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浙江省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同研究
3 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及创业环境的PEST分析
全国两会期间,“保增长”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第一热点议题,同时,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话题与就业相关。5
目前我国正由传统的、整合型社会向现代的、分化型社会转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正从农业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二是经济体制的转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转型时期,我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都受到震撼和冲击.社会的各种现象无不带有转型期的特点,要想研究大学生就业及创业,必然耍对就业的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表现出的新特点,由多方因素共同合成,就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就业的水平和质量。要促成就业问题的解决.必须致力于研究、改善就业环境。
3.1 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及创业的政治法律环境
3.1.1 政府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
就业政策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方面,事关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大局,既与提高经济效率密切联系,又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
《就业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劳动力就业本来是关于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问题,但是市场经常不能自发性的保障充分就业,而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的缺陷。加之转型期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比较剧烈,人力资源市场发育迟缓,在促进就业领域更需要政府力量的干预,所以政策要素正在就业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为当下所面临的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2008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推动大学生就业。目前,促进就业政策的重点在于扩大就业,主要采取需求方政策来解决供需矛盾,例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对吸收失业人员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等。而针对供给方的促进就业政策,如对劳动者尤其是失业困难群体的培训计划,因为诸多因素,在实践中效果不是很好,政策力度和对象可及性都有待提高。
针对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难度和高潜力,政府颁布了四项政策扶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浙江省颁布的政策更是从可操作性出发。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规定,大学生在创办企业过程中,到工商部门、有关验资机构和
7 1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浙江省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同研究
指定银行各网点办理工商登记、验资证明和开设银行账户等手续,免除所有手续费用,工商注册试行零首付。也就是说,大学生可以不花一分钱办公司。
3.1.2 大学生就业地位仍未改善
提高就业数量与改善就业质量是就业政策的理想化状态和目标,然而想将二者统一,目前却成为现实的矛盾。扩大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就业与创业环境,来鼓励市场为大学生提供并创造更多的机会。就业状况的好转从源头上看有赖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在浙江,目前的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市场现状决定了距离就业结构的健康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济低迷时期劳动者更处于弱势的市场谈判地位,如果政府的就业政策不能在保障就业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很可能会引发低端就业、短期就业泛滥,甚至形成庞大的“工作贫困”(Working Poor)群体。从而出现就业不稳定,工资收入低,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而且极易再度失业和陷入绝对贫困。
3.1.3 高校扩招使整体质量下降
高等教育普及化使大学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从1999年国家决定扩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以来,经过几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当年的1O.5% 迅速提高到了2006年的22%,快速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
浙江省经过连续6年的扩招,2010年大学生的高考录取率更是超过了87%。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由“精英”走向“大众”。高等教育已不是稀缺资源,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需平衡”及至“供大于求”。
扩招不仅仅意味着大学毕业生的绝对数量的增加,更是在高校教学资源不变或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处于经济效益的考虑而盲目招收某些非社会及企业需求、非学校教学资源允许的专业。进一步引发了就业结构矛盾。原本非常有专业特色的学校开办无任何经验的专业的现象比比皆是。
为了创造上述有利于就业和创业的社会环境,实现最大化就业目标,政府需要履行一系列不可替代的公共职能。
3.2 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及创业经济环境
通过经济增长来促进就业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在解决失业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们习惯性的认为,只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的增长也就自然而然同步增长。事实上,经济增长固然是就业增长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却非充分条件。国际和国内经验都表明,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导致最大化就业,而且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以相同的比例带动就业增长。
8 1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浙江省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同研究
联合国开发署将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关系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高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扩大类型;二是高经济增长、低就业或无就业类型;三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下降类型;四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有所扩大。根据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基本上属第一种类型,即经济在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态势下,就业机会是不断扩大的。
一般来说,实行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通常带来不同的就业结果。那些急于赶超发达经济,在经济发展的较早阶段就人为扶持重工业或所谓“高新产业”的国家和地区,形成的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就缺乏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这样的经济增长,虽然在一定时间里也能够达到较快的速度,但不能实现最大化就业。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也是不利于吸收就业的。
(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人,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人。此项数据显示,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大学生就业应该具有比较宽阔的空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在过去数年内以l0% 的速度发展。理论上,按照目前的就业弹性系数计算,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虽然国家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会新增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决定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不断扩大的,10%意味着每年新增劳动力需求1000万。但是数据显示,这1000万岗位中大概仅有十分之一适合大学生。
3.2.1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机会
2009年,被列为全国政协会议一号提案的党中央《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指出,通过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的思路需要谨慎,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增长未必会带来就业增长。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在目前的西方发达国家,GDP贡献结构与劳动力从业结构是高度关联和对称的,一般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从业比例不超过5%,同样,第一产业GDP占比也不超过5%;第二产业从业比例一般不超过30%,其GDP占比也一般不超过30%;第三产业从业比例在65%以上,其GDP占比同样在65%以上。这种结构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具有高度的对称性。31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经济发展一直以快速、稳健而闻名,浙江经济模式全国闻名。但同时,浙江省企业主要是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实现市场拓展。许多企业的加工制造水平虽已达到相当层次,但仍然进行贴牌生产,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所以赚的是一点“劳务费”。然而在最近的10年间,浙江经济一共尝试了3次转型,但收到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2009年一季度末,浙江GDP增长3.4%,排名全国靠后。而再往前延伸,2001年至2008年浙江经济增速从全国第6位跌落到第22位。浙江工业增速自2004年6月至今持续55个月下滑,这是浙江近年来的罕见低谷。以低成本劳动和低
9 1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浙江省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同研究
层次产品为支撑的浙江经济,需要进行一系列重大转型,这既是客观约束和激励因素发生变化下的新环境使然,也是浙江经济达到较高发展水平后的必然变局。
目前,日本、韩国等国的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比例为1:5至1:8,而中国还不到1:0.1。相关专家认为,现在的浙江“制造”多以模仿为主,自身的创新技术很少。
总体的经济发展形势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主要决定了新增就业岗位的数量,高校毕业生如潮水般涌入就业市场。毕业生数量的单向增加或者不均衡地提升,引起了就业环境的改变。
3.2.2 地区经济差异导致就业分流
区域经济形势不但影响当地的人才需求、人才环境,也容易引起人才流向的不平衡。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乡之问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导致了区域人才需求不平衡以及高校毕业生流向的不平衡。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才流向的集中性,直接表现就业的地区差异化。对高校毕业生来说,需要掌握分析国家总体的经济形势,利用好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正确定位好就业目标。不同地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变化发展的,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整体发展形势、行业发展形势、地方的政策力度等。地区经济发展变化,一定程度预示着就业环境的冷暖变化。
浙江省作为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省份,在省内就业的不仅仅是本省的学生,还因经济优势,吸引众多的外省学生前来就业。目前在我省找工作的毕业生有四种类型:
第一类:本省就读的本省生源:212327人,占总量的91%; 第二类:在外省就读的本省生源:65000人 第三类:在本省就读的外省生源:20336人 第四类:在外省就读的外省生源:
根据麦可斯的调查报告数据:外省渗入的是本省的133%,超过23万人到我省就业,我省生源的流出只有17%.因此,浙江省要解决的高校毕业生达50万。20
3.2.3 经济体制改革凸显结构矛盾
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减员增效等措施,使得这一过去一直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不畅,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精简、压缩编制、 公务员队伍分流, 这些举措也使得大学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门槛加高、机会减少。而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这“三峰叠加”的局面, 更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 特别是加入WTO 后, 我国经济结构进入一个战略调整期。原有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如汽车行业、仪器制造业等不
0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