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湿疮(湿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临床路径之一,从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医院皮肤科开展了湿疮作为临床路径的临床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37例,平均治疗日13.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或免煎剂,口服中成药,静脉用药,穴位注射,中药涂擦,放血,拔罐,游走罐,中药溻渍,穴位贴敷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按临床路径管理的3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或免煎药剂使用率97.29%,穴位注射36例(97.29%),中药涂擦36例(97.29%),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免煎剂36例(97.29%),穴位注射36例(97.29%),中药涂擦36例(97.29%),放血、拔罐治疗28例(75.68%),中药溻渍疗法26例(70.27%),穴位贴敷19例(51.35%)。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25%)。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或免煎剂、穴位注射、中药涂擦、放血、拔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塌渍、穴位贴敷。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辨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
解决兼症,且口服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好。
2.穴位注射兼具药物的作用和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痛苦小,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治疗方法简单易行,被患者所认可,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因此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中药涂擦治疗直接针对皮损部位,操作简便,患者随时可以自行治疗,临床可操作性强,应用广泛。
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治疗方法只有临床经验总结,但缺少循证医学的支持,加之医保政策的导向性,因此临床中有少许患者拒绝输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因此静脉用药依从性为中等。
2.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中等,如中药塌渍适用于急性渗出期的患者,放血、拔罐适合实证患者。
3.临床患者症状多样,合并症也较多,中成药往往不能兼顾,所以临床中多选用中药汤剂或免煎剂,应用中成药偏少。
分析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的主要原因:
1.部分患者存在恐惧心理或对治疗方法材料过敏,如部分患者为过敏体质,对胶布过敏,拒绝穴位贴敷。
2.患者觉得操作麻烦、步骤繁琐,同时觉得不属于主要治疗,不做也不影响疗效。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37例患者中,症状改善37例(100%),体征改善37例(100%),临床有效37例,好转占病例总数的100%。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症状的评价
包括对湿疹主要症状不同程度瘙痒的评价。
(2)对体征的评价 主要体征:
(1)基本皮损:皮损呈多形性,如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
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 (2)皮疹分布:躯干、四肢为主,甚至可泛发全身。 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皮损改善、皮疹分布范围缩小为主要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主要分析如下:
2.1改善症状
37例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改善37例(100%)。
案例1:患者,潘某某,男,住院号0093623。面部皮疹2月,加重3天。患者自诉2018年4月底无明显诱因面部皮肤出现散在红斑、渗出,伴紧绷、胀痛感,在我院皮肤科就诊,诊断“皮炎”,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片/晚、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中药冷湿敷”,用药后好转,停药加重,一直断续用药治疗,未彻底痊愈。近3天无明显诱因病情加重,红斑、渗出加重,颈部、躯干、双侧前臂也出现红斑、丘疹,不适感加重,影响生活及休息,患者为求治疗于今日来我科就诊,门诊以“湿疹”收入院。面部大片
弥漫性红斑,广泛渗出,伴紧绷、胀痛感觉,无丘疹、鳞屑,影响睡眠,无头痛、头晕,无心慌、胸闷,无腹痛、腹泻,纳食正常,夜寐差,二便可。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专科检查:面部皮肤大片弥漫性鲜红斑,边界较清,压之褪色,触之皮温高,广泛渗出,渗出液呈淡黄色、质地清稀,部分结成浆液痂,未见丘疹、脓疱、脱屑。颈周、前胸、后背、双侧上臂散见大小不等红斑、丘疹,压之褪色,皮温高,无鳞屑、脓疱。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湿疮病(湿疹),证属湿热浸淫证,予龙胆泻肝汤口服,龙胆草6g炒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盐车前子 30g牡丹皮12g当归10g金钱草15g泽泻10g金银花15g菊花10g凌霄花10g。水煎服,日1剂。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滴,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止痒治疗,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配合中药塌渍、中药涂擦治疗,经治疗2周后瘙痒症状消退。
案例2:患者,张某某,女,住院号0106512。躯干、四肢红斑、丘疹,痒2天。2天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皮肤出现散在红色小丘疹,伴阵发性瘙痒,影响生活及休息,未处理,病情无好转,纳食正常,夜寐可,二便调。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专科检查:躯干、四肢皮肤散见大小不等片状鲜红斑,上有绿豆大小鲜红色丘疹,部分抓挠后破溃、结痂,边界不清,压之褪色,触之皮温高,无鳞屑,无渗出、糜烂。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湿疮病(湿疹),证属湿热浸淫证,予龙胆泻肝汤口服,龙胆草6g炒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盐车前子 30g牡丹皮12g当归10g金钱草15g泽泻10g。水煎服,日1剂。配合静滴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行放血、拔罐、中药涂擦、熏洗治疗。治疗10天后,瘙痒症状消退。
案例3:患者,王某某,女,住院号0087711。周身红斑、丘疹,痒2年,加重1周。2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皮肤出现散在红斑、丘疹,伴阵发性轻度瘙痒,瘙痒不著,可耐受,不影响生活及睡眠,患者未重视,未处理。1周前无明显诱因红斑、丘疹增多,瘙痒加重,搔抓后少量渗液,影响生活及休息,纳食正常,夜寐差,二便可。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专科检查:周身散见大小不等片状红斑,对称分布,边界不清,颜色鲜红,压之褪色,触之皮温高,上有绿豆大小鲜红色丘疹,散见抓痕,无鳞屑,无渗出、糜烂、结痂。诊断:湿疮病(湿疹),证属湿热浸淫证,予龙胆泻肝汤口服,龙胆草6g炒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盐车前子 30g牡丹皮12g当归10g金钱草15g泽泻10g。水煎服,日1剂。配合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行中药塌渍、针灸治疗。治疗5天后,瘙痒症状消退。
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
序号 病历号 1 2 3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证型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天数 7.24 9.21 11.15 19 14 7 湿热浸淫 6.27 湿热浸淫 9.13 湿热浸淫 11.2 2.2改善体征
18例患者皮肤红斑、丘疹等体征改善18例(100%)。
案例1:患者,宫某,女,住院号0064087。躯干、四肢红斑、丘疹,痒3周。患者自诉3周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屈侧关节处皮肤出现散在红色小丘疹,伴阵发性瘙痒,抓挠后渗液,皮疹散布躯干、四肢,部分融合呈钱币状,伴阵发性瘙痒,影响生活及休息。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专科检查:诊断:湿疮病(湿疹),证属湿热浸淫证,予龙胆泻肝汤口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