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商务贸易、金融保险、会展中介、检测检验、广告咨询等国际商务服务业,成为集聚高端要素的国际性空港商务服务中心,杭州都市经济圈高端国际商务功能的重要组成。
发展重点:
(1)大力引进和集聚各类航空公司总部,成为长三角重要的航空公司总部基地。结合机场拓展,积极鼓励航空公司设立地区性总部机构,提高萧山机场在国内外重要航空公司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创造条件吸引地方性航空公司总部基地。
(2)发挥机场国际化效应,大力发展国际商务服务业。积极引进航空货代公司、通关代理机构、检测检验机构、国际贸易公司、金融保险机构等设立办公机构和营业网点,完善空港的国际商务贸易服务功能。
(3)服务于特色产业发展,择机推进专业服务业发展。依托空港便捷的交通和汇聚的人流、信息流,适应空港经济圈临空产业和周边区域特色制造业发展需求,适时引进一批中介咨询、广告、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业服务机构。
(4)依托紧邻空港的大型会展中心,积极举办依赖空中运输的诸如电子电器、生物医药、航空用品等产品的专业化会展会议,以及航空博览会、国际性展览展示和科技文化交流会议,适时承办大型国际博览会和全国性贸易洽谈会。
布局导向:
机场西侧入口沿机场高速两侧区域为重点,与杭州城市中央商
13
务区(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形成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格局,建设以国际商务办公为主体的“省门商务区”。航空公司企业总部主要集聚在机场内部和机场高速入口道路两侧为重点。会展主要依托钱江世纪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和钱江新城国际会展中心进行布局,同时与全省各地会展中心加强沟通、形成联动。
3、航空制造业
依托萧山机场的飞行基础设施,发挥装备制造业集聚优势,瞄准迅速增长的航空市场需求,大力引进国内外航空制造企业,吸引国内主要航空科技机构的成果孵化,重点发展飞机零部件及附属专用设备、航空电子仪器设备、机场专用设备、航空食品、机上的易耗品等航空产品,配套发展飞机与机场设备维修业,提高产业链竞争力,适时研发民用轻型通用飞机,抢占产业发展的先机,成为国内重要的飞机零部件制造基地。
发展方向:
(1)促进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飞机零部件及附属设备、机场专用设备等航空配套制造。发挥龙头项目带动效应,大力引进国内外航空配套制造企业和飞机维修企业;积极引导本地装备制造和电子电气企业向航空制造领域拓展,形成比较完备的航空制造、维修产业链。
(2)发挥本地产业优势,就近发展航空食品、航空包装、机上易耗品等相关产品制造。
(3)适时引进若干轻型通用飞机整机制造和组装项目,延伸发展相关零部件制造。
14
布局导向:
整合现有工业功能区块,在机场南面瓜沥、坎山一带规划建设大型的现代化航空工业园区——浙江省航空产业园,作为核心区块,部分配套产品制造项目可向周边杭州江东工业园区、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等发展区块延伸布局,辐射带动宁波、绍兴、湖州等地航空制造业发展。此外,在靖江镇等周边地区配套发展航空食品等产业。
4、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
发挥空港的快速物流和人才信息集聚优势,加快构筑发展平台,大理发展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加工制造,带动提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使杭州空港经济圈成为长三角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全面带动杭州乃至全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发展重点:
(1)完善空港物流配套建设,加快杭州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积极发展移动通讯设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光电子产品、生物疫苗、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加工制造。
(2)围绕为航空产业配套,大力发展航空电子和软件开发、航空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3)发挥空港优势,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带动机场周边区域乃至全省和长三角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布局导向:
以杭州空港综合保税区内的出口加工区块、杭州(滨江)高新技
15
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含出口加工区)为核心区块,带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江东工业园区、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嘉兴出口加工区等周边开发区(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积极培育临空特色产业
围绕完善空港服务功能,支撑主导产业发展,提升空港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培育航空培训及科技服务、休闲旅游业、临空配套服务业等特色产业,成为杭州空港经济圈重要的产业门类。
1、航空培训及科技服务
发挥杭州的科教文化优势,加强对外合作,针对航空人才日趋紧缺局面,大力发展航空教育和职业培训,扶持发展技术支持、产品检测和认证、研究与开发等航空技术服务,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成为国内重要的航空教育培训基地和区域性航空技术服务中心,为空港经济圈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发展重点:
(1)大力引进国内外航空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机构。重点吸引国内重要的航空类专业院校,航空公司培训基地,专业化航空教育培训机构入驻或者开展柔性化的合作办学和技术服务。
(2)支持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发展,适时筹备组建浙江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支持有条件的全省院校发展航空类专业教育和培训,鼓励民间资金进入航空教育和培训领域。
(3)扶持发展航空产品技术支持、航空技术和产品检测认证、航空技术开发和交流等各类航空技术服务机构。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