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四十七中学月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勾当(gōu) 静谧 (mì) 面面厮觑(qù) ... B. 归泊(bó) 谮害 (zèn) 万恶不赦(shè) ... C. 痴想(chī) 蓦然 (mù) 翘首远望(qiáo) ... D. 倒运(dǎo) 收敛 (liǎn) 鳞次栉比(zhī) ...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清洌 贮立 喃喃自语 B. 涟漪 寥阔 芊芊细草 C. 荫蔽 弩钝 头晕目眩 D. 嗔怪 决别 苦心孤诣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B.宋濂的求学经历,说明是否学业有成,关键在于自己勤奋努力的学习。
C.哈一中道外分校、师大附中利民校区实施招生后,我市八区将全部拥有省重点高中, 我市优质高中资源布局将出现更加合理、均衡。
D.我们学习语文中的美,不仅要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更要 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4. (3分)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 云—截江夺阿斗(《三国演义》)B.孙悟空—大闹黑风山(《西游记》) C.宋 江—误入白虎堂(《水浒传》) D.格列佛—游历飞岛国(《格列佛游记》) 5.(3分)王浩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景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 体的一项(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王浩给她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 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晓作文时想找一句话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王浩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 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王浩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王浩的同桌张海学习得过且过,不求甚解,王浩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 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夏天,河水涨高了,荷叶与菱叶无序地铺满了河面, ,船桨荡起的水滴洒落在荷叶上,珍珠一样的滚落着。小青蛙扒在荷叶上一动不动。偶然惊起一只水鸟,“突”的一声飞起,姑娘们惊叫着 一船的欢声笑语,震荡在河谷里,久久回响。
A.采莲的姑娘们,划着小木船,像鱼儿一样穿梭在水的中央,荷花亭亭玉立,像仙女一样 立在荷叶的中央
B.荷花亭亭玉立,像鱼儿一样穿梭在水的中央,采莲的姑娘们,划着小木船,像仙女一样 立在荷叶的中央
C.荷花亭亭玉立,像仙女一样立在荷叶的中央,采莲的姑娘们,划着小木船,像鱼儿一样 穿梭在水的中央
D.像仙女一样在荷叶的中央的荷花亭亭玉立,采莲的姑娘们,划着小木船,像鱼儿一样穿 梭在水的中央
7.(7分)按照原文填空。
?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
?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含蓄表达作者对故乡眷恋之情的诗句是 , , .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8—10题。(8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 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 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 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服 : 蔽: 9.(4分)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上一页第2页下一页 10.(2分)邹忌经过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最终保持清醒的判断,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二) 阅读《沙丁鱼》回答11—14题
沙丁鱼
(1)在多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纳米比亚大西洋沿岸附近海域常常会出现大批鱼类和海洋甲壳类生物的死亡。经过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海洋里的浮游植物腐烂而释放出来的有毒二氧化硫气味。
