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的饲养管理
1.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从出生到断奶阶段(3~5周)的仔猪称为哺乳仔猪。仔猪出生后,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摄取营养和排出废物,而转化为自行呼吸、采食和排泄,并且在母体子宫内生活条件相当稳定,到出生后直接受自然条件和人为环境的影响。同时,由于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不成熟,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影响哺乳母猪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养好哺乳仔猪可提高仔猪成活率、加快生长发育、使仔猪均匀整齐、增加断奶体重,为以后养好保育仔猪打下良好基础。
1.1哺乳仔猪的饲养 1.1.1接产
临产母猪快要分娩时,接产员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做好接产准备。分娩时必须有专人接产和助产,尤其是初产母猪,并注意做好消毒、记录等工作。仔猪出生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指将仔猪的口、鼻的黏液掏出并擦净,再用抹布将全身黏液擦净。及时对初生仔猪采取保温措施,以免着凉。对难产母猪进行助产时应尽量保证仔猪存活。
1.1.2断脐
先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捋脐),然后在距离腹部6~10cm处把脐带用手指掐断,断处用碘酒消毒,若断脐时流血过多,可用手指捏住断头,直到不出血为止。值得提出的是在国外许农场对出生仔猪不进行断脐工作,在仔猪出生后任其自然挣短脐带。
1.1.3吃足初乳
母猪产后3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由于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必须通过吃初乳获得免疫能力。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免疫抗体、镁盐等。初乳酸度高,有利于消化,能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增进健康,提高抗寒能力,促进胎粪排泄。仔猪出生后1小时内要人工辅助吃足初乳,尤其是刚刚出生的弱仔,如果初生仔猪吃不到初乳,则很难育活。
1.1.4 断尾
为预防断奶仔猪、生长猪或肥育猪阶段咬尾现象的发生,要尽可能早地断尾,一般可与剪犬齿同时进行。仔猪出生后2-3日龄将尾断掉。方法是用消毒过的断尾钳子,在距仔猪尾根1.5-2.0厘米处剪断,一般母猪断尾长度以遮盖住母猪阴户为宜,在尾巴创口初涂上碘酒,防止感染。注意防止流血不止和并发症。
1.1.5 打耳号
对预留的后备种猪逐头打耳号,每头仔猪1个号;对准备作为商品肉猪的仔猪逐头
按窝打耳号,每窝1个号,同窝同号,将来根据耳号即可查到出生日期和父母代,便于考察肉猪的生长发育情况。
1.1.6剪犬齿
仔猪生后的第一天,对窝产仔数较多,特别是在产活仔数超过母猪乳头数时,可以剪掉仔猪的犬齿。对出生重小,体弱的仔猪也可以不剪。去掉犬齿的方法是用消毒后的剪牙钳,剪去犬齿,断面要剪平整,注意不要损伤仔猪的齿龈。剪掉犬齿的目的是防止仔猪互相争乳头时咬伤乳头或仔猪双颊。
1.1.7补铁
铁是造血原料。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只有30-50毫克,仔猪正常生长每头每日需铁7-8毫克,母乳中含铁量很低,每头仔猪每日从母乳中得到铁不足1毫克。所以,如果不给仔猪补铁,其体内铁将在1周内耗完,仔猪极易患贫血症。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皮肤可视粘膜苍白、被毛蓬乱无光泽、下痢、生长停滞。病猪逐渐消瘦衰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补铁常用方法是在仔猪出生后2-3日内,肌肉注射铁制剂(右旋糖苷铁等)每头剂量200毫克铁。
1.1.8去势
去势的猪性情温顺、食欲好、增重快、肉质无异味。仔猪去势可在出生后5~7日龄完成,早去势应激小,伤口愈合好。瘦肉型猪性成熟晚,在高营养水平饲养条件下4~6月龄(体重可达90-100千克),在性成熟之前即可上市。所以养商品肉猪可只对公猪进行去势。
1.1.9开食、补料
出生仔猪一周龄后要引导补充饮水,8~10日龄开始训练补料开食,补料可采用优质的膨化仔猪开食颗粒料,撤在铸铁开食槽内对小猪进行诱食。训练仔猪进食要有耐心,有步骤进行,每天培训3~4次,大多数仔猪经3~5d练习后,即可自由进食。选用的饲料应是品质好,易消化,适口性好,仔猪喜欢吃的豆粕型颗粒饲料,或仔猪浓缩饲料。要求日粮中的粗蛋白质不低于8%,维生素和矿物质要符合仔猪饲养标准,每天补喂的次数不少于5~6次,除此而外,还要观察仔猪的健康状况防止因消化不良而拉稀或诱发其他疾病。做到断奶仔猪不换圈不混群,断奶后一个月内适当控制仔猪采食量,仔猪断奶后1~2周不换料,2周后逐渐换料,避免减轻换料应激,
1.2哺乳仔猪的管理 1.2.1保温防压
初生仔猪皮下脂肪层薄、被毛稀疏、体温调节能力差,所以保温是提高仔猪育成率的关键性措施。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7日龄32-28℃,8-30日龄28-25℃,31-60日龄25-23℃。保温的措施是单独为仔猪创造温暖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可在产栏
