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运行规程学习题 到燃烧 和 ,严禁 ,调整
一、填空题: 时应监视屏过后烟温,以防燃烧恶化造成 1、锅炉的型号: 超高压自然循环锅炉。或 。 增减给粉量 稳定性 延迟性 SG-420/13.7-M417A(125MW)、SG-435/13.7-M765骤增骤减粉量 管壁超温 燃烧不稳造成灭火 (135MW) 20、运行中汽压投入自动,如发生 ,应立即2、炉膛四周采用 水冷壁,锅炉额定蒸发量将自动解除改手动,查明原因及时消除。大幅度波为 t/h。膜式、420(135MW435) 动 3、再热器进口压力 Map,再热器出口压力 21、燃烧器为 ,切向燃烧,#2、4角形成切Map,再热器进口温度 ℃,再热器出口温向燃烧假想大切圆 ,#1、3角形成假想小度 ℃。2.62、2.44、324、540(125MW)2.59、切圆 。除 喷嘴不摆动,其余的喷2.46、316、540(135MW) 4、汽包水位正常 mm、最高 mm、最低 mm、高报警 mm、低报警 mm。0 +50 -50 +100(125MW+75) -100(125MW-75) 5、锅炉正常运行应采用定压运行,保持主蒸汽压力在 MPa,负荷在100MW以下时,可采用- 。13.4±0.3(135MW)、13.2±0.5(125MW)、滑压运行 6、主蒸汽温度正常 ℃、最高 ℃、最低 ℃、高报警 ℃、低报警 ℃。 540 545 530 545 530 7、对流过热器出口两侧烟温差 ℃ 8、炉膛负压正常 Pa、最高 Pa、最低 Pa。-20 0 -100 9、锅炉氧量正常 %、排烟温度正常 ℃ 4~6 136.71(125MW153) 10、锅炉正常运行时,汽包水位在 范围内波动,锅炉水位以 为准。±50mm 汽包就地水位计 11、主蒸汽、再热蒸汽的两侧温差不超过 ,主蒸汽温度与再热蒸汽温度差不超过 。17℃、40℃ 12、锅炉给水压力 Map,给水温度 ℃。15.7、245(135MW), 15.7、240(125MW) 13、锅炉额定负荷预热器进口风温 ,预热器出口风温 。 20、326(135MW);20、324(125MW) 14、空气预热器上轴承系统油温正常值: , 报警。下轴承系统油温正常值: , 报警。60~70℃、82℃、50~60℃、71℃ 15、正常运行时至少有 的水位计供运行人员 。事故情况下,以汽包 为准,其它水位计只作参考。两只以上指示准确 监视调节汽包水位 双色水位计或电接点水位计 16、给水自动投入时,应严格注意监视其它表计指示情况。当水位超过 并继续变化时,应及时 ,防止因调整不及时,造成锅炉 、 事故。 ±50mm 改为手动调整 满水 缺水 17、经常分析 、 、 、 等参数有无异常,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调整给水流量时应均匀,避免猛增猛减,注意监视给水泵转数和电流。 主蒸汽流量 给水流量 给水压力 汽包压力 18、在机组负荷或汽包压力发生较大变动时,应注意 现象,防止汽包缺满水。虚假水位 19、运行中的汽压调整通过 来调节,考虑嘴上、下可摆动±15°四角布置、φ800mm、φ200mm、下一次风 22、当汽机高加发生故障需紧急停用时,严密监视过热器汽温变化情况,防止 ,必要时可以适当降低机组负荷。主汽温超温 23、启停制粉系统时,应加强汽压、 的监视与调整。汽温
