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各章思考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 18:08: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肉紧张一次。

其次,音质地位的不平等性。发复元音时,几个元音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其中只有一个元音最响,其他元音比较含混模糊。例如 [uei]中的[e]最响。

3.什么是复辅音?汉语普通话中有复辅音吗?

一个音节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并列组合叫复辅音,也叫辅音丛或辅音群。汉语没有复辅音。

4.指出下面词中所含的复元音和复辅音:

汉语:张开[t?a?55k‘ai55]

英语:fly [flai] green [ɡri:n] bell[bel]

复元音:ɑi ee

复辅音: fly gr ll

5. 举例说明语流音变常见的有哪几种。

(1)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叫同化。施加影响而自身不变的音叫同化音,接受影响而发生变化的音叫被同化音。同化音在前,被同化音在后的叫顺同化。同化音在后,被同化音在前的叫逆同化。汉语 面包[miεm pαu];

(2)异化:语流中相同或相近的两个音相连或相近时,一个音受到另一个音的影响变得不同或不相近,叫异化。不起变化的音叫异化音,发生变化的音叫被异化音。汉语?美好?的声调[35 214];

(3)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弱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近的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这就叫弱化。汉语 喇叭[lA b?];

(4)脱落: 语流中一个较弱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近的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这就叫弱化。英语 Let’s go;

(5)增音: 语流连续发音时,有时增加了单念时没有的音素,叫增音。英语 an apple;

(6)换位:一个词内部的两个音互相交换位臵的现象,叫换位。北京话 言语[yεn i]。

第六节

思考与练习

1.什么叫语音的韵律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在语流中,除了包括元音、辅音按时间顺序排列成的音质单位外,还包括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等音素。这些我们称之为语言的韵律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音中的抑扬顿挫。韵律特征具体表现为:音节层次上的声调、音节组合层次上的轻重音、音位层次上的长短音、语句层次上的语调等。

2.声调有哪几个功能?请举例说明。

⑴区别意义功能: 在有声调的语言或方言中,声调能用它不同的调值和调型来区别不同的词汇意义。这是声调的最基本的功能。例如汉语普通话[tA]有四个声调:[tA55][tA35][tA214][tA51],这四个声调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的意义。

21

⑵构形功能: 声调的构形功能表现在声调在语言结构中具有区别语法意义的功能。例如非洲的希鲁克语(shiluk)有高中低三种声调,可区别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和领格,以及名词的单数和复数。

⑶音节分界功能: 在有声调的语言或方言中,每一个有意义的音节都有声调,声调贯穿一个音节的始终,因此,在连续的语流中,音节的界限便常常表现为不同的声调的界限。汉语普通话中píǎo,我们之所以把它读成?皮袄?而不是?瞟?,在很大程度上是声调起着音节分界的作用。

3.词重音可以从几个角度分类?举例说明。

词重音根据构成因素不同可分为力重音和乐调重音。力重音主要是通过音强的加强来表示的重音。俄、英、德、法语中的词重音属于力重音。力重音根据在词中所处的位臵不同可分为固定重音和不固定重音。固定重音是指词的重音在固定的位臵出现。例如捷克语、拉脱维亚语、芬兰语、蒙古语等,词重音都在词的第一个音节上;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法语等的词重音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马来语、波兰语和世界语的词重音都在词的倒数第二个音节上。乐调重音主要是通过音高变化来表示的重音。梵语、古希腊语、立陶宛语、日语、挪威语、瑞典语等都是有乐调重音的语言。

4.力重音和乐调重音有什么区别?

构成因素不同,前者主要是通过音强的加强来表示,后者通过音高变化来表示。

5.轻音有哪些特征?在有些语言中起到什么作用?

语言中读得比其他音节轻而短的音节叫轻音。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地道?重读是指?地下通道?,轻读则指?纯正??真正??纯粹?。

6.举例说明长短音的辨义功能。

例如英语seat[si:t](座位),sit[sit](坐),就是由于元音长短而区别意义的。广州话里?三?[sa:m ]和?心?[ sam ]也是因此而区别意义。

7.语调是什么?它由哪些内容组成?

语调指的是整句话或整句话中某个语言片段的语音上的抑扬顿挫。由句调、节奏、重音组成。

8.“他是一名大学生?”和“他是一名大学生。”口语中很容易判断前者是一个疑问句,后者是一个陈述句。用学过的语言学理论加以解释。

语调具有某种句法功能。语调的类型与句型有一定的相对关系。所以,语调在口语中具有揭示不同句型的作用。?他是一名大学生??在口语中读升调,因此是疑问句,他是一名大学生。?读平调,则是陈述句。

第七节

思考与练习

1.音位的区别性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2

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非音质音位包括哪些内容?汉语普通话中哪些非音质音位比较重要?英语当中的哪些非音质音位比较重要?