内设置仔猪保温箱,内吊1只250瓦的红外线灯泡或铺仔猪电热板。另外,在产栏内安装护仔栏,防止仔猪被母猪踩死、压死。
1.2.2固定乳头
母猪放乳时间较短(10-20秒),而且母猪不同部位的乳头所分泌的乳汁数量也不尽相同,一般前排较多,后排较少。另外,初生仔猪有抢占多乳头占为己有的习性。如果仔猪吃奶的乳头不固定,则势必因相互争抢乳头而错过放乳时间,有时还会因争抢乳头时咬伤乳头而引起母猪拒哺。为避免这种现象,仔猪初生2-3天必须固定乳头。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个别调整为辅,把初生体重小的仔猪固定在前排乳头,把初生体重大的仔猪固定在后排乳头,这样有利于母猪泌乳,仔猪发育均匀。
1.2.3过仔或并窝
母猪的产活仔数往往超过有效乳头数,或母猪产后初期死亡,这时就要采取过仔或并窝,这样可提高母猪利用率。在过仔和并窝时应注意:一是母猪产仔日期尽量接近,最好不要超过3-4天;二是过出的仔猪一定要吃到初乳;三是后产的仔猪往先产的窝里过仔要拿体大的,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窝里过仔要拿体小的。在过仔或并窝时往往发生寄养仔猪不认“妈妈”,拒绝吃奶。解决办法是把寄养仔猪暂时隔奶2-3小时,等到仔猪感到饥饿难忍时,就容易吃“妈妈”的奶了。如个别再不吃奶,可人工辅助把乳头放入仔猪口中,强制哺乳,当重复数次,仔猪尝到了甜头,就不会拒哺了。过仔或并窝也可能发生“妈妈”不认寄养仔猪的情况。解决办法是干扰母猪嗅觉,可用母猪产仔时的胎衣、尿液或垫草涂擦寄养仔猪身体,或者事先把寄养仔猪和母猪亲生的仔猪放在一起2-3小时,也可用少量的白酒或来苏儿溶液喷到母猪鼻端和仔猪身上,即可解决。
1.2.4断奶
仔猪断奶时间关系到母猪年产仔窝数和育活仔猪头数。一般工厂化、集约化养猪场,仔猪可在4-5周龄断奶,农村农户养猪可在7周龄左右断奶。仔猪断奶方法有逐渐断奶法、分批断奶法和一次断奶法。 (1)逐渐断奶法
断奶前3-4天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与哺乳次数,并减少母猪饲料的日喂量,使
仔猪由少哺乳到不哺乳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减轻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但此种方法断奶比较麻烦,而且费工费力。 (2)分批断奶法
将一窝中体重较大的仔猪先断奶,使弱小仔猪继续哺乳一段时间再断奶,以提高其断奶体重。但此种方法会延长哺乳期,影响母猪的繁殖成绩。 (3)一次断奶法
断奶前3天减少哺乳母猪饲料的日喂量,到断奶日龄一次将仔猪与母猪全部分开。
此种断奶方法来得突然,会引起仔猪应激和母猪烦躁不安,但此种断奶方法省工省时,便于操作,一般规模化养殖场均采用这种方法。
2.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保育仔猪是指仔猪断奶后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仔猪断奶是继出生后的第二次大转变,由依靠母猪生活过渡到完全独立生活。这时仔猪仍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能尚需进一步完善。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会引起仔猪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患病死亡。因此,养好保育仔猪的目的是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减少和消除疾病的侵袭,获得最大的日增重,育成健壮结实的保育仔猪,为以后养好后备种猪和商品肉猪打下良好的基础。
2.1保育仔猪的饲养
2.1.1饲料过渡
仔猪断奶后,要保持原来的饲料2周内不变,并添加适当的抗菌素、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减轻应激。2周之后逐渐过渡到保育仔猪料,保育仔猪配合料要求含有优质蛋白、高能量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且易于消化。,做到断奶仔猪不换圈不混群,断奶后一个月内适当控制仔猪采食量,
2.1.2饲养制度过渡
仔猪断奶后2周内,饲喂次数不变(5-6次),2周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4-5次)。1周之内控制采食,每次饲喂量不宜过多,以七八分饱为宜,以防止仔猪拉稀,1周以后逐渐增加饲喂量。
2.2保育仔猪的管理 2.2.1环境过渡
仔猪断奶的最初几天,常表现出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为了减轻仔猪的不安,最好采取赶母留仔的方法,将仔猪留在原圈内1周,1周后原窝转入保育舍。
2.2.2细心调教
仔猪转入保育舍后,要及时进行调教,逐渐养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觉、进食和饮水的习惯。
2.2.3环境消毒
仔猪转入保育舍前应将圈舍彻底打扫干净,并用2%火碱等消毒液消毒。
2.2.4防寒防暑
冬季要防寒保温,保持猪舍干燥、温暖,防止仔猪感冒、拉稀。夏季要防暑降温,可采取通风、洒水、遮阳等方法降低舍内温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