24、锅炉正常运行时,主蒸汽、再热蒸汽的两侧温差不超过 ,主蒸汽温度与再热蒸汽温度差不超过 。17℃、40℃ 25、运行中的燃烧调整:增加负荷时,先 再 。降低负荷时,应先 ,50 再 。增加风量、增加给粉量、减少给粉量、减少风量 26、正常运行中应注意锅炉结焦情况,特别在较高负荷运行,及时调整 ,及时清除 。燃烧方式、焦渣 27、汽包事故放水门投入自动后,汽包水位高一值 时自动打开事故放水一道电动门,9秒后开启事故放水二道电动门。+100mm (+150mm 125MW) 28、当煤质低劣,负荷较低或燃烧不稳时,应及时投油助燃防止 。锅炉灭火 29、严格执行煤粉仓定期降粉位工作,严格控制粉仓温度不超温,防止 。煤粉自燃 30、在协调控制方式下,当负荷改变时,先由汽机发出控制指令,利用锅炉的 快速适应负荷的需要。蓄热能力 31、在锅炉跟随控制方式下,由于锅炉的热惯性很大,如果实际负荷指令(UD)变化过于剧烈,很容
易造成锅炉蓄热的过分利用,从而导致 波动大。主汽压力 32、所有保护、联锁退出运行时,必须经过严格的 ,并经总工批准。审批手续 33、设备试验分 、 两种。静态、动态 34、机组大小修后,必须进行主辅设备的 试验,试验合格后才允许设备试转。联锁保护 35、发电机跳闸时,联锁 跳闸。汽轮机 36、当任满足一项MFT动作条件,保护动作,切断所有 ,实现紧急停炉。进入炉膛的燃料 37、空气预热器启动的条件: ,辅助电机启动的条件是: 、 。预热器变速箱润滑油泵运行、预热器变速箱辅电机润滑油泵运行、主电机未运行 38、引风机功率 ,额定电流 ;送风机动率 ,额定电流 。800KW、96A、710KW、84.6A(125MW),800KW、97.7A、710KW、82.1A(135MW) 39、排粉机功率 ,额定电流 ;磨
<煤机动率 ,额定电流 。560KW、63.1A、1000KW、118A(125MW),560KW、62.6A、1000KW、115.2A(135MW)
40、再热器分为 和 两部分。高温再热器、低温再热器 41、省煤器由 、 和 组成。主省煤器、隔墙省煤器、旁路省煤器
42、汽机跳闸且 时,MFT动作。主汽流量大于60t/h
43、锅炉启动前或MFT保护动作后,为防止炉膛内可燃物爆燃,必须进行 。炉膛吹扫
44、锅炉MFT动作后二次风门 ,一次风总门和一次风小风门 ,周界风门 。全开、全关、全开
45、A(或B)引启动后延时 秒联锁开A(或B)引出口门。40
46、引风机电机轴承温度> ,联锁停止引风机。80℃
47、 或 跳闸,联锁停止单侧送风机。同侧引风机、同侧空预器
48、磨煤机润滑油系统有低压油泵运行且 ,备用油泵联锁启动。磨煤机低压油压力低
49、各主要辅机试运转时间大修后不少于 分钟,磨煤机空转不得超过 分钟。30、5
50、主要辅机启动时,应设专人在 ,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事故按钮处
51、 作为主要信号, 作为前馈信号,给水流量作为反馈信号进行水位自动调节。汽包水位、蒸汽流量
52、锅炉配风方式为:从下到上 。二、一、一、二、一、二、三、二
53、磨煤机润滑油泵油压低于 Map,备用泵自启动;低于 Map,磨煤机跳闸。0.1、0.05(135MW);0.15、0.08(125MW)
54、锅炉水压试验可分为 、 。工作压力试验、超水压试验
55、锅炉在大、小修或局部承压部件检修后应进行 。工作压力试验
56、锅炉本体(水系统和过热汽系统)水压试验包括 、 、汽包及 系统,自给水泵出口至汽机主汽门前。省煤器、水冷壁、过热器
57、再热器系统水压试验包括:自 (水压试验用堵板)到 止(水压试验时用堵板)。再热器冷段入口、热段联箱出口蒸汽管道
58、检查锅炉符合上水条件,上水时间冬季不低于 小时,其它季节 小时。4、2.5
59、 进入汽包的水温与汽包壁温差最大不超过 ℃,控制汽包壁上、下温差最大不超过 ℃,汽包壁温与进水温度差不大时,可适当加快上水速度。40、50
