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0 14:14:10 本文由追梦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体产生客体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3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 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40)自然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是(D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4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论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4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 C)

A取消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B夸大客观条件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C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D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外因论的错误观点 E相对论和诡辩论的观点 (44)矛盾的特殊性是指(D)

A每一事物的矛盾不包含共性 B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C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 D每一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E矛盾独立于事物而存在

(4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C)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 E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 (46)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 B事物变化的显著不显著 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E事物的状态是否稳定

5

(47)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D)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48)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C)

A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49)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0)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51)“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这种观点属于(C )

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B否定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D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52)“否定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D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53)世界上各种事物可以相互区别是因为(C)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54)割裂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是(B )

A物生有两 B白马非马 C自相矛盾 D我思故我在

(55)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既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又影响工业原料的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销售,从因果联系看是(B)

A一因一果 B一因多果 C一果多因 D多因多果 (56)“一国两制”符合矛盾学说中的( C )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57)“挟泰山而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而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非不能而实不为也”说明(A)的区别

6

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B本质与现象 C原因与结果 D可能与现实 (58)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D)

A高于唯物辩证法 B扬弃了唯物辩证法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59)“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否认了偶然性的作用 D看到了偶然性的作用

(60)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的哲学依据是(B ) A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 B质与量的统一 C内容与形式的相互转化 D矛盾的同一与斗争的相互转化

(61)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说明两类现象之间存在( C)

A间接的联系 B偶然的联系 C内在的联系 D外部的联系 (62)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63)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是(D)

A肯定与否定 B斗争与同一 C联系与发展 D量变与质变 (64)真象与假象的区别是(C)

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C从正面表现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D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真象,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

(65)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努力和社会影响等因素造成的。从因果联系看,是(C)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66)“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理论依据是(B )

A质变过程中量的迅速扩张的原理 B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C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D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7

(67)“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D)

A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B质变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C质变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D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6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A ) 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69)“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的观点是(A)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宿命论 D英雄史观

(70)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促,由猿到人的转变长达几百万年,这说明(D) A质变过程的条件性 B量变过程的客观性 C质变过程的普遍性 D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71)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A )

A维持事物存在的因素 B促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C决定事物基本趋势的因素 D包含事物量的因素

(72)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B)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7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C)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C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74)有些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C)

A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B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D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7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也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的观点属于(B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激变论的观点 (76)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以权谋私、假冒伪劣的负面现象,符合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D)

8

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1lzj1wft948fsc2ak3f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