(2)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种有毒二氧化硫气体的散发,在一段时间会出现明显的停顿。直至两年前,美国研究人员巴库和南非研究人员维克斯发现:有毒气体的散发停顿期,正是当地沙丁鱼的繁殖期。意外收获让科学家加紧了研究步骤,通过反复计算,终于推测出原来是数百万的沙丁鱼吃掉了将要飘向海岸线的浮游植物,因而减少了气体散发。
(3)沙丁鱼是鲱鱼家族的一员,栖于海水表层,体上部浅绿蓝色,腹面银白色,体长达40厘米。一般100克以上的沙丁鱼营养价值最高,含油量在15%至20%之间。它繁殖能力极强,全年产卵。如果没有意外干扰,它可存活13年之久,可谓鱼类中的寿星。沙丁鱼资源丰富,在丰年产量可超过400万吨。
(4)美国是捕捞沙丁鱼的主要国家,有着庞大的沙丁鱼捕捞船队,他们经常利用夜间在大西洋附近海域进行捕捞工作。此时在鱼船上很容易看到成片的银色鱼群,如同巨大的飘带在海面浮泛。当船长20到30米的围网船队来到离岸6公里的水域时,大片的鱼群就会乖乖地游入围网。据专家估计,沙丁鱼年捕捞量维持在20万吨左右。但目前沙丁鱼捕捞量不受指标限制,而主要由市场需求决定。一直以来,沙丁鱼因为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它还作为鱼饵或养殖鱼用饲料来销售,商业前景非常看好。
2
(5)沙丁鱼成了人们的“香饽饽”,引发人类的极大兴趣,导致过度捕捞。
直到这次科学家们的偶然发现——沙丁鱼可以吃掉海里有害的浮游植物,才使沙丁鱼的地位和价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继而科学家发出了“不要过度捕捞”的呼吁。 (6)巴库说道:“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无法让沙丁鱼发挥功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浮游植物繁衍开来,这些海域将成为未来海洋生物的死亡地带。同时浮游植物所释放出的气体还将给大气层增加导致温室效应的甲烷、二氧化硫。” (7)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行为,将会深深地改变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而这些影响是人类难以甚至是不可能挽回的。
11.文章的(1)和(2)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2.阅读第(3)段,概括沙丁鱼的四个主要特征。(4分)
13.请你说明“沙丁鱼成了人们的‘香饽饽”’的原因。(3分)
14.阅读全文,说说“过度捕捞沙丁鱼”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请概括回答。(2分)
(三)阅读《柔软的硬币》回答15---19题
柔软的硬币
居委会主任致电于我,让我去他办公室一起商量出期“迎世博”的黑板报。
我早早来到他的办公室,门开着,可里面却没人,心里琢磨着主任可能是临时出去办事,便坐在沙发上看起报纸。
大概过了一刻钟,办公室来了一位4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凌乱的头发,微微喘着气,着一条褪色了的牛仔裤,和一双褶皱不堪,鞋面上还沾着几处泥土的球鞋。她手里拎着一个白色塑料袋,里面装着苹果和橘子。令人吃惊的是,现在只是初秋,而她脖子上却围着一条厚厚的手工缝织的米色的围巾。她朝我难为情地笑笑,似乎是在问主任去哪了。我示意她先坐会,主任应该马上就到。她会意后就在我的旁边坐下,把袋子放在一边,身上散发着一股怪怪的难闻的水果味。我有些不自然,用手半遮捂着鼻子,再也无法集中心思看报纸,一直用余光注视着她,心想着她应该是来找主任拿生活补贴的吧?
她似乎觉得有些热,无意之中掀去了大半的围巾,可又马上意识到不对,把围巾遮回了原处。恰好,在这样一个动作的瞬间,我瞅见了她黑色外套上的两处显眼的补丁。难怪,这样的时节却围那么厚的围巾,原来她是用那围巾刻意遮住了丑陋的补丁。哎,女人啊女人,总是那么虚荣和矫揉造作。
过了一会,她从外套里面拿出一个布袋,解开时,不小心从她手中滑落下来,里面的硬币散落一地:多是一元的,也有一毛和五毛的。她见布袋落地,忙蹲下身去捡。有一枚硬币滚落在我旁边,我假装没看见。
主任回来了,一眼就认出了我,赶忙说着对不起。她起身走向主任,主任一见到她,惊讶地说:“哎呀,您也到啦?我刚开始还没认出来,请原谅我的疏忽,来,来,一起喝茶。”
“您别忙了,我还有事,一会就走。这些是我的心意,那张大妈前些天不是生病住院了吗?您给她送去,别提我名字。”她递上那一袋硬币,又指了指沙发旁边的水果。
“这??您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啊。况且您也有三个女儿??”主任显然有些过意不去。
这一幕,让我预料未及,从他们的对话中,我知道了她是个个体户,两个大女儿在读大学,小女儿读中专,生活很是拮据。但她信教,心地善良,总是会将平时买卖中积攒下来的硬币,捐助给有困难的人们,不留名。
“对了,您今天怎么穿得那么讲究啊,挺干净的,和平时不同啊。”
“这不,您电话中告诉我今天有个贵宾来嘛,我总得以最好的形象出现,不能扫了大家的兴啊。”她笑着看了看我,似乎准备转身离开。
原来遮住衣服补丁的那块围巾,代表着对我的礼貌和尊敬。我内心燃起一股暖流,俯身拾起那枚硬币。
3
“阿姨,这里还有一枚??”
