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连加 连减
课题 设计说明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一、引入一、导入。 学生讨论:学生1:我们1.口算。 3+2= 9-1=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1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自主探索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摆一摆,使其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通过自主练习,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连加 连减 课型 新授课 同学们,小华是一个爱劳动看见了5只小鸡;学生2:小的孩子。今天,他又在帮妈妈干华在喂小鸡;学生3:小华在新活了,瞧!小华在干什么?(课件出喂5只小鸡。 5-4= 8+2= 答案:5 8 1 10 课 示小华喂5只小鸡的图片) 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一、学习连加。 出示P65页情境图一。 1.引导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汇报。 一、1.同学们观察。小华在喂小鸡。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同桌摆一摆 1+3+4= 想:先算什么?再算1: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什么? 答:先算两个数的得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3只小鸡,共有几只? 们叫“连加”。 板书: 连加 学生2:小明在喂5只小数即1+3=4,再算4+4=8 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4+3+1=8 9-3-2= 8-3-4= 答案:41 联系实际,同桌编一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学生法。 问:5+2+1=8,你是怎样算二、出数的? 自主探索,学习新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说出算式 5+2+1。 3.认真观察。 4.小组汇报。学生1:一道连减问题,同桌互相交流。 ②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个一个地数出来的; 法。 板书:5+2+1=8 二、教学连减。 出示P65页情境图二。 1.分步操作,让学生说图意。学生2: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 学生3: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 二、1.学生尝试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列算式。 2.学生动手摆学具操作。 3.尝试取个名:“连减”。 4.同桌说说计算方法和计算顺序。 三、预设:家里原来有3知。 提问题。 2.教师巡视,引导说运算顺序。 8-2-2=4 3.给这个算式取个名字。 4.师小结:计算连减时先算前面的减法,再用它们的得数减个苹果,妈妈先买了2个,又去第3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买了3个,现在一共有几个苹三、举例。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减呢? 果?可以用3+2+3=8来计算。 独立完成后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对敢说能说的学生要多表扬,对想说却有顾虑的学生要多鼓励。 三、巩固应1.独立完成P65页“做一做”。 1.完成后,交流算法,集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体纠正。 3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自主解2.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用。 答。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五、教学板书 “连加连减”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在计算过程上,计算时都要分两步计算六、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算出的得数做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教学反或者由于看不清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本节课我根据情境图制作了动画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列出算式。同时通过小棒摆的过程可以看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使学生较顺利地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也加深了学生对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你会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连加或连减的例子吗?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思 的理解。 教师点评和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