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反补贴问题浅析
[提要]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就开始对产自我国的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但由于其国内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不得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使得其对华开展的反补贴调查屡屡不了了之。情况到了21世纪初发生了转变,由铜版纸案开始,美国开始转变其对待我国的反补贴政策,其国内补贴政策由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逐渐到美国商务部同时提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市场导向型产业可与反补贴兼容”,再到之后的称中国“已发展到可以适用中国反补贴法的经济阶段”,逐渐对我国产品开展反补贴调查开辟了法律上的道路。
关键词:反补贴;市场经济地位;美国;SCM协定
一、美国对华反补贴现状
在对华反补贴问题上,美国采取的是递进的做法,在九十年代以前美国秉着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反补贴调查的原则一直没有对中国适用其反补贴法,但是到九十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中美间贸易额逐年增加,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中美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美国也开始逐渐修改了其有关反补贴的国内立法,掀起了对中国反补贴调查的浪潮。
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而划分这两个阶段是从美国商务部发起对产自中国的铜版纸反补贴调查案件为标志。2007年3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中国公司适用反补贴法,称中国“已发展到可以适用中国反补贴法的经济阶段”,从而突破了“反补贴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论,开启了美国反补贴法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先河。
第一阶段:1991~2007年3月。在2007年3月之前美国认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无法想象的,其程度很深并且无法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与补贴的区分也很困难,无法比较市场补贴价格和市场主导价格,因而反补贴的幅度不能计算,反补贴税率也无法判定。因此,在这个期间发生的反补贴案件,美国商务部裁定对原产我国的产品是不适用反补贴条例的。
第二阶段:2007年3月至今。美国发起的对华反补贴调查频率越来越高的同时认定中国涉案补贴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最终对企业征收补贴税也愈来愈常见。
二、美国对华反补贴的影响
1、反补贴调查将影响我国所有产业及产品。从国外反补贴的实践看,反补贴措施所涉及的产业分布范围较广,但主要是饮料、烟草、塑胶产品、纺织品、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和轻工产品等。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及中低技术产品都在其中。更为严峻的是,与反倾销案件之间互不适用不同,反补贴打击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