60、锅炉主蒸汽温度主要采用 ,减温分两级布置,调节方式为 。喷水调节、混合式 61、锅炉主蒸汽一级喷水减温为保护 ,二级喷水减温则为调节 。后屏管壁不超温、主蒸汽出口温度
62、为防止空预器漏风,装有可调
的 、 、 三部分密封装置。径向、轴向、环向
63、为防止预热器积灰,在预热器烟气进出口处分
别布置 和 装置。蒸汽吹灰管、预热器水冲洗
64、汽包内洁净蒸汽装置主要包
括: 、 、 。旋风分离器、给水清洗孔板、顶部均流孔板 65、汽包安全阀动作压力A侧 MPa、B侧 MPa,
过热器安全阀动作压力 MPa。15.96、16.4、14.38
66、磨煤机工作转速是 r/min,最大装球量
t,额定出力 t/h。17.57、59、30 67、锅炉燃烧器型式为 ,四角切圆布置。
浓淡燃烧器
68、磨煤机正常运行中,回油温度< ℃,轴承温度< ℃。40、50
69、锅炉主汽系统工作水压试验为 Map,超水压试验为 Map。15.2、19
70、锅炉本体及烟道吹灰汽源来自 。低温再热器入口蒸汽
71、无论冷、热态启动,主汽门前主蒸汽至少应
有 ℃以上的过热度。主、再热蒸汽温差≯ ℃。50、70
72、旁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保护再热
器
73、锅炉升温、升压应缓慢均匀,严格控制饱和温
度上升速度不大于 ℃/min,严格监视汽包上、下壁温差不超过 ℃。1、50 74、锅炉点火后即投入空预器冷端 ,以防受热元件积灰。连续吹灰
75、当空气预热器出口风温达到 ,对流过
热器后烟温 以上,油枪燃烧良好,根据升温升压需要,由下而上,同层对角依次投入主火嘴。150℃、350℃
76、机组启动过程中,监视空预器出口的烟气温度
变化,以防 。二次燃烧
77、机组启动冲转参数主要决定于 ,要求
锅炉蒸汽温度比其温度高50℃。汽机高压内缸下壁温度
78、汽轮机冲转时锅炉应 ,防止冲转后锅炉水位上升过多。维持低水位(-50mm至-100mm) 79、机组启动过程中观察燃烧情况,防止燃烧不稳引起的 和烟温急剧变化。汽温
80、机组并网前,或再热汽流量小于10%额定流量之前,严格控制炉膛出口烟温< 。538℃ 81、机组热态启动,锅炉点火后应在 一定的条件下缓慢开启一、二级旁路进行暖管。凝汽器真空
82、机组热态启动时,根据汽压、汽温上升情况可适当提前 ,此时应严密监视汽包上下壁温差不大于 ,投粉后汽压上升快,可适当开大 。 投粉、50℃、一、二级旁路
83、机组热态启动时监视再热器入口汽温不超过 ,或控制主蒸汽温度不超过 。400℃、450℃
84、在滑参数停炉前应根据要求将参数调整至汽
压: MPa、汽温: ℃、负荷: MW左右,主、再汽温差不得超过 ℃。此时机
侧调门全开,用压力控制降负荷速度。10.8、520、100、50 85、熄火18小时后,可对炉膛进行进行 。强制冷却 86、锅炉熄火后4小时后,屏过后烟温不大于 ,汽包压力 ,汽包壁温各点低于 ,方可进行水冷壁和省煤器放水。400℃、0.5~0.8Mpa、200℃ 87、在带压放水过程中,汽包壁温差不得大于 ,如有越限趋势时,应暂停放水,温差稳定后再进行放水。50℃ 88、冬季停炉热备用时,应投入 ,维持汽包压力0.2~0.5Mpa。底部加热 89、风机轴承温度高的原因有: 、 高或中断、环境温度太高、 或间隙调整不当。 油质不好、冷却水温、轴承损坏 90、 会造成耦合器导流管虽能正常移动但不能正常调节。无工作油进入偶合器 91、炉前燃油压缩空气吹扫压力应保持在 Mpa。0.4~0.6 92、点击“角油枪启动” 按钮,按照程序顺序投入油枪,若点火器启动25S后,火监无火,立即关闭 ,“点火失败”信号发出。