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常用口外X线片及其他影像检查技术和正常图像 一 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
1.牙科X线机---dental X-ray machine 56~70 Kv, 7~10mA
组成:X线机头,控制系统,支臂。 用于投照口内和口外X线片
2.曲面体层X线机---panoramic tomography X-ray machine, 65~90kV, 5~20mA
原理: 应用体层摄影(tomograhpy)和狭缝摄影(narrow-beam radiography)原理,X线源
围绕被照物体相对旋转。一次曝光得到双侧上、下颌牙及颌骨的影像。
组成:x线机头,持片架,旋转支臂,头颅固定装置,立柱和控制系统。 3.X线头影测量装置radiographic cephalometric projection,90kV, 10mA
通过对牙、颌面、颌骨等各标志点形成的线径、角度测量,分析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的结构,常用于口腔正畸、正颌外科及人类学的测量和牙、颌、面部组织结构的形态记录。 4.数字化放射学
分为计算机化X线摄影CR和数字化X线摄影DR两种。 5.锥形束CT
采用锥形X线束和面积探测器,只需围绕受检者旋转360度角,而不是连续旋转。 目前多为坐位投照,由旋转部分(球管和探测器)、立柱和座椅构成。
二 常用口外X线片检查方法及正常图像 1 平片检查 名称 第三磨牙口外片 鼻颏位 Water’s projection 颧骨后前位片 颅底位片 适用范围 上颌骨肿瘤、炎症及外伤的检查 观察颧骨、喙突及颌间间隙 检查颧弓、颅底、上颌后部及颞下窝病变 正常图像 双侧上颌窦、额窦、筛窦、上颌骨、颧骨形态及骨质情况 双侧颧骨、喙突及颌间间隙 两侧上颌窦、鼻腔、蝶窦、翼突内外板、卵圆孔、棘孔、破裂孔,舌骨,髁状突等结构 双侧颧弓影像 下颌骨磨牙区及下颌升支影像 双侧下颌升支后前位影像 双侧下颌骨开口后前位影像。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的前下方 第三磨牙形态位置,阻生方向,发育情况等 双侧第三磨牙及上颌结节部位 颧弓位片 下颌骨侧位片 下颌骨后前位片 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 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 X线头影测量片 2 体层摄影 名称 上颌侧位体层片 颧骨及颧弓骨折 观察下颌骨、升支及髁状突的病变 双侧对比观察下颌升支部病变 观察双侧髁状突内、外径向的病变 观察下颌升支外侧密质骨膨出、增生及破坏一侧下颌升支后前切线位的影情况 像,下颌升支外侧密质骨板正常呈致密而整齐的影像 两侧解剖结构重合较好的颅面骨影像及其软组织轮廓 正常图像 磨牙列矢状层面上颌窦、翼腭窝、翼突、上颌牙槽骨及磨牙列影像 第一磨牙层:颅前窝底部、筛窦蜂窝、眼眶、眶下裂、鼻腔、鼻中隔、鼻甲、上颌窦、颧骨、上颌第一磨牙、牙槽适用范围 检查上颌骨、上颌窦、翼腭窝及颞下窝病变 上颌后前位体层片 观察上颌病变及其与上颌窦、筛窦、眶底、鼻腔和颅底的关系 突的冠状断面影像。 翼突层:翼突、颅中窝底、鼻腔后部、蝶窦、颞下窝的冠状断面影像。 曲面体层摄影 颌骨多发病变、范围较大的病变、双侧对比观察和口腔颌面部病变的筛查 3 普通造影检查
涎腺、关节、瘤腔、瘘道 涎腺造影---sialography
颞颌关节造影---arthrography of TMJ
数字减影造影检查---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
涎腺、关节、瘤腔、瘘道、DSA超选择动脉造影及介入技术
原理: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两幅图像中相同的部分去除,留下所不同的影像,达到去处干
扰的目的
