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 a )
A.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B.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原被告均是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
D.原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307.行政案件原则上由(a )人民法院管辖。
A.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 B.原告所在地 C.被告所在地 D.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308.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 d )人民法院管辖。 A.被告所在地 B.原告所在地
C.第三方所在地 D.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
309.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 b ) 为行政诉讼被告。
A.该派出机构 B.该行政机关 C.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D.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3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其诉讼时效的规定是,应当在
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多长时间内? ( d ) A.一个月内 B.二个月内 C.三个月内 D.六个月内
311.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 c),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 )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A.十五年,十年 B.十年,十五年 C.二十年,五年 D.二十年,十年
312.以下哪一项不是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的条件?( d )
A.原告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B.有具体的诉讼请求 C.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D.提交书面起诉状
313.对国务院部门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应由( c )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A.高级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
314.根据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不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是: ( b ) A.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B.经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C.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D.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315.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 c )
33
A.及时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并送达当事人
B.以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为由,作出书面说明,不接收当事人的起诉状 C.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D.及时审查,若无法作出判断时,推断其符合法定起诉条件
316.行政诉讼中,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不提交答辩状的( d ) A.法院应裁定中止审理 B.法院应裁定延期审理 C.法院应对被告采取强制措施 D.不影响法院审理
317.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 c ) A.请求审判委员会进行裁决 B.请求检察院作出审判监督 C.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 D.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
318.在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中,审判人员的回避,由( d )决定。 A.审判委员会 B.审判长 C.合议庭 D.院长
31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 c )。
A.地方性法规 B.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规章 D.行政法规
320.关于登记立案的规定,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b )
A.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立案登记 B.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应当接受起诉状,出具证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十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C.起诉状内容欠缺,应当给予指导和阐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 D.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321.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c )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A.一个月 B.两个月 C.六个月 D.三个月
322.某中外合资企业的外方认为,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门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侵害了外方的合法权益,单独以外方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此,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b )
A.不能受理,因为合资企业中的外方不是独立的法人 B.可以受理,因为外方依法享有单独提起诉讼的权利 C.可以受理,但外方必须以企业的名义 D.可以受理,但是应当与中方一起作共同原告
323.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 d )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A、七日 B、十五日 C、五日 D、十日
324.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甲某涂改了检疫证明的数量和日期,动物卫
34
生监督机构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被涂改的检疫证明在证据的分类上属于( b )。 A.书证 B.物证 C.视听资料 D.当事人陈诉
325.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为:( b )
A.提起上诉的当事人是符合法定条件、享有上诉权的当事人,包括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B.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原则上为书面审理
C.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D.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
32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c )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十五日,十日 B.十日,十五日 C.十五日,十五日 D.十日,十日
327.某公民对甲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不服,欲向其上一级机关乙提起行政复议时,发现甲被撤销,其职权转由丙机关行使。丙的上一级行政机关为丁,则公民应向下列哪一个机关申请
行政复议? ( d ) A.甲 B.乙 C.丙 D.丁
328.经复议机关复议,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谁是被告? ( a ) A.原机关和复议机关 B.复议机关 C.复议机关的上级机关 D.原机关
32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 c )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A.共同诉讼人 B.第三人 C.原告 D.当事人
330.下列关于行政诉讼调解的规定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c )
A.行政诉讼调解是指当事人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行为 B.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 C.行政赔偿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D.在程序方面,当事人有权选择调解方式
331.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b ) A.对应当归还的罚款,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B.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处以五十至一百元的罚款 C.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 D.向监察机关提出司法建议
33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d )
A.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B.电子证据,是指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是此次修改新增加的证据 C.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35
D.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向原告、第三人收集证据。
333.以下哪项不属于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第三人共同具备的特征( d ) A.都可以主张独立的诉讼请求
B.既可以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也可以申请参加诉讼 C.都与当事人双方争议的标的有利害关系 D.都能主张管辖权异
334.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应( d ) A.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裁决 B.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决
C.由国务院有关部、委与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 D.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335.下列关于对上诉案件进行处理的规定,不正确的是( a )。 A.原审人民法院对发挥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再次发回重审
B.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C.原判决遗漏当事人,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D.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336.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 ,人民法院( b ) A.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另案起诉 B.可以一并审理
C.及时进行民事案件的立案 D.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337.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以下关于辩论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双方当事人只能对案件的事实等实体方面进行辩论,无权对适用法律及程序性问题进行辩论
B.辩论原则体现了行政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中平等的法律地位,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诉讼原则
C.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充分行使辩论权,有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 D.原告提出起诉状后,被告提出答辩状,属于书面的辩论形式
338.下列哪项不能提起审判监督程序?( d )
A.最高人民法院 B.上级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原审当事人
339.2010年3月31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c )次会议通过了《湖南省民用运输机场管理条例》。
A.十二 B.十三 C.十四 D.十五
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