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课《永远的校园》word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5 1:28: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题 教学永远的校园 1.学生通过诵读文章,感知大意 课型 新授课 2.借助一些多媒体形式,使学生能够了解北大,走近北大,感受北大,思考北大 目标 3.树立学生正确的大学观、人生观。 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领会“永远的校园”的含义 难点 领会本文语言的抒情性和诗意美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教学 课时 3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组织教学】 清点人数,师生问好 学 生 活 动 考勤委员清点人数 学生听讲,学生回答问题 【导入】 从自己记忆最深的校园说起引发学生们的兴趣,接着向学生提问:谈谈你对母校的深情厚谊和对新学校的感受? 第一课时 【新课教学】 一、常识介绍 (一)关于作者 谢冕,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著名作家、诗人,北大文学院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自他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50多年。 学生听讲,补充笔记 学生听讲 (二)北大简介 也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唯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源头之一,以及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根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

据地之一,北大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二、字词 憧憬 补偿 契机 漂浮/飘浮 氛围 .....失魂落魄 彷徨 消融 轰然而至 诙谐 塑造 学生给加点字注音,教...自负 严峻 迷蒙 负荷 虔诚 皈依 师指导改正 ....审度 冥冥之中 夙缘:指某种命定的缘分。夙,素有的,旧有的。 .间或:有时候、偶尓。 肃杀:形容秋冬季树叶凋零、寒气逼人的情景。 耿介不阿:正直,不同流合污。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阻扼:阻止和扼杀。 .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不息: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 学生分组完成各词语的解释,教师补充完善 (1)学生独立浏览课文内容 (2)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分段及段意 (3)教师补充

三、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行文思路 (一)第1至5段:主要写作者对北大美丽景色的真实感受 (二)第6段:承上启下,作者从具体的校园走向了抽象的校园,围绕“永远的北大精神”,从不同方面展开阐述 (三)第7至15段:写抽象的校园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向习惯思维和因袭势力的抗争精神 2.不单纯,富有个性 3.校园里有一种特殊的气氛 4.民主与科学 5.北大学子代代传承,使北大精神成为永远 6.北大魂与中国魂共生与永存 (四)第16段:结尾照应开篇,表达了作者因北大精神洗礼而具有的奉献与传承优良传统的热切愿望,进一步凸现北大不朽的精神

第二课时 四、感知“永远”的内涵,领会“永远的校园”的含义,体会 作者从文字中流露出来的深情厚谊 (一)“永远”表现在三个方面。从作者角度而言,“永远”是指作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为曾在北大学习和工作过的人关于母校的难以磨灭的“梦和记忆”,是一代表发言,教师补充 段事关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它是作者“永远的记忆”。从北大精神角度 说,北大的创建与发展,与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苦苦求索、不屈抗争是紧 紧联系在一起的,北大精神代代相传。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说,以“民 主和科学”为核心的北大精神其实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缩影,“北大 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魂 永远绵延” (二)总之,文中的“永远”真正的内涵是指精神的延续和不灭。“永 远的校园”指的是精神上的校园,作者把北大这座校园“作为一种文化 和精神现象加以考察”。这校园与青春的希望与失望相连,它永远不灭; 这真是一块圣土,科学与民主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生发了北大恒久 长存的对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与追求;这圣地绵延着不会 熄灭的火种,灵魂的塑造和远播,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 五、品读语句,理解句意 1.青年时代未免有点虚幻和夸张的抱负,由于那个开始显得美丽,后来愈 来愈显得严峻的时代,而变得实际起来。 句意品读:“开始显得美丽”是因为青年时代的我将燕园的“湖光塔 影和青春的憧憬联系在一起,益发充满了诗意的情趣”;“愈来愈显得严 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峻的时代”是因为北大校园中每颗年轻的心都在关心着中国的命运和前教师补充完善 途,关心着人民的自由和民主,他们都在为富有历史性转折时期的可能 到来而不安和兴奋。 2.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较那种繁 衍更为神妙,且不朽。 句意品读:“不会熄灭的火种”指的是代代传承的北大精神;说它比 父母的繁衍后代更为神妙,且不朽是因为精神和信念超越物质的一切力

3.它期待并期许一种奉献,以补偿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 的中国魂永远绵延。(“期待”和“期许”分别是什么意思?只用其中一 个词行不行?) 句意品读:期待指期望,等待;期许指期望,多用于对晚辈。两者 意思相近,连在一起使用,加重了期望的心情,扩大了期望所指的对象, 只用其中一个较为平淡,表达效果不强。 4.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 建长夜,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 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近百年来这种奋斗无一例外地受到阻扼。这是生 生不息地爆发抗争。(“阻扼”换成“阻止”行不行?为什么?) 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句意品读:不行。阻扼是阻止和扼杀的意思,阻扼一词的使用体现教师补充完善 了北大人在为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抗争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磨难和苦痛, 而“阻止”表达不出这层意思。 5.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北大魂”与“中国 魂”是什么关系?) 句意品读:北大精神其实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缩影。 第三课时 六、领会文章多种表达技巧的作用,体会本文语言的抒情性和 诗意美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1.首尾设喻,前后照应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 本文以比喻开篇,把自己比作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在一个神圣的夜章语言 晚,“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落在燕园的土地上,“命运安排我 选择了燕园一片土”。结尾写这颗种子在北大“不再移动”,“期待并期许 一种奉献”。以写种子开头,以写种子结尾,首尾呼应,形象地表达了作 者栖居燕园的“神圣的皈依感”,及为北大精神和中国魂做出奉献并使之 永远绵延传承的愿望,这样就是的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2.将北大人格化 量。

象来描写和赞美。它有着“向着习惯思维和因袭势力的勇敢抗争”,又“不 单纯”,还有“一种特殊的气氛”,更为神妙的是那种“繁衍”,使之具有 了“永存的灵魂”。这样写,既形象具体又步步深入地展现了北大的精神、 个性与神韵,充分抒发了作者个人的崇敬与仰慕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 染力。 3.语言生动形象 作者以富含诗意的语言,运用排比、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诗意 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倾向,述说了对北大这座永远的校园独特的魅力。 【小结】 1.常见字词、词义 师生总结 作者把北大作为一个生命体,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对2.抽象的校园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3.“永远的校园”的含义 【作业布置】 字词各抄写两遍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课《永远的校园》word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vxz25dmez9vfqx3d4pq7px008twst015d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