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精选实验探究题(温州)教师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3 3:58: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精选实验探究题(温州)教师版

一、实验探究题

1.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2020年4月份月考七年级实验班科学试卷Word版)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降低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 月份 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 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 实验结果见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分组处理 实验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记录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Ⅰ(5 月份) 实验Ⅱ(9 月份) 总平均发生率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1)蚕属于昆虫,它的生殖方式为__________(选填“卵生”或“胎生”) (2)该小组假设是__________;

(3)从表中分析,提高蚕茧的出丝率,蚕在结茧时应提供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

【答案】(1)卵生

(2)“薄头茧”所占百分比与光照有关(或者“薄头茧”所占百分比与光照和月份有关)(合理即可)

(3)光线暗而均匀

2. (温州实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业调研考试)科学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组内三人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部分内容如下: 小明的方案 小红的方案 小方的方案 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除小明的做法外,还把蜡把点燃的蜡烛从较远的位置逐距f和二倍焦距2f处,调整光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渐靠近凸透镜,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置,大于f小于2f的某一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对应的成像情况,尤其是在f和的特点。 成像情况。 2f处所成像的情况。 (1)以上三种方案中,最合理的是___ __(选填“小明”“小红”或“小方”)的方案。 2 1 15.48% 17.17% 16.33% 7.5% 8.85% 8.18% 4.92% 4.50% 4.71% (2)为了模拟远视眼的矫正,小明将两只凸透镜装在了光具座上(如图甲),其中2号凸

透镜相当于图乙

中人眼球结构中的_ __。

(3)小明查阅资料发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近似地看作由一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距用f物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其焦距用f目表示)组成,于是兴趣小组同学在光具座上利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通过改变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改变显微镜镜筒长度),模拟显微镜成像放大倍数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图甲 (第题) 图乙

第 1 页,共 10 页

f物(厘米) 1(1/厘米) 两镜之间距f目(厘米) 离(厘米) f物1(1/厘米) f目像放大倍数 1.6 0.625 a 5 0.2 50倍 2 0.5 b 1.6 0.625 a 2.5 0.4 100倍 2 0.5 b 0.4 2.5 a 5 0.2 200倍 X 1/X b 表中的X的数据为____ ____。 【答案】(1)小方 (2)晶状体(“角膜和晶状体”、“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都算对) (3)0.5

3. (2016 学年温州实验中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学业调研(科学试题卷))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 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某研究小组在相同环境中用同种材质的小球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

小球编号 1 2 3 4 小球质量(千克) 0.02 0.05 0.45 0.8 小球半径(毫米) 0.5 0.5 1.5 2

16 40 40 40 小球的收尾速度(米/秒)

(1)该实验可以探究小球下落过程中影响其收尾速度的因素有: 。

(2)请判断出 1 号小球以收尾速度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重力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

(3)分析表中的数据,在相同环境中,质量为 0.04 千克、半径为 1 毫米相同材质的小球在相同高度 自由下落,收尾速度为 米/秒。 【答案】(1)小球的质量和小球半径

(2)F=G,小球以收尾速度运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小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8

4. (2012-2013学年温州市瑞安市锦湖二中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细菌的生长繁殖是否受酸碱性影响呢?科学兴趣小组找来面包,探究细菌的生长繁殖与酸碱性的关系.在A、B、C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酸液、蒸馏水、碱液,分别放入一块等大的面包.

(1)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写出一个即可).

(2)下表是兴趣小组观察后记录的细菌数,“+”的多少表示细菌数量的多少.

培养皿 A(酸液) B(蒸馏水) C(碱液)

++ +++++ + 细菌数目

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该细菌的生长繁殖 .

