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 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 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3)讲授新课:
1、形象导入:可利用教材导入框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国受最高礼遇的故事,引入新课。或用本课讲述的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故事,引入本课,提出“鉴真为什么第六次才东渡成功”“鉴真不避风险,跨海赴日,说明了什么”一系列小问题,引入到本课的主题上。 2、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以新罗人最多。
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 ------11------
四、唐朝和古代阅读的关系:
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 2、造纸术传入天竺。
五、与波斯、大食的关系:唐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多。
本课的“玄奘西天取经”和“鉴真东渡”,学生早有耳闻,教师可让他们先讲自己知道的故事。然后教师讲述时,重点让学生注意传说故事和历史真相的区别之处。学生对《西游记》描述的唐僧西天取经故事印象较深,教师也可要求学生找出玄奘西游和《西游记》的描述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4)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结。
5)练习:找一找,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6)作业:阅读对比:如果有兴趣,可阅读《西游记》的任何一回。想一想书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
附板书设计: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
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四、唐朝和古代阅读的关系: 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2、造纸术传入天竺。 五、与波斯、大食的关系:
唐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多。
------12------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李春和赵州桥、“光耀千古的诗坛”。
本课的难点,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 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
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3)讲授新课:
1、形象导入:讲述赵州桥时可以先投影:民歌《小放牛》,从牧童与村姑的对唱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出示赵州桥的图片或幻灯片。 2、
(一)科学技术
1、建筑: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年 唐都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讲述唐长安城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向学生展示长安城平面图和大明宫含元殿,使学生对唐朝建筑形成感性认识。) -------13------
2、印刷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唐代《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天文:唐代 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出子午线长度,编订《大衍历》 4、医学:
A:唐高宗时组织人编写《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并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 年
B:“ 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C:唐贞观时,政府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二)、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