文书为主,目前国考还没有考查过非常严格的党政公文,新东方公考研究院提醒各位考生,若对于这种有一定格式和逻辑步骤的答题形式还比较陌生或比较忌惮,就要在日常复习中尽量掌握其写作思路和重点,具体的格式细节从来不会成为国考的要求,而文体间的写作侧重是有差异的。

综上,申论经过十多年的考查,正在形成一种相对成熟而有深度的测查模式,从最初的材料的短小精悍,到目前材料的稳定适量;从题型的单调如一,到目前的多元复合;从传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到目前的文书写作与应用文体;从紧扣给定资料到参考给定资料并且不必拘泥于资料,当然目

44

前这只是一种迹象,申论还是要以材料为主要依据进行作答,但这种微观变化带来了申论考试的活力,让考生不必沉溺于“八股”文章,也是对于习主席提出的“改善文风”思想的一种呼应,作为考生而言,应当尽快建立角色意识和公务员思维价值体系,给予国计民生、社会发展更多的关注度,同时在复习之时对于政府实务操作进行适当的了解,可以去国家党政机关或相关企业进行一些实习实践活动,有利于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也更加符合我国公务员选拔制度的要求。

45

搜索更多关于: 申论必背范文【经典】全30篇 的文档
申论必背范文【经典】全3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vqcz2n5kb10e609m87w9sc9l3ppnv019z0_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