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乐亭县教育局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7 8:15: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乐亭县教育局

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在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多方面问题。作为试点校的乐亭县第三实验小学现有学生2880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整体上看,他们行为习惯的基本状况良好,具有的比较突出的良好习惯是:勇于表现自己、待人有礼貌、喜欢交往、做事遵守规则、敢于发表见解、喜欢新事物等等。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如喜欢依赖别人、比较任性、家里和学校表现不一致,害怕承担责任、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在消费中喜欢攀比和炫耀、学习中缺少恒心和韧劲,不爱刻苦钻研等等。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县教育局联合第三实验小学拟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 德育是个系统工程,德育工作能否得到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学校德育实行全员管理,每个教职工都懂得德育工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努力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第三实验小学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党、政、工、团、少先队密切配合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努力办好家长学校,聘请

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逐步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全方位德育工作网络。结合学校实际,第三实验小学将建立以下德育体系:

首先是完善评价机制,学校要大胆创新并建立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德育评价的内容、方式。 1、班主任评价机制

(1)班主任月考核制度:修订和完善班主任月考核制度,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班主任表彰奖励制度: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奖励制度,鼓励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树立一批“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等优秀班主任的典型,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定期对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奖励。学校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先进评选等方面向优秀班主任倾斜,使班主任工作成为广大教师踊跃担当的光荣而重要的岗位。 2、班级评价机制:

(1)优秀班集体考核制度:修订和完善优秀班集体考核制度,把每一个班级建设成为井然有序、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的优秀班集体。

(2)优秀班集体表彰奖励制度:根据《乐亭三小优秀班集体学期考核办法》每学期表彰一批优秀班集体,每学年推荐优秀班集体参加县市优秀班集体评选。

2

3、学生评价机制:

(1)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模式:“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主评、家长助评、社区参评”;

(2)搭建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践载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手册”;

(3)完善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操作策略: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

(4)探索优秀学生评价模式:试行三好学生申报制,优秀特长生评比制度。 4、家长评价机制:

以激励家长促进学校全员育人工作的有效进行。每学期定期表彰书香家庭,优秀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家长,最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等形式,学校定期邀请家长到校参加活动,与孩子共同成长,让家长感受孩子的进步,从而进一步促进全员育人工作的有效进行。

其次是建立责任机制,要明确学校、年级组、班级直至每个教师(即德育一体化)的德育工作职责。

第三是协作机制,分为校外与校内,校外即与社区、家庭之间的协作互动,校内即学校的各部门工作、各学科教师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应始终立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第四是研讨机制,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收集德育工作的各类信息,讨论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研究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确定德育工作的下一步重点。

3

第五是指导机制,对家长的教育定期引导,以提高家校互动的效益和家庭教育的水平,针对学生中产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学校应有切实可行的教育引导的措施,

第六是系统性机制。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设计每个年级的德育内容,从而保证学生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健康发展。

第七是创新激励机制,学校要对优秀德育教师、班主任和有进步学生的评优、奖励等细则,要及时表彰、激励,强化正效应。 二、立足课堂教学,注重学科渗透,增强德育实效。

作为德育主阵地、主渠道的课堂,是学生展示与发展的舞台。第三实验小学要求在各学科的备课时,注重挖掘德育渗透点,让课堂教学由重知识、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局面转变为重视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课堂成为情感与情感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升华、生活与实践的再现的阵地。 1、上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文明行为的培养有着奠基的作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总结并运用四种基本课型:知识型,严格按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重点是讲清一个观点,弄懂一个道理,指导落实一个行动;实践型,指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进行国情教育,组织社会调查,课内交流调查结果和体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自我教育;

4

乐亭县教育局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xav40jaeg6m3qp9y5t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