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
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真空不能传声 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 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C.响度
B.音色 D.频率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 B.“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 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5.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6.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
接对话,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7.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8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8.有一根很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A.一次声音 B.两次声音 C.三次声音 D.四次声音
9.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0.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11. 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12.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路边的树木
B.走动的列车员 D.火车车箱
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
13.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 )
A.2.5米/秒 B.20米/秒 C.5米/秒 D.8米/秒
14.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4米/秒 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 C.等于5米 D.大于5米/秒
1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词中的“青山走”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竹排 B.两岸 C.青山 D.树木 二、填空题
1.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右手拉弓,左手不断用手指去
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2.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
传递 。
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 m/s。 4、火车的速度是54 km/h,子弹的飞行速度为100 m/s,那么______的速度大.
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____m/s.
三、计算题
1.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
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2、李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前50m用了5s,后50m用了4s,李华前50m、后50m及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