涎腺造影数字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of sialography
TMJ造影数字减影--- digital subtraction of TMJ arthrography
DSA超选择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of superselective arteriography
三 CT检查
在口腔颌面部主要用于肿瘤及复杂外伤的检查。
锥形束CT用于牙及牙周疾病的诊断、埋伏牙定位、颞下颌关节疾病诊断及牙种植前设计 检查方法:横断面平扫(最常用) 冠状面平扫
四 MRI
原 理:奇数质子或中子的原子核(如氢原子核),当施加磁场的脉冲频率与氢原子群的旋转
频率一致时,产生共振,被射频脉冲激励的质子从低能状态跃迁到高能状态;当获能的质子群从高能状态返回低能状态时,所释放的电磁信号被接收处理形成生物组织断层图像。
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血管性病变、颞下颌关节病、涎腺疾病及口颌面痛等多种疾病的诊断
和研究
五 灰阶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
原理: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由换能器产生向人体发射,在两种声学阻抗不同的介质间
形成一个声学界面,不同器官组织对超声的吸收衰减不同,界面回声信号不同
换能器:口腔颌面部采用7-10兆赫的换能器,对范围较大或位置深在的病变可使用3.5或5
兆的探头,以便获得较大的视野
优点:无痛苦,无创伤,无放射性损害,操作简单,直观性好,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影像学
检查有利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
六 核素显像检查---Scintigraphy
原理:将放射性核素药物注入体内或体外标本,不同的显像剂在不同的器官或病变中聚集不
同,根据其代谢过程测量其在某一生物区积存量来确定病变的所在
下颌骨骨髓炎99mTc扫描
七 涎腺疾病 1 涎腺造影
适应证:1.阴性结石、导管狭窄等引起的涎腺阻塞性炎症;2.观察涎腺瘘的位置、种类;
3.涎腺反复肿胀和涎腺炎症;4.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
禁忌证:1.碘制剂过敏;2.急性炎症期;3.已显示有阳性结石者。
片位:腮腺造影侧位片、腮腺造影后前位片、颌下腺造影侧位片、分泌功能片 2 超声检查 涎腺肿瘤检查的首选方法
正常表现 涎腺表现为均匀、细小的回声光点。 3 放射性核素显像 涎腺功能的首选方法
适应证:1.炎性疾病作动态功能定量检查;2.腮腺肿物怀疑为腺淋巴瘤者;3.需要确定先
天性涎腺缺失或异位者;4.涎腺造影困难者
4 CT 涎腺肿瘤的常用检查方法,并可以和涎腺造影结合使用,可用于确定涎腺有无肿瘤,
明确肿瘤位置,范围及周围组织受侵犯情况,并可了解肿瘤与颈部血管的关系
检查方法:平扫、常规静脉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
正常图像:腮腺:近似三角形,密度低于周围肌肉,但高于脂肪组织。腮腺浅叶向前延伸
于咀嚼肌表面,向后与胸锁乳突肌及二腹肌后腹相邻。深叶向内延伸至下颌升支内侧与咽旁间隙相邻,前界为翼内肌,后界为茎突及其附丽的肌。
颌下腺:横断面上,颌下腺前外侧为下颌骨,前内侧为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
后内侧可见颈内动、静脉。颌下腺显示为圆形,密度高于腮腺。
5 MRI
优点:无放射性损害,可显示多个角度的层面图像,软组织分辨率优于CT,适用于确定涎 腺肿瘤范围,辅助鉴别腺内外肿物,对了解涎腺肿瘤和周围血管的关系具有诊断意义。 正常图像:腮腺信号强度较周围肌肉高,信号均匀,在T2加权像上信号无明显增高。大血
管腔因流空现象为无信号区,颈部血管容易识别。
