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国白象街昔日重来,那些名流们的红花
作者:陈琰枫
来源:《城市地理》2014年第08期
民国时期,白象街掌着重庆的文脉。商贾门市之外,《新蜀报》《渝报》等报馆、西南实业大厦等文化部门中,政、文、军各界名流往来不绝。如果可以让往日重现,一幕幕民国往事会像戏剧一样在这条街中上演。肖楚女、杨沧白、陈毅、老舍、王芸生、茅盾等,都是参与这部戏剧的角色。每个人因为这条街,被命运联系。
让我们试着走进民国白象街,细嗅一番那些民国名流的红花。 陈毅主笔《新蜀报》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访,一段未了情
1919年,青年陈毅曾在重庆暂留过,那是他赴法留学之前的事。只记得他与父亲一同参观了重庆巴蔓子将军墓,尔后在朝天门登船,远赴巴黎。直到留法归来后,周钦岳在重庆任《新蜀报》总编,特邀陈毅主笔。就这样,1922年他再度来到重庆,在白象街住了下来。 在《新蜀报》任职的日子,正是四川军阀混战时期。重庆、达县、万县、渠县等地战祸连绵,可谓兵匪交织,民不聊生。陈毅便在《新蜀报》上发表了诸多思想激进的诗文针砭时弊,迅速在四川的知识界产生了反响。在陈毅以笔当枪奋笔疾书的日子里,有一个青年读者正反复阅读着他的文章,还细心地从报纸上剪下来,收集成册。
1922年的一天,白象街出现了一个陌生女人。茅盾先生曾洒墨描绘过这个女人,“看去不过二十多岁,穿一件月白色软缎长仅及腰的单衫,下面是玄色的长裙,饱满地孕着风,显得那苗条的身材格外娉婷。她是剪了发的,一对乌光的鬓角弯弯地垂在鹅蛋形的脸颊旁,衬着细而长的眉毛,直的鼻子,顾盼撩人的美目,小而圆的嘴唇,处处表示出是一个无可疵议的东方美人”(长篇小说《虹》茅盾著)。她提着行李,自川南顺长江而来。她就是那个忠实的青年读者,在《新蜀报》报馆门前踟蹰片刻后,进门告诉门厅的人,她要找陈主笔。
她叫做胡兰畦,1901出生于成都,当时正是二十出头。两年前她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家中包办了婚姻,被许配给了表兄。因与表兄志趣不相投,她逃婚到川南当了一名教员。不久后,胡兰畦考入川南师范学校读书,于1922年5月4日,加入恽代英在泸州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研究会中,她读到了《新蜀报》,被陈毅犀利的笔法与开放的思想所激励,将报纸上陈毅的文章剪裁下来,收集成册,当作自己前进的精神食粮。在白象街《新蜀报》报馆中,她与陈毅一见如故,彻夜长谈。陈毅也因这位“新女性”的坚毅和魅力,心生着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