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解密高考】2017地理一轮作业:3-1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1 9:02: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 选择题

(2016·湖北联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 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 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 C. ③

B.② D.④

1.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Ⅰ表示由海洋水转化为大气水说明其代表蒸发,Ⅱ表示由地表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表径流,Ⅲ表示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说明其代表下渗,Ⅳ表示地下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下径流。

2. C 【解析】 Ⅱ表示地表径流,其随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随下渗的增多而减少,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

(2016·衡阳八中模拟)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 三门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对渭河下游的显著影响是( ) A. 含沙量明显减小

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C. 流速明显加快 D.洪涝灾害明显加剧

4. 如果甲地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对下列水循环环节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 )

A. 水汽输送 C. 地下径流

B.植物蒸腾 D.地表径流

3. D 【解析】 三门峡水利工程位于渭河以下的黄河河段上,所以其不可能调节渭河的径流季节变化;由于三门峡水利工程的调节作用,渭河下游流速降低,从黄土高原带来的泥沙在渭河下游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导致渭河下游洪涝灾害明显加剧。

4. A 【解析】 植被的破坏导致植物蒸腾作用减弱,同时影响地表水下渗,影响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甲地区属于外流区,水汽的来源是海洋,水汽输送是通过大气输送完成的,所以植被破坏对该环节影响较小。

(2016·南京一中月考)下图为台湾岛某年水资源结构图。读图,回答5~6题。

5.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是( ) A. 蒸发、下渗 C. 蒸腾、蒸发

B.下渗、入海径流 D.蒸发、入海径流

6. 台湾岛水资源甲、乙两项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 )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③河流开发利用比例高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A. ①②④ C. ②③⑤

B.②③④ D.①④⑤

5. D 【解析】 从图中可知甲为降水量的损失部分应为蒸发,乙为河流径流的损失部分,应为入海径流。

6. A 【解析】 蒸发损失与气温高有关;入海径流多与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夏季多暴雨等有关。

(2016·安徽淮北二模)“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农产品是虚拟水的主要研究对象。读“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完成7~8题。

7. 读图可知虚拟水( ) A. 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 B. 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 C. 国际调入量小于调出量 D. 全国范围内西“水”东调 8. 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 )

A. 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 B. 华南地区大量调入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 C. 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 D. 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7. A 【解析】 从图中数据看,东北国际调出量为69亿m3,国内调出量为258亿m3,是各区域中总体调出量最多的。

8. C 【解析】 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降低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华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会加剧北方水资源的短缺,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2016·北京西城区期末)下面的甲图中陆地地势较为平坦,乙图中年径流量曲线是从甲图中A、B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9~10题。

9. 该地区( )

A. 地处南半球 B. 沿岸有暖流流经 C. 此时降水较多 D. 此时受信风带影响 10. 图示河流( ) A. 大致从北向南流 B. 此时接受湖水补给 C. 流量季节变化小 D. 秋冬出现凌汛现象

9. A 【解析】 在最热月,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陆地上等温线是向高纬凸出的,由此可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A正确;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流经的是寒流;该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此季节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高温少雨。

10. B 【解析】 由图可知,B处径流量较A处稳定,说明河流是从A处流向B处的,即大致从南向北流;此季节为夏季,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河水水位低于湖水水位,湖水补给河水;地中海气候区因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所以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气温在0 ℃以上,河流不结冰,不会出现凌汛现象。

(2016·合肥检测)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能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 造成图中①②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C. 季风

B.纬度 D.洋流

12. 为发展种植业,以下四个地点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 A. ①—跨流域调水 C. ③—海水淡化

B.②—推广滴灌技术 D.④—修建大型水库

11. A 【解析】 ①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②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造成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

12. B 【解析】 ①地降水多,且水平衡为正值,故没必要跨流域调水;②地位于高原,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但由于其水平衡为负值,即蒸发旺盛,可能会出现水源短缺的现象,可推广滴灌技术,节约用水;③地水资源短缺,但距海远,不适合进行海水淡化;④地地势低平,不宜修建大型水库。

二、 综合题

13. (2016·绵阳模拟)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千米、总水量1 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时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

材料三 棉花一生需水量以450 mm~620 mm为宜。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

(3)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

季为地下水。

(2)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咸海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流域年降水量极少,流域河流短少,入湖水量少。

(3)赞同。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较为简单,开采成本低廉;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答出3点即可)

不赞同。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开采费用比引河水高;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补给,过度开采,也会导致地表水减少,无法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程度。(答出3点即可)

【解析】 (1)阿姆河与锡尔河发源于中亚的帕米尔高原,海拔高,有冰川的存在;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河的源头地区降水较多;因而夏秋季有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冬季有地下水补给。(2)人为原因为咸海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过度引用注入湖泊的河水,咸海流域内气候干旱、入湖水量少为其逐渐消失的自然原因。(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注意理由与观点的一致性。

14.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米,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4.【答案】 (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

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图示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2)结合图中山脉的高度、湖泊、海洋等信息可判断出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结合图中的植被可判断出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判断出河流的水文特征。(4)植被的破坏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都会产生影响。

【解密高考】2017地理一轮作业:3-1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07003q6zv0wk4t3v4f03ibqw7s1xb00tl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