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学意识观照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作者:张大群
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4年第01期
【摘 要】美学意识观照下的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是寓教于美。本文从作为审美对象的英语语言本身出发,探讨英语的音美、形美和义美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文章指出:英语的音美促使学生关注韵律节奏,形美强化学生的逻辑推演力,义美拓展学生的联想潜能。
【关键词】音美 形美 义美 英语教学
现代中学英语教学不仅需要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美学理应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如此强调美学意识的教育功用:“应该寻求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1]如何融美学意识于中学英语教学?美学意识观照下的英语教学旨在寓教于美,让学生听到美、看到美、感受到美,从而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文试图从作为审美对象的英语语言本身出发,聚焦英语的音美、形美和义美,并探讨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一、音美:引导学生关注韵律节奏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和口头表达形式,是语言客观存在的物质基础,通常直观可感,诉诸人的听觉和视觉。著名语言学家Jackendoff基于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转换生成语法的表层深层结构理论,认为语言和音乐都可以分为表层的外在实现和深层的组织规则:语言具有词性、语法、语气等外在形式,音乐具有旋律、调式、和弦等外部表现形式,两者虽然不具备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但在深层的组织脉络上却存在某种程度的一致。[2]我国南朝文学家沈约提出的“文章之音韵,同弦管之声曲”,也同样印证了语言内在的音乐特质。这种音美在诗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以下节选自译林出版社《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的Unit 1中的诗歌A Red, Red Rose,单词语音的重复(第一诗行和第三诗行的dear)和押韵(第二诗行的sun和第四诗行的run)展示了诗歌语言的韵律,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诵读诗歌,通过出声朗读,并借助诗歌的韵律节奏我们才有可能通往诗人的心灵世界,并最终与诗人的情感脉搏产生共鸣。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my dea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