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 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 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
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B、D两项与上述概念不符。C项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属于一个种群,但森林中的全部植物不能代表全部生物,不能构成群落。
答案:A
2.下列不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 ( ) A.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 C.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解析: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化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
A项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为研究出生率,为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A正确;B项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为研究群落的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错误;C项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错误;D项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错误。
答案:A
3.生活在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中的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会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都生长好,放在一起培养一段时间后,一种全部死亡,另一种仍能正常生长。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依次为( )
A.互利共生、寄生、竞争 B.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C.寄生、互利共生、竞争 D.互利共生、竞争、寄生
解析: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帮白蚁消化肠中的木纤维素,同时自身也获得营养和能量,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两者之间属于共生关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吸收其营养才能生长,菟丝子和大豆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大、小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会相互竞争生存空间、养料等,所以必须要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A正确。
答案:A
4.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长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
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 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
解析: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 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许多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A项竹笋、幼竹、成年竹组成一个种群,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特征,A错误;B项成片的竹林水平方向上生物分布也不同,故存在水平结构特征,B错误;C项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为同一个物种,构成了一个种群,C错误;D项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只是没有森林的分层明显,D正确。
答案:D
5.下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能正确说明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 )
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 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 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
解析:麝牛是被狼捕食的对象,所以两者是捕食关系,选项A、B不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麝牛群数量的增加,狼捕获麝牛的成功率会降低,说明了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选项C正确;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强,选项D不正确。
答案:C
6.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残骸等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____,身体___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研究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调查跳蝻的密度时,常用________法。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4)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 答案:(1)较强 微小 (2)取样器取样 样方 (3)竞争 捕食 (4)记名计算 目测估计
[A级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种群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的数量增长方式。捕食一般指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成年鲈鱼吃幼小鲈鱼,属于种内斗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而丰富度指的是物种数量的多少。
答案:C
2.(2017·北京卷)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解析:由题干可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株高没有明显影响,A项正确;从题干中可知,酸雨对樟树的株高没有明显影响,而无法判断对其种群密度的影响,B项错误;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本题仅确定了酸雨对两树种株高的影响,对其他植物有何影响不清楚,所以不能确定酸雨对物种丰富度是否有影响,C项错误;该实验只模拟了酸雨对樟树和楝树的树苗株高的影响,无法判断其他树种的情况,D项错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