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复习题
语文古诗词鉴赏
二〇一五年四月十六日
诗歌鉴赏
考情分析
在今年的孝感市中考语文题中,考查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主要包括对诗词句的赏析,理解词歌的内容,意境和写作特色,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预计2015年按考查说明要求看,考查范围和内容基本保持不变,综合能力和主观表述的题型们为考查形式的主流。
中考真题体验
一、阅读《武陵春》完成1-2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通过 和 两个外在行为的具体描写,表达了词人因夫死、家破、国亡而产生的浓重哀愁之情。(1分)
2.古人运用比喻写愁的诗句有很多,但都没有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写得新奇,请你简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个比喻句新来何处。(2分)
答案解析:
1.倦梳头,泪先流。
2.以往人们常用比喻写出愁之多,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把愁比作丝线之物写出了愁之多,而本句却别出心裁,把愁比作船上的实物。既写出了愁之多,又写出了愁之重。
二(2014襄阳,10-11题)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此题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的抒发了 之情。
1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单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10.叙事、思乡。本题考察从叙事,抒情的角度考察。 答案11.“随”字用的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二、考试说明分析。
《2015年孝感市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赏析的考查要求。古诗词材料源于教科书(教读诗词——考试范围),以呈现一首古诗为主,设一个填空题与一个简答题(题型)。考查对于古诗词内容、情感、主旨的领悟,以及语言的品味和基本写作特色的把握(三个具体考点)。
三、常见题型归类和答题思路指引 要有具体题目证明
(一)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达方式。
这首诗是一首什么诗+采用(修辞手法,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1.概括诗词内容。 例1: 答案解析: 思路指引:
2.感悟思想感情:
例1:请从内容和情感的教读,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答案解析:
例2:谈谈“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包含的情感。 答案解析:
思路指引:通过什么内容+抒发感情(寄托)/什么情怀/(袒露)什么心迹/表达什么(追求) 3.分析诗歌主旨 例1: 答案解析: 思路指引: (二)品味语言 1.炼字赏析。
例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钟”“割”用词精妙,请赏析。 答案解析:
例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直”和“圆”的精妙之处。 答案解析:这两个字精简地写出了孤烟和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