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物质的特性》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0:53: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一、熔化与凝固

1、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固。

熔化需要 热量,凝固需 热量。熔化和凝固是逆过程。

2、晶体熔化时温度 ,这个温度叫做 。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3、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固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叫做晶体,

叫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 ;无论是晶体还是 非晶体,熔化时都要 热量。

晶体举例: 、 、海波(大苏打、硫代硫酸钠)、明矾、石膏、水晶、 ……。 非晶体举例: 、 、 、 、 ……。

4、晶体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 。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 ;

5、在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 , 态;熔化时温度 ,状态为 ;

熔化后温度 , 态。注:熔化时间不是加热时间。 ...........6、熔点是晶体固液两态的分界温度:

当物质的温度大于熔点时为 态,当物质 的温度等于熔点时为 态, 当物质的温度小于熔点时为 态。 7、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8、与熔化相反的过程叫 ,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 。

同一晶体的 和 是相同的。凝固时物体要 热量。 9、记住几种晶体的熔点:

水 、硫代硫酸钠(海波) ,常见金属中熔点最高的 、水银 、酒精 。

二、汽化与液化

1、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汽化。

需要吸收热量, 需要放出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 、 。

蒸发是在 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 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 蒸发是在液体 进行的,沸腾是在 进行的(填部位)。

3、两种汽化方式的比较:

汽化的方式 不同点 温度条件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相同点 蒸发 可以在 下进行 只在液体 进行 平和的、缓慢的 沸腾 温度达到 时进行 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 剧烈的 都是由 态变成 态;都是 热的过程。 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 、 5、液体沸腾的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 。

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

6、沸点是液体 时的温度,不同的液体沸点 ,因为液体的沸点还与液体表面 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 ,所以同一液体的沸点在不同情况下也是不同的。 7、记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酒精的沸点 。

8、液化的两种方法: 、 。液化石油气是用 方法储存到钢罐里的。 9、液体蒸发可降温(即 作用),气体液化可供热。

三、升华与凝华

1、 物质从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从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华。 需要吸收热量, 需要放出热量。 2、完成物态变化过程图: 3、自然现象中水的物态变化:

云: 、雨: 、雾: 露: 、雪: 、霜: 冰雹: 。

请说出除云雨外的现象发生的季节: 4、请描述云雨形成的过程:

四、物质的构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注意:物质并不是全由分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 、 。

蔗糖是由 构成的,水(水蒸气、冰)是由 构成,氧气(液氧、气态氧、固态氧)是由 构成的。二氧化碳(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

2、分子的基本性质有:

(1)分子体积和质量都极 。(用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不能看到分子,只有用现代较先进的 ,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

(2)分子之间有 。(注意:证明有空隙的实验)。当两种物质的分子相混合时,小分子总会进入大分子之间的空隙,而使总体积 。

(3)分子在 。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分子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物体的 ,分子的运动越 。

3、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 。 态、 态、 态物质都

能发生该现象,只不过快慢不同,一般地, 最快, 最慢。

4、扩散现象能说明:一是 ,二是 ; 5、物质状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1)对于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 发生了变化。 (2)一般物质不同状态时微粒之间的空隙关系:固 液 气。 (3)汽化、升华都是一种扩散现象。

五、物质的溶解性(物理性质)

1、 溶解是一种扩散现象,它的结果是形成溶液,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物质的溶解能力称

为 。

2、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 ; 3、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 ;

4、物质的溶解能力会随着外界条件(如 )的变化而变化。 5、某些物质在水中可能不能溶解,但 在另一些物质中溶解; 6、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但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 。

7、有些物质溶解时会放热,例: 。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吸热,例: 。 8、影响固体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温度的高低、颗粒的大小、是否搅拌、溶质溶剂的量。

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生成的变化。物质状态、形态的变化、物质的溶解等。 2、化学变化: 生成的变化。铁生锈、腐烂、燃烧、石灰水变浑等。

3、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同时伴随发生物理变化;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 伴随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吸水性、密度……。

2、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这种性质 才表现出来。 4、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1)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跟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变化无关,描述时往往有:是、能、可以、易等词。 (2)变化是一个过程,发生变化时往往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

注意:判断性质要从它对应的变化着手。 (三)物质的酸碱性

1、酸性和碱性是物质的两种性质。具有 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具有 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强酸(浓硫酸、硝酸)和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一样都有 性 。

2、酸性物质:酸( 、 、 、 、 ),其他酸性物质 、 、 、 、 、 、 )。

碱性物质:碱有烧碱( )、熟石灰( )、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其他碱性物质常见有小苏打、纯碱、各种 。

3、浓硫酸的腐蚀性可以使白纸 ;某些碱性有一定的 能力,可以做洗涤剂。 4、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1)判断物质酸碱性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碱溶

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记忆口诀:溶液酸中碱,石蕊红紫蓝。 (2)物质酸碱性强弱程度称酸碱度,测定酸碱性强弱的最简便方法是使用 。

(3)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用 表示,它的范围为 。PH大于7呈 ,PH小于7呈 ,PH等于7呈 ,酸性越强 ,碱性越强 。PH=0, 最强;PH=14, 最强。 (4)酒精、水、食盐水、蔗糖水为中性物质。洗涤剂、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具碱性。醋、果酱、汽水、可乐、水果等具酸性。

5、PH试纸的使用方法:用洁净的 蘸取被测的溶液,滴在 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对照,从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被溶液的 。

《物质的特性》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0ues4k9qa208bi78dq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