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卫星班)
生物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红细胞和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组织液、血浆
C.血浆、组织液
B.血浆、淋巴 D.淋巴、组织液
2.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减小,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影响血浆渗透压的因素之一
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B.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C.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D.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4.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5.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正常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现象是
A.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散热等于产热 D.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散热大于产热
6.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7.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增加
8. 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B.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9.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10.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分级调节
B.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
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不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 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11.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的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
B.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成胰岛样细胞的过程离不开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化. 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12.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胰岛素 测定值 1.7 参考范围 3.1-6.8 5.0-20.0 单位 pmol/L mIU/L 甲状腺激素 10.0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13.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 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14.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15.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C.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控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16.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直接参与消灭抗原细胞或病原体。这两大类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的机理是
A.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的吞噬行为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 C.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之间的融合作用
D.B细胞抗体或T细胞淋巴因子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结合
17.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18.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19.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 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20. 下表为IAA和H+对燕麦胚芽鞘切段伸长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实验结果,雷利和克莱兰于1970年提出了生长素作用机理的酸生长理论.在酸性条件下,一方面使细胞壁中对酸不稳定的键(如氢键)断裂,另一方面(主要方面)使细胞壁中的某些多糖水解酶(如纤维素酶)活化或增加,从而使细胞壁松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IAA和H+对燕麦胚芽鞘切段伸长的影响
①IA处理 A 伸长 切断表现 介质pH下降 ②IAA+pH4 缓冲液 ③IAA+pH7 缓冲液 ④IAA+pH4 缓冲液 ⑤pH3.2-3.5 缓冲液 ⑥pH7 缓冲液 ⑦pH3.2-3.5 缓冲液 伸长停伸长 (转入③) 伸长停止 重新伸长 (转入④) (转入⑥) (转入⑦) 伸长 止 重新伸长
A.细胞膜上存在着运输H+的载体,生长素使其活化 B.生长素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将H+通过协助扩散运出细胞 C.给植物细胞提供酸性环境,不需生长素也可生长
D.应用生长素处理切段后,溶液中H+浓度会增加,即被酸化.
21.植物根部有向着背光侧生长的特性。将萌发中的幼苗呈水平状用细线悬挂在只能获得单向光照的盒中气培(空气湿度完全满足幼苗的生长需要),装置如图8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方向最可能是
22.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2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摘要》)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D.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24.图1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25.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驱走大蚂蚁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驱走大蚂蚁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增加35 增加70 减少10 减少2 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26.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2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