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试行)
领域名称:生物工程 领域代码: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全国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
年月
1 / 21
前 言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生物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领域学位标准研究课题组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解释。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自年?发布,年?开始实施
2 / 21
目 录
. 前言
. 领域覆盖范围 . 培养目标 . 知识体系
公共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 能力要求
获取知识能力
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 素质要求 .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概述
内容与形式的基本要求 . 学位授予
附录 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要点. 学习基础 . 培养特色 .培养年限
.知识体系所涵盖的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 实践环节 .论文工作
论文选题 开题报告 中期检查 论文写作 申请答辩条件 论文评阅和答辩 论文质量评价指标 . 学位授予
3 / 21
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 前言
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 为明确生物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保证培养质量,促进本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具有共性的专业学位标准提出了基本要求,是本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各培养单位应参照本标准,结合自身特点、社会需求及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制定各具特色、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和实施办法。 .领域覆盖范围
生物工程是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体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改造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应用技术领域。生物工程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牧渔、生态、轻工、食品、化工、能源、材料、环境保护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生物工程专业注重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生物工程领域是口径宽、覆盖面广的新兴工程领域,和多个工程技术一级学科交叉融合。本领域主要覆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化学工程等学科方向。本领域还覆盖了工业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制药、农业及海洋生物工程、医用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生物材料技术、生物工程企业管理以及与生物工程相关的教育等。 . 培养目标
生物工程领域主要面向生物工程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生物工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要具有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要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先进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 . 知识体系
生物工程领域知识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1 / 21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外语、高等工程数学、数理统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信息检索、知识产权、生物工程常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生物工程基础、高等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原理、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化分析方法、管理学等。 专业知识
根据生物工程领域特点和技术发展方向,并针对不同应用研究方向和行业或工作性质,构成专业知识体系,形成不同的课程组合,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特色进行构建和选择。如:工业生物技术方向、微生物工程方向、细胞工程方向、生物制药方向、环境生物工程方向、海洋生物工程方向等。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至少应掌握一个方向的知识体系。(推荐的核心课程见附录) . 能力要求 获取知识能力
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能通过检索、阅读等手段,利用书本、媒体、期刊、学术报告、计算机网络等各种途径,特别是计算机检索,获取本领域相关信息,及时了解本领域的热点和发展动态,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能够运用高等工程数学、生物学、化学、计算机技术、工程学、生物工程原理与技术方法(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化学工程等原理与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解决生物工程领域相关的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锻炼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在团队和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能够有效组织与本领域相关的各类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并解决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 素质要求
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国家和
2 / 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