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
[学习目标]
1. 能结合语境,准确解释“致”“故”“辞”“以” “乃”等词语的意思。 2. 把握程婴、公孙杵臼的形象,体会其正义凛然、忍辱负重的精神。
3. 认识“义”的丰富内涵及人物立身行事的价值取向,体会人物的高尚精神,从而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
4、 学习作者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凸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提高传记文学的阅读、写作能力。
[课前学习]
一、课堂导入:
本文节选自《赵世家》。《赵世家》记述了赵氏家族在与晋国公室和卿族的权力角逐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特别突出赵盾、赵武、赵简子、赵襄子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权谋与实力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同时作者崇尚贤人政治,提倡举贤任能,抒发一种得贤者昌、失贤者亡的无限兴亡之感。除此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赞扬赵武灵王“观乡顺宜,因事制礼”,实行胡服骑射的大胆改革,体现了作者“事异备变”的辩证历史观。其二是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本文节选的即是这一故事。 二、阅读课文,把握内容 本文故事情节曲折,惊心动魄,试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不超过80字。 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读了几遍课文呢?自我检测一下吧! (一)、给划线字注音: 杵臼 号哭 勉强 不肖 纨绔 谬论 永葆生机 .......占卜 龟裂 召唤 弱冠 祠堂 .....(二)、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⑴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⑵韩厥告赵朔趣亡。 ⑶而朔妇免身生男 ⑷负之,衣以文葆。
⑸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 ⑴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⑵赵氏先君遇子厚。 ⑶程婴出,谬谓诸将军。 ⑷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⑸而叔带去周适晋。 ⑹即女也,吾徐死耳。 ⑺赵宗灭乎,若号。
⑻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
⑼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⑽赵武啼泣顿首,固请。
温馨提示:你是否有疑问呢?请在题目序号前做好标记吧!其他的疑问请写在下面。
四、我的疑问 1、文言知识方面 2、内容理解方面
[课堂学习]
五、文言知识梳理
温馨提示:通读课文,独立思考“我的疑问”中的问题,然后与同学交流,也可向老师求助!然后,请独立闭卷完成下列题目。全部完成以后,再对照课文或和同学讨论解决不会做的题目;最后请当堂巩固。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注意用法。 ⑴负之,衣以文葆。 .⑵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 .⑶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
⑷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 ..(二)、解释下列实词在各句中的意义 致
(1)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2)致食客三千人
(3)非能水也,而致千里 (4)学以致用 故:
(1)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2)故久立与其客语 (3)今公子故过之
(4)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5)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6)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7)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辞
(1)程婴乃辞诸大夫 (2)鲁连辞让者三
(3)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4)吾今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三)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
(1)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 (2)衣以文葆,匿山中。 (3)韩厥具以实告。
(4)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5)是时范雎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
(6)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
(7)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8)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乃 (1)、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 (2)、将作难,乃治灵公之罪。 (3)、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 (4)、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 (5)、若乃梁者,则吾乃梁人也。 (6)、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四)、写出下列句式的句式特点 (1)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2)亦太甚矣!先王之言也。
(3)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4)夫人置儿绔中 (五)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 译: 2、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
译: 3、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
译: 4、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 译: 六、深入阅读
1. 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手段把主人公程婴、公孙杵臼“义”的精神表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有怎样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2. 根据《史记 赵世家》改编的戏剧《赵氏孤儿》,是中国最早流传到欧洲的戏曲作品。18世纪初欧洲就有四种主要译本和五种改编本,改编者有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等。我国许多剧种至今仍在上演此剧。《赵氏孤儿》的故事为什么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请写在下面,并让我们一起研讨吧!
我的问题: 研讨结果: 七、写作延伸
1、学习本文后,给你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我的启示: 2、结合文本发挥想象,以“深山藏孤”为题,写一篇短文。
温馨提示:上完本课,你有什么得与失?请分条扼要概括在下面。
我的得: 我的失: [课后学习] 八、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1.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而朔妇免身。
B. 衣以文葆,匿山中。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及索,儿竟无声。竟:竟然
B.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不肖:不孝 C.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纵:即使 D.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良:确实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若幸而男,吾奉之 赵宗灭乎,若号
B.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若幸而男,吾奉之
C.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 D. 独杀杵臼可也 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4.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B. 夫人置儿绔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