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植根于乡土文化中的人性关怀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5:52: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植根于乡土文化中的人性关怀

台湾作家黄春明以其对故乡的饱满热情为我们书写了宜兰独有的乡土文化,他将自己的生命经历与体验融入到他的作品中,集中展现了对于乡土小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关注及殖民主义时期的民族意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黄春明的小说作品来研究其人及作品中所流露出的人性关怀。

黄春明;乡土文化 ;小人物;人性关怀

1黄春明与故乡宜兰

台湾著名小说家黄春明于1939 年出生于宜兰罗东,宜兰是一种族群文化多元而复杂的移民社会。宜兰人民以农渔为业,耕读传家,民情敦厚,文风鼎盛,不但继承了闽、粤文化的传统风格,也表现出中华古老文化的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丰富复杂的历史经验,不同族群聚居而形成的多元文化为黄春明的宜兰乡土文化书写提供了丰厚的民俗文化资源”[1]。黄春明的小说创作是与土地、人民和生活紧密联系的 ,宜兰是黄春明的故乡更是他的精神家园,他深爱着家乡宜兰的一切,爱宜兰的土地更爱在这片土地上质朴的人们。在描写台湾宜兰社会特殊的生活形貌时, 黄春明小说充分地展现了因偏远而古风犹存的乡野氛围和神幻色彩, 从而丰富了台湾当代文学的生活领域和艺术画廊, 为人们了解台湾宜兰特有的文化风韵和风土人情保留了最有价值的素材。[1]这是对黄春明小说民俗文化研究价值的肯定,在黄春明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民间风俗与传说,《青番公的故事》中浊水溪雄芦啼哀啼报告洪水来临的传说、《锣》中女鬼的故事、《溺死一只老猫》中痔疮石的故事、《甘庚伯的黄昏》中关于消灾破煞的故事等。他总是以各种方式来向我们传达这片乡土独有的文化。为宜兰这片土地增添了不少神幻意味。这么丰富的民间故事与他的童年经历是分不开的,黄春明很早就失去母亲,父亲又给他找了继母,继母对他不好,他大都是和他的祖母在一起,他的祖母是个说故事的高手,童年的黄春明从她那里吸收了许多颇具旺盛生命力和乡野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这也为他后来的作品增添了不少民间趣味。黄春明认为:“在农村的老年人那里很多东西不是迷信,而是充满智慧。”总之,黄春明属于宜兰,宜兰也属于黄春明,他是热爱故乡的作家。

2关注小人物命运的人性作家

黄春明在不久前的新加坡作家节上说:文学写的是人,不是地方。由此可以看出黄春明对于人的关注。黄春明在60年代初登上文坛,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也体现了其创作的日趋成熟,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于小人物悲剧命运的关注。黄春明是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的主将,此时的作品多反映农民、小市民生活,同情与关怀卑微的“小人物”命运,揭露殖民经济给台湾人民带来的问题。黄春明以他对于故乡的熟悉把握细腻准确地刻画了一系列的乡土小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生活状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坚韧、有尊严地活着,这是黄春明所赞扬和尊敬的;另一类是昏昏噩噩混日子,这是黄春明所否定的。乡土小人物的死,有的是以生命抗议工商文化,有的是被工商社会的异己力量逼上绝路。黄春明通

搜索更多关于: 植根于乡土文化中的人性关怀 的文档
植根于乡土文化中的人性关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1hix4bj6d1lh1c7s6y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