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得到文化熏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8 16:49: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得到文化熏陶

中国的绘画,是中国文化理想集中的体现。在所有的文化想中,留给绘画的余地最大。而且最能看出档次。中国的绘画,不仅仅是现在概念的中国画。也就是说,用毛笔在宣纸上作画,仅仅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就可考的资料,最早的绘画是在史前时代的陶器上,那是一些几何纹饰。这种纹饰由制陶工艺决定的,手制陶器需要拍打陶胎,使其细,这样陶胎上捆扎的绳索,会在陶胎上留下印记。如江南地出土的方格纹、网络纹、席纹等,与该地区盛产的竹、苇、席之类有关。说艺术源于生活,这是活的证据。到了人们有意识地刻画,就标志着生活已经开启了绘画的审美之门。到了马家窑化时代,人像进入了装饰,则表明中国的原始绘画成熟了。仔细欣赏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人形纹彩陶盆,你会看出原始生活中十分丰富的东西。美术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交流、碰撞、接纳美术文化的阵地,在这个阵地中,要像国画大师一样,大处着眼,小处收拾。在这个阵地中埋着宝藏,需要你细心挖掘,有时那些嵌在浮沙中并不起眼的贝壳,需要你慧眼识珠,去拾起一个个美丽的意外。

一、在欣赏名作中拓宽视野

中外美术名作都传承着浓郁的特色文化,是学生学习美术文化最好的载体。如果不加取舍地一股脑儿地端给学生品尝,学生会虚不受补的,这就需要教师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采撷一个最佳欣赏点,来引起师生的共鸣。

撇开史籍记载不说,真正与彩陶纹饰接得上的,是原始岩画,从唐朝开始,岩画陆续被发现,但并未受到重视,很少有人当做艺术来看。现在已发现的岩画,大都分布在内蒙、新疆、云南和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岩画的历史比较悠久,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渗透有关的知识。如学习《在石头上画画》的课堂导人时,笔者选取了中外两幅岩画,提出来一个贴近中年级学生实际的问题:“猜一猜远古的人们在岩石上画了些什么?”由于是第一次看到岩画,学生一开始看不懂,渐渐地学生举起了手。

生:“有点像老虎。”

生:“那是趴着休息的马。”

生:“那低着的是野牛的牛角。”

生:“那拱起来的是牛背。”

师:“那再猜一猜,远古的人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呢?”

教师顺势问下去。一个别致的课堂导人,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一起探讨了四年级学生能理解的岩画。进而可以结合所学的课文《石头书》进行理解,这样语文和美术学科可以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为补充,真

搜索更多关于: 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得到文化熏陶 的文档
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得到文化熏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zob11wgyz10e609m87w9sc9l3ppnv019x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