(3)小组成员中有人提出,是不是所有的细菌都适合在中性环境中生长呢?他们通过查资料获得甲、乙、丙三种细菌与酸碱性的关系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答案不止一个).(备注:PH的大小代表液体不同的酸碱性.PH=7中性,PH>7碱性,PH<7酸性;)

第 2 页,共 10 页

A.甲细菌对酸碱性的适应范围最广

B.乙、丙两种细菌在中性环境中不能生长 C.乙细菌适合在酸性环境中生活

D.不同细菌生活环境对酸碱性的要求是不同的. 【答案】(1)液体的酸碱性; (2)受酸碱性的影响; (3)ACD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解答】解:(1)在A、B、C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酸液、蒸馏水、碱液,分别放入一块等大的面包.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液体的酸碱性.

(2)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细菌的生长繁殖受酸碱性的影响. (3)据图可见:A、甲细菌的对酸碱性的适应范围最广,A正确; B、乙、丙两种细菌在中性环境中能生长,B错误; C、乙细菌适合在酸性环境中生活,C正确;

D、不同细菌生活环境对酸碱性的要求是不同的,D正确. 故答案为:(1)液体的酸碱性; (2)受酸碱性的影响; (3)ACD.

【点评】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5. (2016-2017学年温州市平阳县七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针对“如何增大摩擦?”这一问题,某兴趣小组提出一些猜想,概括如下: a.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b.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c.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 d.增大运动速度增大摩擦.

为了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利用长方体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毛巾和水平桌面等,进行实验探究,并将数据记入表中.

序 1 接触面情况

接触面 接触面积/m2

0.01 木与桌面

速度 v

压力/N 5

摩擦力/N

1

第 3 页,共 10 页

2 0.01 2v 5 1 木与桌面 3 0.01 v 10 2 木与桌面 4 0.01 v 5 ★ 木与毛巾面 5 0.005 v 5 1 木与桌面

(1)在实验中,测量摩擦力时应保持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 运动;上图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表中“★”处的数值,其大小为 N;

(2)某同学分析实验3、4数据,并支持设想b,你认为他这种分析方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其理由是 .

【答案】(1)匀速直线;2.6;(2)不正确;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解析】【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由测力计分度值读数;

(2)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猜想: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的因素不变,

由表中1、2数据,研究摩擦力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由表中1、5数据,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 由表中2、3数据,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由表中1、4数据,摩擦力与接触面越粗糙的关系; 分析归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实验3、4数据,研究摩擦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据此分析.

【解答】解:(1)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图中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6N; (2)由表中1、2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摩擦力大小与速度无关;

由表中1、5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和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由表中2、3数据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由表中1、4数据可知,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总之,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与压力大小有关,与速度和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要研究摩擦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实验3、4数据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与压力大小都不同,故这种分析方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2.6;(2)不正确;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点评】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测力计读数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能力,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6. (2013-2014学年温州市乐清市七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蜡烛是生活、学习中常用的一种物体. (1)一支长15厘米蜡烛,经过50分钟恰好烧完.此过程中蜡烛燃烧的平均速度为 厘米/分.

(2)蜡烛可用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将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置于平面镜前后,点燃平面镜前的蜡烛.将平面镜后的蜡烛移动到适当位置,透过平面镜看去,发现平面镜后的蜡烛好像也点燃了,如图甲,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像.

(3)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为f)成像,当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满足 关系时,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如乙图所示.

第 4 页,共 10 页

【答案】(1)0.3;(2)虚;(3)u>2f.

【解析】【分析】(1)根据v=计算蜡烛燃烧的速度;

(2)实像能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1)蜡烛燃烧的平均速度v==

=0.3cm/min;

(2)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

(3)由图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2f,即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0.3;(2)虚;(3)u>2f.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是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

7. (2016-2017学年温州市平阳县七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来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图2是某小组同学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关系,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

(4)有同学将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发现光屏上找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填“虚”或“实”)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前侧;等效替代法;(3)相等;垂直;(4)虚 【解析】【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3)平面镜成像时,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其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光屏只能接收到实像.

【解答】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并且能够成像,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分析图2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实验中,将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发现光屏上找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前侧;等效替代法;(3)相等;垂直;(4)虚.

第 5 页,共 10 页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精选实验探究题(温州)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1h072bz5a8mpoj7ocb09o8y29wt5t00z3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