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时量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2分) ....A.环谒(ya) 秕谷(bǐ) 亘古(gan) 气冲斗牛(dòu ) ....B.骊歌(lì) 炽痛(zhì) 哺育(bǔ) 热情澎湃(bài ) ....C.倜傥(tǎng) 重荷(ha) 可汗(hán) 义愤填膺(yīng) ....D.木屐(jī) 祈祷(qǐ) 嫉(jì)妒 锲而不舍(qia)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讪笑 肿胀 锋芒必露 家喻户晓 B.踌躇 懊悔 妇儒皆知 来
势凶凶 C.含蓄 澜语 九曲连环 警报叠起 D.污秽 确凿 杂乱无章 迥乎不同
3.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B.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邓小平当年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C.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县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5.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B.《木兰诗》选自宋代的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
府民歌。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写了鲁迅小时候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6.默写。(8分)
(1)独坐幽篁里, 。 (王维《竹里馆》)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
七年级语文 第 1 页 (共6页)
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逢入京使》)
(4) ,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
(5)夜发清溪向三峡, 。 (李白《峨眉山月歌》)
(6)而那过去了的,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木兰诗》中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 。
7.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按要求填写内容。(5分) 评点人文学作品 作 者 人 物 人物描写 物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热爱祖(1) (2) 《最后一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国 课》 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仇恨敌 人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3) (4) (5) 高尔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 基 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 布、碎纸、钉子。 8.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5分) 【古之黄河】
(1)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1分)
【近之黄河】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2分)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七年级语文 第 2 页 (共6页)
【今之黄河】
(3)2014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分)
二、阅读理解 (42分)
(一)文言文比较阅读(18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及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但当涉猎 涉猎: (2)见往事耳 往事: ....(3)宾客其父 宾客: (4)日扳仲永 扳: ...10.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见: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之:借旁近与之 于舅家...
见之 .
C.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D.于:受于人者 贤于材....
人远矣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2.【乙】文隐含的两个成语是 、 。(2分)
七年级语文 第 3 页 (共6页)
13.方仲永跟吕蒙的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4分)
14.假如你的好朋友沉迷于网络,你打算怎样劝告他?(2分)
我会对他说: (二)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完成15-18题。(10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节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5.请你分别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说”字的含义。(2分)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16.请说说第三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2分)
17.开头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具有什么作用?(3分)
18.闻一多先生做学问的事例对你有哪些启发?(3分)
七年级语文 第 4 页 (共6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