油枪油角阀 93、油枪燃烧不良的原因有: 不正常; 调节不适当,造成雾化不良;油枪未进到位。油温、油压和雾化空气压力 94、磨煤机的润滑系统为单润滑系统,包括 润滑油和 润滑油。 高、低压;减速箱 95、磨煤机高、低压润滑油用于磨煤机 的润滑,减速箱润滑用于 润滑。主轴承、变速器 96、在磨煤机投用 时高压供油系统应一直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盘车装置 97、高压供油油压大于 Mpa,磨煤机启动条件满足,启动 后自动停止高压供油系统。5、30秒 98、磨煤机进口负压维持在 Pa;磨煤机出口温度 ℃。-200~-400、65~75 99、为保证锅炉燃烧稳定,提高锅炉热效率,煤粉细度应控制在 %范围内。14~16 100、根据系统各风压、风温及 变化进行分析制粉系统运行状况,发现异常,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消除。辅机电流 101、制粉系统的停止时,保持磨出口温度不超过 ,维持磨入口负压,抽粉5~10分钟,方可停止磨煤机运行。80℃ 102、制粉系统爆炸后,紧急停止制粉系统后,查明 及准确地点,清除 。爆炸原因、爆炸隐患 103、磨煤机满煤时,根据磨煤机 及 ,调整各风门,适当增加系统的 ,进行抽粉。入口负压、出口温度、通风量 104、磨煤机堵塞严重,经处理无效,应 进行处理。停止磨煤机 105、粗粉分离器堵塞现象有:磨煤机出口负压减
小, , ,严重时排粉机电流摆动大,系
统负压不稳,磨煤机出口温度下降。粗粉分离器出
口负压增大、回粉管锁气器动作不正常
106、木块分离器堵塞的原因有: 、 。煤中杂物太多、清理不及时 107、木块分离器堵塞时,减少给煤、联系主盘,调整 ,检查清理木块分离器上杂物。系统负压 108、为了保证锅炉汽水品质良好,必须对锅炉进行 和 。连续排污、定期排污 109、锅炉的 由化学人员根据汽水品质联系主值进行调整。连续排污量 110、锅炉的定期排污应在 下进行,加强对水位的调整和监视,防止造成 。 负荷稳定、缺水事故 111、正常运行时,排污门全开时不准超过30s,排污应 进行,严禁同时开启两路及以上排污门,
以防止 。逐个、破坏水循环 112、为了清除锅炉受热面的 ,保持受热面清洁,提高锅炉 ,应定期对锅炉受热面进
行 。积灰结焦;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吹灰、打焦
113、吹灰、打焦时,保持 ,吹灰打焦与 不能同时进行。负荷稳定、排渣 114、低于 负荷运行工况不得进行锅炉吹灰。70% 115、在吹灰过程中,不准 ,观察火焰和吹灰器运行情况。打开检查孔 116、吹灰打焦时,征得单元长同意,并适当提高 ,加强 ,燃烧不稳时,停止吹灰和打焦。炉膛负压、汽温的监视和调整
117、锅炉打焦必须征得司炉同意,锅炉燃烧稳定,在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 ,防止烟火外喷。炉膛负压 118、6kV电动机其绝缘电阻值在常温时应不低于 ,低压电动机其绝缘电阻值在常温时应不低于其绝缘电阻值在常温时应不低于 。6MΩ/kV、0.5MΩ 119、经常检查监视给煤机运行情况,保证 如有堵煤必须及时处理。连续均匀给煤 120、粗粉分离器挡板在35~55%,禁止猛加猛减给煤量,保持平稳、均匀下煤,保持合格的 。煤粉细度 121、磨煤机电流平均值相对规程要求偏差超过2A时,应立即补加或停止 ,以保证磨煤机最佳出力工况。补加钢球 122、若单侧空预器故障不能恢复时,应 ,并确认空预器入口烟气档板 ,同时联系检修尽快消除故障并进行 。立即降负荷、已关闭、人工盘车 123、风机轴承温升超过 且采取措施,超过最高允许值时应紧急停止风机运行。40℃ 二、判断题: 1、增加负荷时,先增加风量再增加给粉量。降低负荷时,应先减少风量,再减少风量给粉量。(×) 增加负荷时,先增加风量再增加给粉量。降低负荷时,应先减少给粉量,再减少风量。 2、A(或B)引风机停止且B(或A)引风机运行则联
