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粒料基层(底基层)施工
一、粒料分类及适用范围 (一)粒料分类
1.嵌锁型——包括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等。
2.级配型——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部分砾石经轧制掺配而成的级配砾、碎石等。
(二)粒料类适用范围
1.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级配碎石可用做较薄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中间层。
2.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以及符合级配、塑性指数等技术要求的天然砂砾,可适用于轻交通的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以及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3.填隙碎石可用于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二、施工一般要求
1.填隙碎石可采用干法或湿法施工。干旱缺水地区宜采用干法施工。单层填隙碎石的压实厚度宜为公称最大粒径的1.5~2.0倍。填隙碎石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填隙料应干燥。
(2)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后,表面骨料间的空隙应填满,但表面应看得见骨料。填隙碎石层上为薄沥青面层时,宜使骨料的棱角外露3~5mm。
(3)碾压后基层的固体体积率宜不小于85%,底基层的固体体积率宜不小于83%。
(4)填隙碎石基层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不得开放交通。 2.填隙碎石施工前,应按有关规定准备下承层和施工放样。
3.应根据各路段基层或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松铺系数,计算各段需要的骨料数量,并应根据运料车辆的车厢体积,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填隙料的用量宜为骨料质量的30%~40% 。
4.材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5.应由远到近将骨料按计算的距离卸置于下承层上,应严格控制卸料距离。
第 1 页
6.用平地机或其他合适的机具将骨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范围内,表面应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应同时摊铺路肩用料。
7.应检验松铺材料层的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减料或补料。 三、路面粒料基层施工方法
1.填隙碎石干法施工应按下列要求操作:
(1)初压宜用两轮压路机碾压3~4遍,使骨料稳定就位,初压结束时,表面应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和纵坡。
(2)填隙料应采用石屑撒布机或类似的设备均匀地撒铺在已压稳的骨料层上,松铺厚度宜为25~30mm;必要时,可用人工或机械扫匀。
(3)应采用振动压路机慢速碾压,将全部填隙料振人骨料间的空隙中。无振动压路机时,可采用重型振动板。路面两侧宜多压2~3遍。
(4)再次撒布填隙料,松铺厚度宜为20~25mm,应用人工或机械扫匀。 (5)同第(3)款,再次振动碾压;局部多余的填隙料应扫除。
(6)碾压后,应对局部填隙料不足之处进行人工找补,并用振动压路机继续碾压,直到全部空隙被填满,应将局部多余的填隙料扫除。
(7)填隙碎石表面空隙全部填满后,宜再用重型压路机碾压1~2遍。在碾压过程中,不应有任何蠕动现象。在碾压之前,宜在表面洒少量水,洒水量宜不少于3kg/m20
(8)需分层铺筑时,应将己压成的填隙碎石层表面骨料外露5~10mm,然后在其上摊铺第二层骨料,并按第(1)款~第(7)款要求施工。
2.填隙碎石湿法施工应按下列要求操作:
(1)开始工序应与第1条第(1)款~第(7)款要求相同。
(2)骨料层表面空隙全部填满后,宜立即用洒水车洒水,直到饱和。 (3)宜用重型压路机跟在洒水车后碾压。应将湿填隙料及时扫人出现的空隙中;必要时,宜再添加新的填隙料。
(4)应洒水碾压至填隙料和水形成粉浆,粉浆应填塞全部空隙,并在压路机轮前形成微波纹状。
(5)碾压完成的路段应让水分蒸发一段时间,结构层变干后,应将表面多余的细料以及细料覆盖层扫除干净。
第 2 页
(6)需分层铺筑时,宜待结构层变干后,将己压成的填隙碎石层表面的填隙料扫除一些,使表面骨料外露5~10mm,然后在其上摊铺第二层骨料。
第 3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