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话务预测准确度
呼叫中心是为了服务广大用户所设立的,许多国内外数据都显示,呼叫中心人事相关支出占日常营运成本高达60%-80% 的比例,这么高比例的经常性费用,来自于企业对客户销售后的服务承诺,以及服务质量的保证。
在对客户承诺服务质量的同时,基于成本考虑,大部分的呼叫中心都会先将客户分为几个等级、并区分服务属性,再决定各种服务级别的服务指针,如,VIP等级的客户需要以高标准的态度来服务、一般等级的客户则可以采取稍微宽松的服务标准,因为不同的服务标准,紧密影响着人力资源的准备。
影响人力准备的要素主要分为以下两个:
1. 话务量与平均处理时长(AHT:Average Handling Time)平均处理时长包含过程中的通话时间与过程后的文件处理时间,话务量与平均处理时长愈大,人力的需求也就愈大。
平均处理时长 = 平均通话时长 + 平均话后处理时长
2. 服务指标
如果呼叫中心期望VIP客户95% 的来电在10秒应答,而期望一般客户85% 的来电在20秒应答,在同样的话务量与平均处理时长前提下,VIP 客户群将需准备比一般客户群更多的服务人力,才能达成要求的服务指标。
在这两个因素中,服务指标通常在企业订定策略后便很少变动;话务量与平均处理时长则是随时都在变动,因此话务量与平均处理时长的预测就显得格外重要,若能准确预测其变化,即可预先排定适当的人力,在人力成本控制与服务指标的达成中间取得最佳平衡点。
影响话务量与平均处理时长(AHT)的因素: ?
?
营销因素:推出促销活动、客群扩大等
? 顾客行为:对产品使用的熟悉度成熟、竞争产品的消长
? 技术变革:新世代产品、服务、流程推出等
? 外部环境:品牌并购、法令变更等
影响话务量与平均处理时长的因素这么多,要准确预测简直不可能,但如果误差值能控制在10%~20% 之间,再配合现场的人员调度管理,创造一个服务指标稳定的呼叫中心便不再是难事。
预测资料来源:
1. ACD、PBX、客户信息等系统
2. 其它部门讯息(如市场、营销、法务等)
3. 媒体、经济情势报导
预测人员依据其专业对资料进行收集、分析与整理,其重要性等同资料本身。
数据纯度的确认 – 需确保数据本身的正确性,未被系统异常所干扰,如IVR系统故障导致来电量暴增、数据收集接口的功能障碍导致话务量统计有误等。
建立预测流程与方法的一般原则(中)
历史话务量统计筛选原则
统计历史话务量时,需注意以下统计误差的修正:
1.「用户立即挂断」与「用户陆续挂断」比率中(1%+2%),有些为重复来电,因此在统
计有效客户来电时,可酌量删减。在本案例中,「有效客户话务量」指的就是「CSR 立即处理 + CSR 延迟后处理完成 + 用户立即挂断 + 用户不耐等待CSR处理因而陆续挂断 - 酌量删减重复来电比率的数据,计算结果为79%+17%+1%+2%-1%(酌量删减「重复来电比率」)= 98%
2. 在连外中继线全忙时,客户拨号将仅听到忙线音,而无法进线至IVR自动语音或ACD分派来电,如此即造成「语音系统壅塞拒绝」。但此系统壅塞拒绝比率不易取得,仅有某些公共交换网络公司可提供;但如果呼叫中心语言联外中继忙线比率(全忙)过高,则可推断此系统壅塞拒绝比率也提高,用户来电无法进入系统;这类被阻挡在系统外的来电用户将尝试重拨,造成壅塞拒绝比率进一步提高,因此“适度的”增设中继线,即可有效降低此重复来电行为。
话务量预测的范围
典型的电话呼叫中心,一般规划的服务对应关系图如下:
1. 属于多技能的客服人员能够服务的话务量队列也就越广,如,主要服务「一般英文」的客服人员能够服务「一般服务英文」与「一般服务中文」的来电。
2. 一般共有四种服务话务量,VIP、中文、英文、日文,通常需独立作预测,但如果英文与日文的话务量过低(例如低到仅需一位客服人员处理),也可将一般中、英、日三种话务量合并预估,对预测流程的简化有相当大的帮助。
3. 要提醒的是,当多种服务话务量合并作预测时,平均处理时长的预测也将愈趋复杂。
话务量预测时的比例原则
在撷取历史话务量时,大部分以「比例原则」来推估未来的话务量,亦即「分时话务量比率」经验数据的建立,这样能够方便预测人员以「总推估量」来预测分时话务量。如这个月的9:00-9:30实际话务量为50通,占整日话务量1000通的5%,下个月的同一天因为业务促销的因素,预估日总话务量将会成长为2000通,那么下个月同一天的9:00-9:30话务量即可预测为2000 x 5% = 100通。
曲线图表的建立
建立历史话务量与AHT数据时,除了要看到数值,还应该以曲线图表的方式呈现其变化趋势,这样才能快速的与相邻资料作比对 并确实筛选出异常资料。
呼叫中心建立话务预测流程与方法(下)
建立历史话务量模型
?月?话务量的模型建立:
可看出?月?话务量的变化(成长与衰退)趋势与季节因素的影响,能准确预估未来?月话务总量?。历史月话务量数据应尽可能保存3-5年,并将成长与衰退趋势作原因注记,将可纯化其变动影响,提高未来预估的准确度。
?周?话务量的模型建立:
可看出周一至周日话务量的变化(成长与衰退)趋势与工作日、假日等因素的影响,能准确预估未来的?日话务总量?。历史日话务量数据应尽可能保存5-6周,并将变化趋势作原因注记(如国订假日、账单日等),将可纯化其变动影响,提高未来预估的准确度。
?分时(每30分钟)?话务量的模型建立:
可看出分时话务量的变化(成长与衰退)趋势与忙时因素的影响,能准确预估未来的分时话务量。历史分时话务量应尽可能保存1-2周有代表性的数据,并将异常变化模型剃除(如暴量来电、系统故障等),将可纯化其变动影响,提高未来预估的准确度。
基础预测流程范例
1. 取得去年全年的话务量×1.1(推估成长10%)=今年全年的话务量
2. 今年全年的话务量×0.12(比例原则预估七月份历史话务量占比)=预估七月份话务量
3. 预估七月份话务量/31天=预估平均七月份日话务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