锁关A(或B)引出口门。(√)
3、两台给水泵全停锅炉MFT动作。(×) 两台给水泵全停且主汽流量大于60t/h锅炉MFT
动作
4、当汽机高加发生故障需紧急停用时,严密监视
过热器汽温变化情况,防止锅炉超温,必要时可以适当降低机组负荷。(√)
5、空气预热器试运转:启动前复查预热器无人工
作,关闭人孔门,检查预热器变速箱齿轮油箱油位正常,启动预热器齿轮油泵,油泵工作正常,高速启动预热器。检查预热器转向是否正确。(×)
空气预热器试运转:启动前复查预热器无人工作,关闭人孔门,检查预热器变速箱齿轮油箱油位正常,启动预热器齿轮油泵,油泵工作正常,低速启动预热器。检查预热器转向是否正确。
6、锅炉水压试验上水时间冬季不低于2.5小时,其它季节1小时。(×)
锅炉水压试验上水时间冬季不低于4小时,其它季节2.5小时。
7、 锅炉底部加温蒸汽来自三抽辅汽母管,采用加热装置后,可缩短锅炉启动时间,冬天停炉可起到防冻保护作用。(×)
锅炉底部加温蒸汽来自邻机高压缸排汽,采用加热装置后,可缩短锅炉启动时间,冬天停炉可起到防冻保护作用。
8、 再热器高温段布置在对流过热器后水平烟道
中,低温再热器和旁路省煤器作并列布置在尾部竖直烟道中。(√)
9、锅炉给水由省煤器出来后50%的进入清洗孔板作蒸汽清洗用,余下50%进入汽包底部。 (√)
10、再热器系统共布置4只弹簧式安全阀,2只装在两侧进口管道上,2只装在出口集箱上。(×) 再热器系统共布置6只弹簧式安全阀,4只装在两侧进口管道上,2只装在出口集箱上。
11、主省煤器经炉外连接管同时进入前、后隔墙省煤器进口集箱,经隔墙省煤器到达炉顶中部联箱,然后经左右两侧从炉外下降管进入旁路省煤器。(√)
12、锅炉主汽温减温水来自高加后给水管路,再热汽温减温水来自给水泵中间抽头。(×)
锅炉主汽温减温水来自高加前给水管路,再热汽温减温水来自给水泵中间抽头。
13、旁路省煤器顺列逆流布置在尾部竖直前烟道中,进口端弯管倾斜45°组成烟道挡板框架。(√) 14、容克式空气预热器布置在尾部烟道中,采用垂直轴承受热面回转式,每转一周,进行一次热交换。(√)
15、预热器正常运行转速为0.3r/min。(×) 预热器正常运行转速为1.5r/min。
16、锅炉油枪采用压缩空气雾化方式,装于中下二次风喷嘴及下一次风喷嘴内。(√) 17、锅炉MFT动作联跳发电机。(×)锅炉MFT动作联跳汽轮机。
18、锅炉正常运行时,汽包水位在±50mm范围内波动,汽包水位高低报警应可靠,并定期做高、低水位报警试验。(√) 19、锅炉进行排污时,应加强对水位的监视和调整。(√)
20、运行中的汽压调整通过增减给粉量来调节,考虑到燃烧稳定性和延迟性,严禁骤增骤减粉量。
(√)
21、煤粉燃烧,火焰应均匀地充满炉膛,屏式过热器后两侧烟温差不大于100℃。(×)
煤粉燃烧,火焰应均匀地充满炉膛,屏式过热器后两侧烟温差不大于50℃。
22、运行中发现粉管烧红应停止给粉机,关闭其下粉闸板,全开周界风。关闭一次风门,等冷却后,方可进行吹扫。(√)
23、一旦锅炉灭火,应严格执行事故处理规程,严禁采用爆燃法点火,防止发生炉膛爆破事故。(√) 24、机组锅炉跟随控制方式既利用了锅炉的蓄热能力,又保证了汽压的稳定,是一般单元机组常用的运行方式。(×)
