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威,“蔡林森制造”
【按】每一所学校都有独特的精神生命。她与学校教师、尤其是校长的个性、教育追求紧密相联。
蔡林森到永威时已66岁,但他的心灵却处于18岁的青春。他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地融入了永威。他点燃教师的激情,他引发教师思想的“革命”,他带领教师追求教育的完美。
他改造了永威,他赋予永威青春的光辉。
从此,永威的生命里有了蔡林森精神的永恒烙印。
和洋思一样,永威在我的生命里也是独一无二的。我把洋思精神带到永威,又以永威特色丰富洋思理念,走出了一条扎根我们中国土壤,又充满我个人色彩的教育改革之路。欢迎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与我们一同前行!
永 威 的 启 示
蔡林森校长2006年到河南省沁阳市永威学校任校长,不到4年的时间,就把一个15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办成了全国名校。永威学校的经验给我们很多启示。
启示一:永威的成功再次证明了“要提倡教育家办学”的重要性。
总理曾多次谈到:“要提倡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必须有骄人的办学业绩,
必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并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能够为大众推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蔡林森就是一个教育家。因为他不但办好了洋思中学,还办好了永威学校,他创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全国已成为教育经典。蔡校长到永威学校不到4年的时间,永威学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小学、初中全市一流,中考、高考成绩创历史最高水平,高中部成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幼儿园成为河南省示范性幼儿园,学校已成为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沁阳市先进单位。蔡校长在永威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总理提出的“要提倡教育家办学”的重要性。
启示二:提升教学质量要做到“三分教学、七分管理”。
洋思中学的经验不保守、永威学校的经验也不保密,但为什么我们学洋思经验学不会,而蔡校长亲自实践就行?不是蔡校长留了一手,而是他的管理到位。任何学校的教学都是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没有严格的管理,任何好的理念也难以落实。
我们现在提倡人本管理,这与严格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是不矛盾的。几年来到洋思中学参观的校长和教师不计其数,但真正把洋思经验学到手并成为“洋思第二”的学校并不多见。其原因就在于参观者学习的是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但很少考虑这些理念是通过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来落实的。洋思经验的缔造者蔡林森在不到4年的时间,就把一个生源基础、师资水平都比较差的民办学校办成了名校。人们发现: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有半天的时间就能学会,而要落实这些理念却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细化管理。永威学校成功的奥妙正在于此。
启示三:课堂教学要注重提升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
蔡林森校长从多年前就主张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这句话乍一听觉得有些极端,但仔细一想也有道理:现在学生为什么负担重?固然与应试倾向相关系,但也与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相关系。有的老师课堂教学效率很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紧张起来,知识并没有真正掌握,只能课上损失课下补,校内损失校外补,作业越来越多,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紧张起来,把应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课下就能够少布置或不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全面发展。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什么有的老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是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高不高。
启示四:课堂教学要回归文本,注重对课标和教材的把握。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好多老师认为教材不重要了,一上课蜻蜓点水般地接触一下课本就游离于课本之外,搞一些与课本关系不大的东西,结果降低了教学质量,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永威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紧扣课本,首先让学生把课本学好,有余力才拓展教材。
蔡校长曾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刚到永威学校的时候对初中的学生搞了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