我的声音有些颤抖。将硬币递给她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脸烫得厉害。她笑着接过去,笑得那样温暖??
15、从全文来看,“我”对这位中年妇女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2分)
( )——吃惊——( )——羞愧、内疚 16、请谈谈你对文章题目“柔软的硬币”含义的理解(3分)
17、文章多次提到那条“厚厚的手织米色围巾”,有何作用?(3分)
18、请从文章中找出和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并谈谈这样安排的好处。(3分)
19、文中多次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
①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快了就难免浮躁。比如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那些平步青云 的传奇,还有那些赤裸裸的炫富,都会让正准备扎根的你,内心突然失去平静。也许你 会感叹,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没有多少时间能深植自己,更别说安静扎根了。但我 认为,做人行事切忌浮躁,而要沉稳务实,脚踏实地。这好比一棵大树,只有扎根大地, 才能抗击暴风骤雨,才能枝繁叶茂。正所谓 。
②扎根大地,踏实行事,才能将基础打牢,将能力累积。辉煌的成绩背后,是训练 场上姚明站在同一地方,千百次反复地练习投蓝,是刘翔认真地做着枯燥的肌肉锻炼。 姚明灌篮的飒爽英姿、飞人刘翔的“云端”神话都凝聚着苦练的汗水,那些让人眼花缭 乱的动作、迅速敏捷的身手,其实都只是平日基础动作训练的连贯整合。
③“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繁花绿 叶下面一定有根的努力,磅礴大海的前面一定有涓涓细流的汇聚,风光耀目的背后一定 有踏实艰辛的汗滴。
④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要有潜下心来、勇于挑战并坚持到底的信念与毅力。
⑤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淡泊的情怀。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袁 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无论是作为乡村教师还是名满天下的专家学者,他都一如既 往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扎根于泥土,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成为广受赞誉的“杂交 水稻之父”。
⑥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著名科学家霍金21岁就患有肌肉萎 缩性侧索硬化症,但他克服了全身几乎不能活动的障碍,克服了基本丧失语言能力的困 难,完成了《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等伟大著作。轮椅没有限制住他心灵的自由, 疾病没能阻挡他思维的扩散。
⑦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 古文学家季羡林,十年如一日,潜一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影响 世人,让人钦佩不已。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业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 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
⑧扎入大地,不慕云淡风轻,是树根的潜修;勇于挑战,不惧艰难险阻,是行动的 根植;坚持到底,不畏万苦千辛,是人心的锻铸。
⑨不踏实地,驰于空想,何以享千里风光之醉美?望而却步,知难则退,何以感一 览众山之豪迈?浅尝辄止,锲而舍之,何以聚金石镂空之匠心?
4
⑩只有戒除浮躁,脚踏实地,像树一样扎根而后长,像水一样盈科而后进,坚实迈 好每一步,稳步向前不松懈,才能最终到达一个美好的境界。让我们做一棵扎根大地的 树,在地面开花结果,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注】①盈科:溢满洼地。
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1.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 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说说选文第⑤-⑦段的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3分)
23.从下列道理论据中,选出最适合填在选文第①段横线上的一项。( )(3分) 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D.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贞观政要》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实现了愿望或帮助别人实现愿望后,我们就会感到幸福。其实幸福就是一种体验,幸福就是感受你身边所有事物的美好,幸福就是心底的感动并心存感激。 请以“收获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给材料作文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向父亲求助。父亲送给他一枚硬币并告诉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个工作,到世界上去闯一闯。”后来,戴维·布瑞纳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这个明星在回首往事时,认 为父亲的那枚硬币是“最好的礼物”。 可惜的是现在有许多做父母的不懂这个道理。
据报载,某一位暴富起来的家长,将5万元人民币划入他那还在读初一的独生子的账上,造就了一个小“款爷”。于是,这孩子上学路上雇同学代背书包,作业也雇成绩好的同学代做。结果在学校占了两个第一: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
古代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这真正的“计深远”,乃培养其独立的真本领。林则徐也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确实值得世人深思。 这则材料使我们深受教益的是:有志青年应敢于独立奋斗,依赖前辈绝不可取;娇惯子女,有弊而无利;明智的家长注重引导子女自立自强。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