八 颞下颌关节疾病 1 X线平片
(1)许勒位片 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
正常图像:主要显示颞下颌关节外侧1/3侧斜位影像,可同时显示关节窝、关节结节、髁
状突及关节间隙。颞骨岩部投影于髁状突的下方,双侧颞下颌关节的形态一般 是对称的。
髁状突:常见双斜形、圆柱形或椭圆形。正常髁状突表面可见覆盖有一薄层连续、均匀、
致密的密质骨边缘,15岁一般未形成清晰、致密的密质骨影像,但其髁状突表面光滑、完整,为正常表现的重要标志。前斜面为功能面。正常髁状突松质骨纹理清晰,分布均匀。开口时,髁状突顶部位于关节结节顶部后方5mm至关节顶部前方10mm之间。
关节结节,关节窝:高度多在7mm左右,斜度约为54度角。双侧形态基本一致。 关节间隙:粗略评价。(有特殊要求时,锥形束CT)正常关节上间隙最宽(2.80mm),后
间隙次之(2.30mm),前间隙最窄(2.06mm)。临床多以关节前后间隙相等作为正常标准,称为髁状突中心位。双侧关节间隙对称。
(2)矫正许勒位片
先在患者颅底位和头颅后前位片测量出髁状突的水平角(牙合)垂直角,然后根据此结
果调整X线中心线的方向。
正常图像:与标准许勒位所见基本相同。但髁状突前斜面经矫正投照后呈与水平面基
本垂直的影像,翼肌窝角较小。
(3)髁状突经咽侧位片
显示髁状突较细微的骨质结构。主要用于观察髁状突骨质改变情况,常规将两侧髁状
突同摄于一张胶片上,便于对比。
正常图像:显示为髁状突前后斜、侧位影像。健康人髁状突表面为一薄层连续、均匀、
致密的密质骨,呈高密度致密线条影像,表面光滑。髓质骨骨纹理均匀、清晰。一般15岁以下儿童髁状突无致密的密质骨覆盖,但其表面光滑、整齐。
2.体层摄影
(1)平面体层摄影
包括标准颞下颌关节后-前位体层摄影、标准颞下颌关节侧位体层摄影,和矫正颞下颌 关节侧位体层摄影。可分别显示标准关节冠状面、矢状面和矫正矢状面的关节骨性结构。 关节后-前位体层用于观察髁状突内、外部骨质情况,结合关节造影可用于观察有无关节盘内、外移位及关节囊扩张。标准颞下颌关节侧位体层片可见关节结节呈曲线光滑的圆弧形突起。
(2)曲面体层摄影
可同时显示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特别是髁状突的形态。
3. 关节造影检查
(1)普通单纯碘水关节造影
适应证:主要用于关节盘穿孔和关节盘移位,也可用于估价合垫、关节镜外科及其他关节盘
复位治疗的疗效等。
禁忌症:凡有碘过敏反应史、关节局部皮肤感染、出血性疾病及使用抗凝血药物治疗的患者,
不宜进行关节造影检查。
(2)数字减影颞下颌关节造影 适应证、禁忌证与普通单纯碘水关节造影基本相同。但此方法更适用于普通关节造影较难 发现的关节盘小穿孔和普通关节造影图像怀疑有关节盘穿孔,但图像特征不典型而不能诊 断的病例。 (3)正常图像
1)关节上腔碘水造影正常图像
关节造影侧位体层闭口位片,最常选用关节中间层面。在此层面上,关节上腔造影剂呈“S”形致密影像,前、后分别为关节前上隐窝和后上隐窝的影像。前、后隐窝造影剂分布均匀。关节造影侧位体层中间层面开口位片上,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顶下方或稍超过关节结节顶部,前上隐窝造影剂基本消失,后上隐窝明显扩张,占据关节窝全部空间。
关节造影闭口许勒位片上,关节上腔外部造影剂显示为“S”形致密影像,而关节
上腔中部及内测的造影剂则形成半月形影像遮盖髁状突。“S”形影像前方为前上隐窝影像,后方为后上隐窝的影像,前后造影剂分布均匀,中间较窄。关节上腔造影剂“S”形影像与髁状突之间低密度影像主要为关节盘的影像,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状突横嵴上部。
在关节上腔造影闭口后—前位体层片(关节中部层面)上,造影剂呈圆弧形,内侧
造影剂一般多于外侧。关节盘表现为位于髁状突与造影剂之间的低密度影像,中部及内部较厚,而外侧较薄。 2)关节下腔碘水造影正常图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