非音质音位主要包括调位、重位和时位。调位。重位和时位。

3.根据音位的区别性特征,写出下列汉语普通话的音位。

(1)舌尖前不圆唇元音 (2)双唇鼻音 (3)舌尖前腭不送气塞擦音

(1)/ ? / (2)/ m / (3)/ t? /

4.写出下面音位的区别性特征。

英语: /dz/ /?:/ /?/ /?/ 英语: /dz/ 舌尖齿背不送气浊塞擦音 /?:/ 舌面半低圆唇长元音 /?/ 舌面前次低不圆唇元音 /?/ 舌叶前腭不送气浊塞擦音

汉语: /p‘/ / ? //n/ /t?‘/ 汉语: /p‘/ 双唇 送气清 塞音 /?/ 舌面前腭不送气清塞擦音 /n/ 舌间齿龈浊鼻音

/t?‘/ 舌尖硬腭送气清塞擦音

5. 分析下列音位的对立特点: 英语: / ?: ? / / i : a/

英语:/ ?: ? / 清:浊

/ i : a/ 高;低

汉语: / i : y/ /p : p‘/ /ɑ : p/ / ?: ɑ/

汉语: / i : y/ 不圆唇:圆唇 / p : p‘/ 不送气:松气 / ɑ : p/ 元音/辅音

/ ?: ɑ/ 央:低 中:后

6.在讨论语音时,英国学生说“[k]和[k‘]是同一个音位”,中国学生说“不对,它们是不同的音位”。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都是在各自母语的前提下讨论[k]和[k‘]。在英语中,[k]和[k‘]不区别意义,是同一个音位,在汉语中,[k]和[k‘]是同一个音位,区别意义。

第八节

思考与练习

1.怎样理解语音的发展变化?

人类的语言的语音不是固定不变的,每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经常在发生变化。一种语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的有规律性的音变现象,叫历时音变。这种音变是已经固定下来的音变现象,而不是临时的音变现象,并得到了社会全体成

23

员的认可。把一定历史时期内语言中所发生的语音演变过程概括成公式,我们称之为历时音变规律。历时音变规律涉及的是整类现象的有规则的变化,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和一定条件下起作用。音变规律在限定的范围内具有高度的严整性。凡是时间、地域、条件都相同的某一类音,都按照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出现?例外?,也可以在时间、地域、条件上找出特殊的原因。

2.举例说明音位系统的发展变化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音位的分化

音位的分化是指某一个音位分化为两个不同的音位(或变为复合音位)。例如中古英语的/ɑ:/音位到了近代英语,一方面保留原有的/ɑ:/音位,另一方面分化出新音位/?/音位。

(二)音位的合并

音位的合并是指由两个音位合并为一个音位。例如,由于浊音清化,中古汉语的一系列浊音音位到了现代汉语里都并入相应的清音音位。例如:中古汉语/ t // t‘//d‘/三个音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合并成了/ t // t‘/两个音位。

(三)音位关系的改变

音位的分化和合并必然影响到音位之间的组合关系发生变化,如中古汉语/p p‘ b‘/、/t t‘d‘/、/k k‘ ɡ‘/三组塞音音位中各有清浊的对立,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b‘d‘ɡ‘/的消失引起清浊对立上的消失,以上三组音位只剩下/p p‘/、/t t‘/、/k k‘/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

此外,音位间的组合规则也在语音的发展中发生变化,古音中/ts ts‘ s/和/k k‘ x/原来既可以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配合,也可以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配合,后来,这组音位发生了分化和合并,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配合时都变成了/ ? ?‘? /,这样,在普通话中/ts k/两个音位就只能和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组合了,跟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组合的只能是/ ? ?‘? /。

3.举例说明非音质音位的分化与合并。

非音质音位分化的现象:例如古汉语中的?妻子?应读成[?‘i55ts?214],?子?

55214

读成上声,而到了现代汉语中,?妻子?除了读成[?‘its?]表示?妻与子?外,又分化出[?‘i55ts?2],?子?读成了轻声,意思为?媳妇?,声调上分化出一个轻声调位。

非音质音位合并的现象:例如古代汉语声调中的浊上归去。

第四章 语义学

第一节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语义?简述语义三角的含义。

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以语音形式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言语的信息内容。语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概括反映。

?语义三角?理论是美国学者奥克登(Ogden)和里查兹(Richards)在《意义之意义》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们认为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三角关系,具体来说,?语义三角?理论就是:词义A是对客观事物C的概括反映,二者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词义A和语音B之间

24

搜索更多关于: 各章思考题及答案 的文档
各章思考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xy0k03dnw0mq5f7e8e9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