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学习各门知识的基础和手段,也是进行各种交际活动的工具。第二语言教学包括本族人学习外族语及教外族人学习本族语。?广义应用语言学?是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同有关学科的某些实用研究结合起来,着重解决有关学科及语言学本身所涉及的应用方面的问题。它主要包括语言统计、信息传递、自动控制、情报检索、机器翻译、人机对话、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理解、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此外,还涉及到语言规划、语言的使用等问题。
5.举例说明语言学的交叉学科。
语言的交叉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研究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关系的学科。例如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的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和社会学相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它用社会科学的方法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角度研究语言,把语言结构和运用的各方面跟社会环境结合起来研究,着重探讨语言变体和社会变异的对应,涉及语言和方言、语言和交际、语言和民族、语言和政治等一系列问题。
第二类是研究语言与思维认知的关系的学科。例如研究人们掌握语言和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的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它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从人的心理活动角度解释语言现象,对言语活动过程进行心理学的描写,着重研究人类大脑的语言机制。
第三类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的学科。例如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研究语言的数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和数学相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主要是运用数学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描写语言结构。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多的是应用于人工语言。
第五节
思考与练习
1.谈谈方法论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性。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属于语言学中的方法论内容,这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必须有它自己的研究方法。语言,无论是它的组织系统,还是它的具体应用,都是非常复杂的现象。对语言进行研究,只有讲求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2.简述历史比较法的研究步骤和内容。
(1)确定同源成分
确定同源成分的主要原则是:语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关,语音上存在完整的或系统的对应关系。
(2)寻找语音对应规律
两种语言之间是否有亲属关系以及亲属关系的远近,主要看彼此间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成分的语音是否有对应规律以及对应的严整程度。
(3)建立词族
语言的历史演变,不仅表现在语音上,也会表现在语义上。因此,历史比较研究,既要寻求同源词的语音对应关系,也要考虑到它们之间是否存在语义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有多种形式。
(4)区分同源词和借词
9
寻找语音对应规律,只能在同源词内进行,这就需要把借词剥离出去。剥离借词的方法,是按照内容来划界,看它是文化词还是基本词。这样的方法是比较笼统的,因为不能简单地认为所有的文化词都是外借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语义相同或相近,语音上有对应关系的就是同源词,否则就是借词,这是区分同源词和借词的一种有效方法。
(5)构拟原始形式
构拟原始形式的主要方法是比较不同语言对应形式之间差异,从差异中找到音变的线索及其音变顺序,构拟出原始形式。
(6)重建原始共同语
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构拟原始共同语。不是构拟零零星星的部分,而是要构拟出整体系统。
3.结构主义语言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静态描写法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记录语言现象、描写语言结构特点,并对语言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从理论上做出解释。静态描写法着眼于语言结构的系统性,要求把每一种现象都放到语言系统中去考察。它主要用于描写语言的共时静止状态。
4.你打算怎样学习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
从掌握丰富的语言材料、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
第二章 语言的本质
第一节
思考与练习
1.简述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⑴社会是语言产生和发展必备条件,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尽管人先天具备语言能力,但掌握语言需经过后天在社会中的学习。
⑵语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需要语言。语言也是维系社会各成员之间联系的纽带。语言是随着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社会一旦失去了这个工具,就无法继续存在。
2.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既不是上层建筑,也不是经济基础。语言和上层建筑是有区别的:经济基础有适合与它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语言不是这样;上层建筑只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语言则一视同仁地为各个经济基础、各个阶级服务;上层建筑生命不长久,语言生命长久;上层建筑与生产及人的生产行为没有直接联系,语言与生产及人的生产行为则有直接联系,因为它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3.“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怎样理解这句话?
