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并对“杨柳青”这种扬州小调有一初步认识与了解;
2、 教学难点的处理:学习用扬州方言来演唱歌曲《杨柳青》,及末句
“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
3、 培养用歌声来表达情绪及情感,激起学生学唱民歌的兴趣,使之愿
意走近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杨柳青》;
2、 通过欣赏《茉莉花》、《杨柳青》等作品,使学生能够了解江苏民歌
的特点。并从欣赏中对江苏的人文地理风景有一简单了解。
3、 学会比较声音的不同演唱带给歌曲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在歌唱时,尝
试体会方言对民歌表现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准确演唱歌曲《杨柳青》,注意节奏与语音的准确,用接近扬州方言
的音调先读字,再学歌;
2、 认识“杨柳青”这种小调中,衬词的作用,并唱好衬词部分;
3、 处理第一乐句与末句的一字多音,使学生能较完整及较准确地进行演
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课件插图:茉莉花,引入歌曲《茉莉花》,课件提示:江苏民歌。 师:大家看见这个茉莉花后,它使你想起什么? ------引入歌曲《茉莉花》;
师:同学们听到这首《茉莉花》与我们平常听到的《茉莉花》有什么不同的?
------这是一首用江苏方言演唱的《茉莉花》。
(可让学生回答,印象中哪些歌曲是用方言演唱的。)歌词往往是最能体现出歌曲的鲜活性的,江苏各地民歌中所融入的乡音俚语无疑为江苏民歌增添了许多色彩和生气。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也将要学一首江苏民歌,而且就是用方言来演唱的,学学扬州方言后,播放《杨柳青》,师范唱。
师:同学们刚才听了这首歌曲,大家简单地描绘一下你听时的感受,还有你听到老师演唱时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在演唱呢?
-----声音柔软而明亮、温柔的。愉快、欢乐、热情。
二、 学唱:
1、通过聆听《杨柳青》,学生对曲调已经有所了解,且副歌部分全是方言衬词,因此先将副歌部分歌词以音调转化来让学生模仿方言的语调,使其能较快也较容易来掌握扬州方言的特点。
2、学第一段歌词,了解衬词作用,跟琴学唱。(这个过程时间会较长,难点就在方言演唱准确性上,并要同时兼顾旋律的变化),同时教唱时解决两处难点。(考虑到歌曲学唱难度重点为学会用扬州方言来演唱歌曲,学生一方面要记歌词读音,又要记旋律韵调,因此只选择一段进行教唱。)
两处难点均在“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上。以及两个附点八分音符的正确演唱。
4、完整演唱歌曲。
5、处理歌曲情绪:
师:同学们听一听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这段歌词,大家觉得哪一种更适合来演唱。(教师用不同声音来演唱,让学生进行比较的方法会让学生能够容易判断并模仿到位,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尝试用柔软地、细柔的声音来演唱具有江南特色的方言歌曲)
6、可调整速度演唱歌曲:
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且伴奏音乐也有一定的速度,因此在学会歌曲后,试着一次比一次快的节奏来演唱歌曲,使学生能适应伴奏音乐的速度,跟上旋律进程,唱出歌曲中欢快的情绪。
三、拓展与表演歌曲:
完整演唱歌曲后,播放视频《杨柳青》。
师:刚才这首《杨柳青》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杨柳青》名字一样,你来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的?
-----同是方言演唱,曲调旋律相同,歌词不同。
引入:《杨柳青》不仅是歌曲名,同是江苏扬州一带流传的曲牌名,歌名《杨柳青》就是取自歌词中的“杨呀杨柳青”且由此得名。
欣赏表演唱《杨柳青》后让学生说说歌唱家演唱时的声音特点,并让学生尽量用柔软、圆润的音色,努力作到歌唱中带有江苏民歌味道的音调及声音来演唱,(可以分组表演与合作表演。)在副歌衬词处的“”加上拍手的动作,在歌唱中体会劳动人民在劳作时的愉快心情。
(让学生体会音乐律动,自己设计农民在劳作时的动作,比如锄地、插秧、割稻等,在衬词处加入拍手动作,用身体来感受音乐中跳跃的快乐因子。)
四、小结: 师:今天大家和老师一块感受了扬州小调《杨柳青》,我们在歌声中闻到了茉莉的芳香,在音乐中游览了三月扬州花红柳绿的美景,江苏是个很美的地方,令人向往。
播放太湖美景,领略江苏水乡风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