机组协调控制方式既利用了锅炉的蓄热能力,又保证了汽压的稳定,是一般单元机组常用的运行方式。 25、动力设备跳闸后检查无异常,即可开启其运行。(×)
动力设备跳闸后必须检查电气保护是否动作,再确认热工保护。未查明跳闸原因时,不得将跳闸设备再投入运行,若必须投运时,应有检修人员明确的书面交代并经有关领导批准。
26、锅炉MFT动作后,联锁关磨煤机热风关断门。(√)
27、锅炉MFT动作后,一、二次风门,周界风门关闭。(×)
锅炉MFT动作后,一次风门关闭,二次风门、周界风门全开。
28、启动A磨煤机,180秒后,高压油泵自动停止。(√)
29、一台引风机跳闸,出口门联锁关闭,辅机跳闸事故音响报警,同侧送风机联跳,送风机出口门关闭。(√)
30、一台送风机跳闸,出口门联锁关闭,辅机跳闸事故音响报警,同侧引风机联跳,引风机出口门关闭。(125MW√、135MW×)
一台送风机跳闸,出口门联锁关闭,辅机跳闸事故音响报警,同侧引风机勺管超迟关到零。135MW 31、锅炉启动过程中,负荷70%以上,油枪全部停止,炉膛燃烧稳定,检查火监强度指示正常,投入灭火保护。(√)
32、 FSSS硬保护回路,可以保证在DCS系统失灵的情况下,通过手动停炉按钮1、2(同时按下),实现紧急停炉。(√)
33、 送风机液偶器出油温度>90℃时,送风机跳闸。(×)
送风机液偶器出油温度>90℃时,保护投入时送风机跳闸。
34、 锅炉在大、小修或局部承压部件检修后应进行额定工作压力下的水压试验。(√)
35、 锅炉大、小修后,各主要辅机等转动设备必须进行试运转。(√)
36、 汽机高压内缸下壁温度在320℃以上,称为热态启动。(√)
37、 锅炉点火后,投入炉底水封。(×) 锅炉点火前,投入炉底水封。
38、 当空预器出口风温达到150℃,屏后烟温达到350℃以上,可启动制粉系统。(×)
当空预器出口风温达到200℃,屏后烟温达到
400℃以上,可启动制粉系统。
39、 汽机满速后,联系汽机关小Ⅰ、Ⅱ级旁路门。机组并网后,根据汽压汽温情况逐渐关闭Ⅰ、Ⅱ级旁路。(√)
40、 启动过程中,严格控制汽包上、下壁温差最大不超过50℃。(√)
41、 机组温热态启动时,锅炉启动步骤按热态启动进行,升温升压按汽机热态启动要求行。(×) 机组温热态启动时,锅炉启动步骤按冷态启动进行,升温升压按汽机热态启动要求行。 热备用的锅炉严禁吹扫煤粉管道。(√)
43、锅炉停炉时,根据汽温下降情况逐渐关小或关闭一、二级减温水,关小或关闭再热器微量喷水。(√)
44、锅炉停炉后热态放水,如膛结焦严重,应适当推迟放水时间。(√)
45、锅炉停炉后12小时后方可开启引风机进行强制冷却。(×)
锅炉停炉后 18小时后方可开启引风机进行强制冷却。
46、正常运行轴承温度应稳定,一般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65℃,滚动轴承不超过80℃。(√)
47、每台磨煤机润滑装置共有四台高压注塞油泵,向磨煤机两端轴承供润滑油。(×)
每台磨煤机润滑装置共有两台高压注塞油泵,向磨煤机两端轴承供高压油。 48、磨煤机低压泵未工作,可以启动高压油泵。(×)低压泵未工作,高压泵不能启动
49、发现自燃现象,立即停止制粉系统运行,紧闭各风门。(√)
50、每两小时应对各只喷燃器检查一次,定期对检查孔,看火门,火监孔进行清灰,保持火监指示正确。(√)
51、锅炉吹灰方式为逐个吹灰。(×) 可以为斜对角对吹,同时进行。
52、不准在炉上层打焦和炉底除渣工作同时进行,打焦和除渣时必须做好安全措施,应先除渣、后打焦,以防坠焦伤人。(×) 应先打焦、后除渣,以防坠焦伤人。
