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 加热 ② 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 熄灭酒精灯 ⑤ 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⑥ 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 。 (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 ;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 ,气体应从装置的 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 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 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填选项)。 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 ,装置C的作用是 。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 ,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 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 加热氧化铜 ② 检验氢气纯度 ③ 停止加热 ④ 通入氢气 ⑤ 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
2、实验装置的改良:①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 。②多孔隔板的优点: 。③分液漏斗的优点: 。 3、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吸收(除去):①CO2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方程式: ; CO2的吸收:NaOH溶液,方程式: 。
②检验水的生成:无水硫酸铜,现象: 。吸收水:浓硫酸,生石灰或氢氧化钠。 ③检验酸:a、加紫色石蕊溶液,变 ;b、加活泼金属,现象为 ,方程式: c、加入碳酸钠,现象为 ,方程式: 。 d、检验氯化氢或Cl-也可用硝酸银溶液,方程式: 。
④检验碱:a、加无色酚酞,变 ;b、加入氯化镁(出现 )或氯化铜(出现 )。 5、有一混合气体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探究混合气体的成分.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的现象是 ;若B中澄清石灰水出现 现象,则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的现象是 。 (2)若混合气体中含有CO,在F处尚缺少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是 ,目的是 。 (3)如果将上述装置中的A,B交换.则不能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 。 二、催化剂的探究
6、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结论或总结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各步骤结论 总结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木条实验一 但是 .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不复燃 二氧化反应方程式为: 锰是过氧化氢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分解的实验二 没有明显现象 入带火星的木条 催化剂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 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是将实验三反应前和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进行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 .其目的是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发现将生锈的铁钉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于是,他们对此展开探究: (1)提出问题:什么物质是该反应催化剂?
(2)设猜想与假设:下面是组内两位同学所作的猜想,请你完成小华的猜想。 【假设一】小芳同学:铁钉表面的氧化铁是H20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假设二】小华同学:铁钉里的 是H20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3)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I:把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加入到装有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实验Ⅱ: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 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假设一成立 无现象 假设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4)讨论交流: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芳的“实验I”还不能够确切的说明氧化铁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理由是: 。
请你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证明其中的某一点理由: 。 三、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8、如表是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对Mn、Al、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的过程. 【作出猜想】1、Mn的金属活动性比Al强.2、M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实验过程】 步骤 1.取Mn片,插入盛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 2. 现象 没有明显现象 结论 M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实验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及弱的顺序是 【结论应用】能否用铝制容器盛装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 ,理由是 . 9、小刚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产并分析相关问题.请填空: (1)他设计的四种实验方案,所需试剂如下: ①铜、银、硫酸亚铁溶液 ②铁、银、硫酸铜溶液 ③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 ④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上述方案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2)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残液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两种物质.小刚取少量该残夜,分别盛在A、B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取滤渣或滤液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 将A试管滤出的滤渣洗涤后加入到稀盐酸中 向B试管得到的滤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分析与结论 从A试管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 有白色沉淀生成 B试管滤出的滤渣的成分是 四、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变质 10、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碱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小王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钙溶液。请你按小王同学的猜想,进行下列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填写写表: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不反应可不写化学方程式) 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可能 是氢 氧化 钙溶 液 方案Ⅰ:用试管取约2mL该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____________溶液 方案Ⅱ:(选用与方案Ⅰ不同类别的其他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解碳酸氢钠粉末(NaHCO3)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该小组成员将少量碳酸氢钠粉末置于下图装置的试管中,充分加热至反应完全,发现试管口出现无色液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残余.两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1)提出问题:残余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两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甲同学:“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NaOH)”; 【猜想二】乙同学:“白色固体是碳酸钠(Na2CO3)”.
(3)实验与结论: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 ; ②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取少量残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之溶解,往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 根据甲同学的猜想与验证,乙同学认为甲的结论不准确,因为 。 ③以下是乙同学设计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残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 ,观察现象 ④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内容,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讨论交流:你还能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吗?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五、粗盐的提纯 12、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
根据流程图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是 ,加入的试剂A是 ,沉淀是 ; (2)写出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加入试剂B为 ,其目的是 ; (4)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 六、燃烧的条件
13、纸火锅(见右图)在京城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精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
(1)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
(2)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做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小刚观察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服务员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了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 【猜想与假设】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是_________,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0年悉尼奥运会,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上图).
材料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珠峰火种灯”借助一种特殊的固体炭柱燃料缓慢燃烧,“珠峰火炬”则应用了航天燃烧技术,实现了火炬在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传递(下图). (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A) ;(B) ;(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分析火炬在水中燃烧的情况,回答:
①水中火炬能保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原因是 ; ②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珠峰火种灯”中固体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点燃的镁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回答:①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