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优编增分练:选择题快练16 免疫调节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5 16:46: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快练16 免疫调节

1.(2018·张家口月考)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B.淋巴因子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但不能消灭抗原 C.吞噬细胞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 D

解析 T细胞不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等,A正确;淋巴因子能在特异性免疫中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但是不能消灭抗原,B正确;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C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D错误。

2.(2018·常德期末)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浆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浆细胞都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C.免疫活性物质都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 答案 D

3.(2018·泉州质检)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被B细胞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会杀死该B细胞。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大量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结果小鼠不产生相应的抗体,且再注射未标记的抗原X也不发生免疫反应。此时若再给该实验动物注射未标记的抗原Y,动物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上述实验结果能支持的观点是( ) A.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 B.机体受抗原X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识别抗原Y C.只有标记的抗原才能诱导B细胞合成抗体 D.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由相应抗原诱导产生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所以杀死了识别X的B细胞,但识别Y的B细胞并没有被杀死,A正确;机体受抗原X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识别抗原Y,但该实验结果无法支持该观点,B错误;不被标记的抗原也能诱导B细胞合成抗体,C错误;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基因表达的产物,而不是相应抗原诱导产生的,D错误。

4.(2018·合肥一模)有少数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度的引起荨麻疹,重度的甚至

导致休克、死亡等,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物质是决定吃虾引起过敏反应的根本原因 B.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 D.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答案 D

解析 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因此遗传物质是决定吃虾引起过敏反应的根本原因,A正确;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为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C正确;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

5.(2018·石家庄毕业班模拟)如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Ⅳ、Ⅵ C.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d、e、f、g

D.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Ⅱ(T细胞)、Ⅲ(效应T细胞)、Ⅳ(记忆T细胞)、Ⅴ(B细胞)、Ⅵ(记忆B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Ⅶ(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A错误;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Ⅳ(记忆T细胞)和Ⅵ(记忆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能迅速增殖分化,B正确;机体对抗病毒的免疫过程中,Th细胞释放d、e、f淋巴因子,g为抗体,因此d、e、f、g是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由图可知,病毒入侵可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正确。 6.(2018·龙岩质检)HIV侵入人体后与T细胞相结合,是由于T细胞及一些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具有HIV抵抗力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赠者(甲)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患有HIV(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利用CCR5拮抗剂来控制HIV患者体内的HIV对T细胞的感染

2

B.捐赠者(甲)感染HIV后,体内既产生了体液免疫,也产生了细胞免疫 C.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可能是因为HIV是一种致癌因子 D.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B细胞的CCR5基因没有表达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利用CCR5拮抗剂可以阻止HIV与T细胞表面的CCR5结合,进而控制HIV患者体内的HIV对T细胞的感染,A正确;捐赠者(甲)天生具有HIV抵抗力且CCR5基因异常,因此HIV不会侵入其T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免疫,B错误;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可能是因为HIV是一种致癌因子,C正确;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B细胞编码CCR5的基因没有表达,D正确。

7.(2018·开封一模)人体免疫学的应用,一般有下图所获免疫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猫咬伤人时,方法②预防狂犬病 B.在医学上,方法②可进行免疫预防 C.方法①比方法②可使人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 D.人体通过方法②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 B

解析 猫咬伤人时,不确定该猫是否带有狂犬病毒,最保险的办法是按方法①注射抗体,以尽快清除可能存在的病毒,A错误;方法②注射抗原可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存活更长时间,二次免疫时产生抗体快而多,方法①注射抗体,抗体发挥作用后就会失活,只能存活较短的时间,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B正确、C错误;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8.(2017·河北名校联盟质检)效应T细胞能释放一种插入到靶细胞膜上的成孔蛋白(穿孔素),促使靶细胞裂解。相关机理如下图所示,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穿孔素参与调节的方式属于体液免疫

3

B.效应T细胞通过协助扩散释放穿孔素 C.穿孔素能够直接进入靶细胞消灭病毒 D.穿孔素促进Na内流改变细胞内渗透压 答案 D

解析 穿孔素促使靶细胞裂解,调节的方式属于细胞免疫,A错误;由题图可知,穿孔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效应T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出来,B错误;穿孔素的作用是促使靶细胞裂解,使其内的病毒释放出来,最终被吞噬细胞清除,C错误;穿孔素促进Na内流改变细胞内渗透压,使细胞内渗透压增大,细胞吸水涨破而死亡,D正确。

9.(2018·菏泽期末)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当病毒首次入侵机体后会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B细胞和T细胞均进行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 B.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C.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直接和病毒结合并将之清除 D.吞噬细胞识别抗原后分泌淋巴因子将信息呈递给T细胞 答案 A

解析 当病毒首次入侵机体后会发生免疫过程,即会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细胞和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均进行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A正确;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发生在二次免疫过程中,B错误;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C错误;吞噬细胞不能分泌淋巴因子,吞噬细胞是对抗原进行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D错误。

10.(2018·福州质检)下图是有关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 B.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⑩发生排斥反应 C.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D.人体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此过程与细胞B无关 答案 A

解析 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⑨细胞免疫发生排斥反应;⑨细胞免疫和⑩体液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细胞B为T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效应。 11.(2018·合肥质检)若某人不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

4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优编增分练:选择题快练16 免疫调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yphd85hr17l7tx29ybm0wacw0f2i000g7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