语言是社会现象,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同社会密切地连在一起的,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中随之会出现很多
10
新词;语言还会随着社会的消亡而消亡;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4.语言社会属性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都不会从根本上影响语言。它不是在某种经济基础之上产生,也不是由某一阶级所创造,而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的,并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它与其他的社会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⑵语言同时还具有自然属性。例如,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存在形式,首先是一种声音,具有物理属性。语音的产生离不开发音器官及其活动,这些都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但是,什么样的声音和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5.为什么已经掌握了人类语言的成年人,如果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就会逐渐丧失语言能力?
因为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有社会性,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尽管人先天具备语言能力,但掌握语言需经过后天在社会中的学习。但如果离开了具体的社会环境,其语言能力就得不到开发,因此也就丧失了语言能力,即使是已经掌握了人类语言的成年人,如果长期脱离人类社会也会逐渐丧失语言能力。
6.“我们和敌人没有共同的语言。”这是不是说语言有阶级性?
不是。这里的话指的是思想内容。语言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
第二节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语言能力和语言获得?
语言能力是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创新能力等,其中语言创新能力最为重要。语言获得即语言能力的获得,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和主动性的过程。
2.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学会的?为什么?
人完全形成后,便具备一种先天的语言能力,但是这种能力需要人处于社会环境中才能最终实现。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
3.为什么说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其他功能的基础?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思维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现象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类用以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维成果的工具。语言不是思维的惟一工具,但却是思维的最有效、最主要的工具。思维作为人脑的一种心理机能,是不出声、不显形的,它经过语言传递之后,就转化为有声、显形的了。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成果的物化形式,抽象思维的成果是形成概念、判断、推理,这些理性认识的成果当然主要靠语言来固定和保存。即使是形象思维成果的储存往往也依赖语言。现实世界中还存在一些非语言的思维活动,例如先天聋哑人的思
11
维活动。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和手势语等形式进行思维活动。先天聋哑人由于语言上的障碍,思维能力往往不如正常人。这些说明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其他功能的基础。
4.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⑴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语言是人们彼此之间互相联系的工具,是社会产生的重要条件。人类社会出现以后,语言更是人们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维系生产、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用它交际,交流思想,以便在认知现实、改造现实的过程中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⑵语言在适用范围和功能上,都具有其他符号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文字、旗语、红绿灯、音乐、美术、化学公式等符号都是辅助性交际工具;这些交际工具是以语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的某些伴随动作,例如挥手告别、举手致意、鼓掌欢迎、吐舌惊讶等也可以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它们服务领域受到限制,使用范围比语言狭窄。
总之,语言之外的各种交际工具虽然都能起到一定的交际作用,但其重要性都不能跟语言相比,所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5.如何科学地评价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有两个部分:一是语言决定论。即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一个人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二是语言相对论。即语言结构有无限的多样性,因此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所独有,与其他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不同。这些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与洪堡特提出的语言?世界观?相一致。?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出以后,西方一些语言学家对?假说?进行了验证和论证,如今,绝大多数人采取的态度是,?假说?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过分夸大了语言对思维的作用,显然是不科学的。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如果说语言决定思维的话,那么就不存在全人类的思维规律了。所以,不能过分夸大语言对思维的作用。当然,语言也是离不开思维的,语言不能离开思维而独立存在。
6举例说明非语言的思维活动。
先天聋哑人没有接触过语言但却有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和手势语等形式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多数先天聋哑儿童能根据?a>b?和?b >c?,推断出?a>c?。
7.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
思维作为人脑的一种心理机能,是不出声、不显形的,它经过语言传递之后,就转化为有声、显形的了。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成果的物化形式,古人所说的?言为心声?就是这个意思。抽象思维的成果是形成概念、判断、推理,这些理性认识的成果当然主要靠语言来固定和保存。即使是形象思维成果的储存往往也依赖语言。例如,见到某物体的颜色、形状,人们往往会用相应的词语进行表述,如银灰色、枣红色、三角形、波浪形等,有了这些词语的帮助,就容易记忆和表述,而对于那些不规则的图形和不常见的颜色,人们就很难找到相应的词语准确描述,相应地,它们也就很难记忆和表述。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