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管理学中,常用组织绩效测定一个组织的效率及效果,即组织实现适当的组织目标的
程度。
2、 管理学派中的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权变关系。 3、 全球化是一种经济现象,它由三种相互关联的因素——接近、地点和态度——组成。 4、 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它也可以称之为“数字化”的计划
5、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
进行的阶段性谋划。
6、 组织价值观是指组织评判事物和指导行为的基本信念、总体观点和选择方针。 7、 背景权是指个体由于以往的经历而获得的权利。例如某人是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它是一种职位权利。 8、 在沟通过程中,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支持性装置来传递信息,信息本身会都出现失真现象。 9、 反馈控制又称事中控制,是在工程过程中或行为发生之中通过信息反馈进行的控制活动 10、质量控制是指为满足生产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二、 名词解释(5个小题,没小题3分,共15分)
1、 战术计划 2、 集中一点战略 3、 矩阵制组织结构 4、 时间网络分析法 5、 质量保证体系
三、 简答题(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简述行为科学对管理学发展的贡献。 2、 简述集体决策的优点。
3、 简述决定核心竞争力的四个标准。 4、 简述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5、 简述领导的定义及其包括四要素。 6、 简述实现有效沟通的模式。 7、 简述管理控制的作用。
8、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有哪些特点。
四、 论述题(三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论述在组织战略管理中远景和使命的界定对组织战略制定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2、 论述人员培训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3、 联系实际谈谈环境变化对社会组织管理实践的作用和影响。
五、 案例分析题(1小题,15分)
爱立信的退出战略
以退为进爱立信并非走麦城
年初,世界著名电话通讯设备制造集团爱立信公司宣布,它将对其产品结构进行重大的战略性调整,今后将不再经营手机生产业务。爱立信的决定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爱立信作出重大调整呢?仅仅是因为市场激烈竞争的缘故吗?
业内人士分析,2000年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导致整个通信行业发展迟缓,再加上手机市场逐渐饱和,越来越多的后继竞争者的加入使爱立信的销售额大幅下降,没有达到预期利润目标。爱立信虽然整体赢利,但移动电话部分却亏损大约17亿美元。因此,爱立信决定不再“生产”手机,逐步淡化移动电话业务的比重,以削减不良资产,集中优势强化绩优业务,使更多的资源流向可以带来更大价值的产品开发设计,以满足爱立信未来发展的需要。 爱立信此次的“不再生产手机”,确切理解应为“手机生产外包”。即把手机生产环节交由社会制造商承担,其他环节仍由爱立信负责,包括前者必须按照爱立信的品质要求进行生产。“生产外包”,是许多全球性公司的通行做法。此次接管爱立信手机生产的Flextronics,目前也在同时为西门子和摩托罗拉生产手机。 天赐良机冬天里的一把火
1月26日,爱立信的供应商——飞利浦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半导体供应厂突发大火,10分钟之内,移动电话的核心部件供应断档。这场大火,可谓“坏事变成好事”,它成了促使爱立信转变的导火索,甚至从某种程度说是爱立信退出的阶梯。打个比方,在手机这个鸡蛋市场里,爱立信开始由养鸡下蛋向专养鸡、培育新品种鸡转移,而不管鸡蛋的行情如何;毕竟,饲养产蛋量高且质优的母鸡更能赚钱。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爱立信的核心业务不是移动电话,而是无线电话网络设备。无线电话网络设备的销售虽只占爱立信公司销售额的 54%,却占经营利润的90%。爱立信的无线电话网络设备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为诺基亚公司的两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与此同时,爱立信现在还进行着第三代移动系统(3G)网络的开发建设,这是爱立信的强项也是爱立信未来发展的核心支柱。3G需要遍布世界各地的发射塔,向每一个地方高速传送数据。爱立信已经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射塔基地。3G手机问世后,现在的手机将慢慢地被淘汰,3G的持牌经销商销售的新产品,必须使用爱立信建造的发射塔。目前,爱立信已经和首批获得 3G经营执照的21家公司中的16家建立了联系。由此可见,爱立信的此次调整,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手机业务。在生产外包后,爱立信将会以更多的精力潜心于手机的研发,从而增强其竞争力。据有关方面透露,尽管第三代手机尚未正式面世,但爱立信已超前他人开始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爱立信的研究人员声称,新技术将使手机的传输速度比现在快很多,可以说,爱立信的放弃,并不是一种失败,而是一种战略重点的转移。并且,这种战略转移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前面。也许,在移动通信行业下一轮的较量中,获胜的将是爱立。 国产手机何去何从?
自去年以来,新生的十几家国产手机从国外品牌那里抢夺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使手机价格有了很大的下调空间。
可是国产手机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洋手机厂商那里,洋手机还继续控制着高档产品市场,国产手机与洋手机的竞争还只能是在低端产品上,虽然夺得一些份额,但并未取得决定胜利。 当前,世界手机巨头纷纷缩小手机生产战线和进行撤退性重组;国产手机生产却逆水行舟,
方兴未艾,似乎违反常理;其实,这未尝不是明智之举。因为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生产手机,具有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爱立信公司此次结构调整,其中国的合资厂却不在重组范围之中,充分说明爱立信对中国的生产基地和市场不忍放弃。但是,与网络,电脑,电视,视盘机相比,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利润及增长速度上有着巨大差异。因此,世界巨头的角逐日益剧烈,其程度超过了其他的科技产业,从而使刚进入这个市场的国内厂商举步维艰。更何况国产手机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些舆论认为应该用“低档低价”策略来与洋品牌争夺市场,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然而,TCL公司负责手机业务的总经理万明坚却认为,。“那是在出馊主意,而且是一条把国产手机搞死的道路”。他认为“所谓低价手机,实际上意味着极大的技术进步,而且是深层次的技术;只有巨大的技术进步才能导致成本大幅下降,显然我们还没有这个力量”。万明坚认为“要攻就攻对方腹地进入边际利润最高的部分,这不意味着卖高价,只有这样才能首先就赢利,把差异融入产品;再进而把规模做大。” 当跨入新千年之际,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上网使手机的技术导向开始出现新的趋势:手机从移动通讯工具渐渐向移动信息终端演变;虽然具体的方向尚未明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论是3G还是WAP还是GPRS等等,要作为一个移动的PDA手机的屏幕及机身的载体就必须开始扩大。
所以,新一轮的技术更新又开始了,在这场世界级的较量中,民族通信制造业依靠什么与国外抗衡呢?较之一些国外手机制造商,我们的企业在资金实力、管理水平、品牌影响力、市场反映能力等方面明显存在着不足。事实上,作为一种高技术产品,移动终端在影响市场反映的各个因素中,技术含量是最为关键的。市场的实践证明,只有那些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也许,我们到了反思一下爱立信退出战略的时候了。 问题:
1. 请评价爱立信公司退出战略的合理性(7分)
2. 请用swot方法分析国内手机成产商的发展战略(8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