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天一大联考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二十九)
地理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
冻土有永久性冻土和季节性冻土之分。读我国某省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乙在等值线上,则乙的深度数值最可能是( ) A. 180 cm
B. 200 cm
C. 220 cm
D. 160 cm
2. 下列关于冻土对甲处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石化学风化强,风化壳厚
1
B. 地面反射率增大,干旱严重 C. 植物根系生长慢,土壤贫瘠 D. 地表水不易下渗,沼泽广布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图可以看出,该省季节性冻土发育呈点状分布 B. 最大冻结深度自南向北,由东南向西北部总体为加厚 C. 该省的季节性冻土深度最厚处达3.5 m D. 该省全部都是季节性冻土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重点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1题详解】
图中相邻两等值线间的等值距是20cm,与乙相邻的等值线有两条,大值是200cm,小值是180cm,乙的纬度较低,温度较高。故应该取小值180cm。故选A。 【2题详解】
甲处是三江平原区,冻土的发育使地表水下渗不易,形成沼泽,故答案选D项。 【3题详解】
该省季节性冻土发育比较普遍;根据等值线分布可知,最大冻结深度自南向北,由东南向西北部逐渐加厚,冻结深度由1.8~2.0m过渡到2.6~2.8m;黑龙江的北部48°N以北,年均气温低(0~-5℃)有多年永久冻土分布。故选B。
【点睛】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一看图名、二看数值特征、三看疏密、四看走向、五看等值线形状、六看弯曲、七看闭合、八看综合分析应用
半城市化人口是指人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流动人口。这些人口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市化率( M),半城市化率(M)=(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
4. 影响图示省区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是( ) A. 户籍制度 C. 产业结构
B. 城市化速度 D. 经济发展水平
5. 图中辽宁、四川、新疆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深居内陆,气候恶劣 C.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 开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匮乏 D. 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
6. 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的半城市化率高,有利于( ) A.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C.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答案】4. A 5. D 6. 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察半城市化的产生、影响因素和相关影响。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半城市化
人口本质是没有城市户口、户口在农村、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这是我国严格
B. 提高农民福利待遇 D.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的户籍制度导致的。城市化速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半城市化的进程,但不是现象产生的因素。排除B、C、D。故正确答案选择A。 【5题详解】
读图可知,辽宁、四川、新疆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反馈出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较少。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三省区的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对农民吸引力较弱。辽宁也不属于内陆省份,交通较为便捷,三省区自然资源都较为丰富,A、B、C选项措辞就有误。故正确答案选择D。 【6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得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影响不大,A错;进城务工的农民由于没有城市户籍,很难与城市市民享受一样的福利待遇,B错;进城农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
的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