53、定期检查各防爆门无破损漏风,粗细粉锁气器的动作正常,无卡涩、堵塞现象。(√) 三、选择题: 1、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加强汽温的监视和调整:(A、B、C、D ) A、锅炉燃烧不稳或运行工况变化时;B、汽机投、停高加,导致给水温度大幅度变化时;C、负荷、水位大幅度变化时;D、启停制粉系统时; 2、OFT动作的条件有:(A、B、C、D )
A、MFT;B、手动OFT;C、有角阀开时主燃油阀全关;D、有角阀开时燃油压力低(0.3MPa)延时60s
3、下列哪些条件联锁停止磨煤机:(A、B、C )
A、磨煤机低压油压力低低(0.05 Mpa);B、两台低压油泵停;C、磨轴承温度>50℃;D、高压油泵出口压力低于5Mpa。 4、锅炉新蒸汽含硅量 (B)μg/l。
(A)≤2;B、≤20;C、≤10;D、≤15。 5、主燃油阀保护关闭条件:(B、C)
A、所有角阀全关;B、MFT动作;C、OFT动作;D、雾化空气压力低
6、锅炉大、小修后各主要辅机试运转时间不少于(C)分钟。(磨煤机除外) A、5;B、15;C、30;D、60
7、锅炉本体部分水压试验是指(A)
A、给水泵出口到汽机主汽门前;B、给水泵出口到中压缸入口;C、省煤器至过热器集汽箱;D、高压缸排汽至中压缸入口
8、锅炉再热器部分水压试验是指(D)
A、给水泵出口到汽机主汽门前;B、给水泵出口到中压缸入口;C、省煤器至过热器集汽箱;D、高压缸排汽至中压缸入口
9、锅炉水压试验汽包壁温应在(C)
A、80-100;B、50度以下;C、50-70;D、50度以上
10、再热器汽温主要用(D)调节。
A、火焰中心;B、微量喷水;C、事故喷水;D、烟气挡板
11、汽包正常水位在中心线:(C)
A、 下50 mm处;B、下100 mm处;C、下150 mm处;D、上50 mm处
12、锅炉总水容积是(D)m3
A、 280;B、320;C、420;D、298 13、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不大于(C) A、1.0;B、1.1;C、1.2;D、1.3
14、高压油泵油压大于(A)允许启动磨煤机。 A、5Mpa;B、3Mpa;C、0.5Mpa;D、1Mpa
15、下列(A、B、D)满足,联锁开磨煤机入口冷风门。
A、磨煤机停止;B、排粉机停止;C、给煤机停止;D、磨煤机出口温度大于80度。
16、空预器入口烟气门联锁关闭的条件:(D) A、排烟温度高至200度;B、空预器停止;C、同侧空预器停止;D、同侧空预器停止且另侧空预器运行
17、给粉机正常出力为(B或D)t/h A、1-5;B、2-6;C、3-7;D、3-9 18、锅炉新蒸汽含钠量 (C)μg/l。
(A)≤2;B、≤20;C、≤10;D、≤15。
19、锅炉升温、升压应缓慢均匀,严格控制饱和温度上升速度瞬时不大于(B) A、1;B、2;C、3;D、5
20、汽包压力从0.1 MPa升至1.0MPa过程中,炉侧应做工作有(A、B、C、D)
A、冲洗汽包水位计;B、校对水位表;C、关闭低再进口疏水门;D、定期排污
21、并网前维持汽包水位(C)左右,防止并网后汽包水位上升过多;
A、0mm B、-50mm C、-100mm D、-150mm
22、再热器安全阀校验时严格控制炉膛出口烟温不大于(B)℃
A、 400;B、538;C、530;D、545 23、在冲转期间,应维持(D)、尽量稳定,发电机并网后,逐渐投入中层、及上层给粉机。
A、 汽温、水位 ;B、汽压、水位 ;C、汽温、汽压; D、汽温、汽压、水位
24、锅炉点火启动时,其升压速度不能超过(A)MPa/min
A、0.1 B、0.15 C、0.2 D、0.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