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1 -
一、工程概况
1、勘察任务的提出、委托和承接单位
2、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建筑物10栋,包括3栋高层、7栋多层,基本情况见表1。
小区建筑物一览表 表1
楼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地上层数 24F 2F 24F 2F 24F 15F 2F 4F 4F 2F 建筑面积(㎡) 15367.38 316.28 13823.04 485.14 13823.04 4561.08 578.87 2523.84 2200.26 397.62 备注 其中住宅12988.6㎡ 公建2379.2㎡ 服务性公建 服务性公建 别墅 服务性公建 3、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 (1)勘察目的、任务
a.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 b.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c.查明场地岩土类别、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的可能性作出评价; d.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
住宅小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2 -
e.对拟建场地地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出基础形式建议; f.提交详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有关成果表。
(2)技术要求
要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及《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有关规定进行本次勘察工作,基础型式未定。
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确定拟建高层住宅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多层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为简单(三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中等(二级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工作概况 1、勘察依据
(1)规范、标准、规程等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土工试验标准方法》(GB/T50123-1999)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B21/T1214-2005) (2)合同及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 (3)勘察纲要
2、勘察工作布置及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的钻孔数量及位置由我院根据规范,结合场地及建筑物特点确定,经甲方认可。按拟建建筑物轮廓共布置钻孔43个,钻孔间距18~24m。高层住
住宅小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3 -
宅部分控制孔深度22m,或进入基岩中风化3m;一般孔深度18m,或进入基岩中风化1m。多层住宅部分钻探深度7m,或进入基岩强风化不小于1m终孔。钻探结束后,因甲方调整设计图纸,根据调整后的建筑物平面位置及层数增布钻孔11个。实际施工钻孔54个,总进尺553.40m(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钻探设备为DPP100型汽车钻机1台、XY-100型钻机1台,采用锤击、回转方式钻进。以重锤少击方式采取原状土样。原位测试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及重型动力触探,在测试过程中严格保证落距、垂直度和重锤自由下落无阻力。
勘察工作于2008年1月19日开始,1月28日完成外业。后增加的11个钻孔外业于2008年2月23~26日完成。外业施工及报告编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质量满足要求。
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2。以甲方提供位于兴海北路上的117点和界址线拐点上的D点为已知点进行孔位测放及孔口高程测量,平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为56黄海高程系。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2
钻孔标贯 动力 原状 扰动 岩石波速 常时 地下 钻孔 总进尺 测放试验 触探 土样 土样 试样 测试 微动 水样 (个) (m) 点 (次) (m) (件) (件) (组) (m/孔) (点) (件) (个) 54 553.40 71 0.30 8 3 6 84/4 3 3 54 三、场地条件
1、自然地理、水文气象
2、地形地貌
场地原为耕地,地表经人工整平,表层耕植土已被清除,地表岩性为粉质粘土。地势上总体北高南低,呈坡状,孔口高程介于15.23~21.50m之间,高差6.27m。所处地貌单元为风化剥蚀残丘。
3、地层结构和岩性特征
根据时代、成因及工程地质性质,将勘探深度内所揭露的地层划分为如下几个工程地质层:
住宅小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4 -
①杂填土(Q4ml):褐色、杂色,干,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和建筑垃圾构成,局部为素填土。该层仅见于部分钻孔表层,层厚0.50~1.80m,层底埋深0.50~1.80m,层底高程13.91~20.55m。
②粉质粘土(Q4al):黑褐色、黑色,硬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切面较光滑,具油脂光泽,染手。该层仅见于zk26、zk29、zk39号孔,层厚1.00~1.70m,层底埋深1.70~2.80m,层底高程13.62~17.40m。
③粉质粘土(Qel):褐黄色,硬塑~坚硬,勘察期间大部分呈冻结状态,韧性低,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及石英颗粒,下部石英颗粒含量渐高,达10~20%,局部可达40%。该层分布普遍(仅个别钻孔未见),层厚0.30~1.90m,层底埋深0.60~2.50m,层底高程14.33~19.89m。
④-1全风化混合花岗岩(Mr):褐黄色、锈黄色,干,风化强烈,原岩结构已全部破坏,略见原岩构造,长石已全部风化成土状,冲击钻进较易进尺,岩心呈土混砂粒状,手搓即散。该层分布普遍,各孔均有揭露,层厚0.40~5.00m,层底埋深1.60~6.50m,层顶高程10.05~18.25m。
④-2强风化混合花岗岩(Mr):褐黄色、黄褐色、干,局部含水,浅肉红色,风化较强烈,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原岩构造较清晰,大部分长石已高岭土化,冲击钻进进尺较慢,回钻转进进尺较快,岩心呈砂砾状、碎块状,碎块手掰即断,易搓成砂状。该层分布普遍,各钻孔均有揭露,最大揭露层厚18.50m,层顶埋深1.70~13.90m,层顶高程2.65~18.25m。
④-3中风化混合花岗岩(Mr):黄褐色、肉红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面具铁质浸染,回钻钻进进尺较慢,岩心呈块状、短柱状,较坚硬,手掰不断,锤击可断。有5个钻孔揭露该层,揭露层厚1.10~6.00m,层顶埋深14.00~20.90m,层顶高程-4.42~7.07m。
⑤煌斑岩(βμ):强风化,黄褐色、黑褐色,浅部的岩心呈土状,下部的原岩结构构造较清晰,节理裂隙发育,回转钻进进尺较容易,岩芯呈块状、短柱状,手掰即碎,手捻成土状。有10个钻孔见有该层,呈脉状产于混合花岗岩中,揭露层厚1.20~11.00m,层顶埋深1.60~12.50m,层顶高程6.95~17.83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