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分子或结构的骨架,叙述错误的是 A. 碳链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B.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 碱基对排列在内侧构成DNA分子骨架 D. 微管和微丝等蛋白质纤维构成细胞骨架
2.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无活性胰蛋白酶原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B.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 C. 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的部分肽键等化学键 D. 水解过程改变了胰蛋白酶原的结构和功能
3.下图为细胞内某些蛋白质的加工、分拣和运输过程,M6P受体与溶酶体水解酶的定位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水解酶需要高尔基体的分拣和运输
B. M6P受体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溶酶体水解酶在内质网内积累 C. 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的协调统一 D. 若水解酶磷酸化过程受阻,可能会导致细胞内吞物质的蓄积
4.细菌紫膜质是一种膜蛋白,ATP合成酶能将H+势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科学家分别将细菌紫膜质和ATP合成酶重组到脂质体(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人工膜)上,在光照条件下,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 ATP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C. ATP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运输作用 D. 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对ATP的合成无影响
5.下图为酶促反应曲线,Km表示反应速率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 B. 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值增大 C. 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 D. 非竞争性抑制剂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6.下图为胚胎细胞形成多种类型细胞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生物体内M细胞一般不会回到B细胞时的状态 B. 调节蛋白的不同组合诱导了不同类型细胞的分化过程 C. 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可受调节蛋白的影响 D. G与H之间的遗传物质组成的差异一定小于G与K
7.控制玉米植株颜色的基因G(紫色)和g(绿色)位于6号染色体上。经X射线照射的纯种紫株玉米与绿F1出现极少数绿株。株玉米杂交,为确定绿株的出现是由于G基因突变还是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可行的研究方法是( )
A. 用该绿株与纯合紫株杂交,观察统计子代
表现型及比例
B. 用该绿株与杂合紫株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C. 选择该绿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对染色体观察分析
D. 提取该绿株的DNA,根据PCR能否扩增出g基因进行判断
8.相对野生型红眼果蝇而言,白眼、朱红眼、樱桃色眼均为隐性突变性状,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为判断三种影响眼色的突变是否为染色体同一位点的基因突变,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一:白眼♀蝇×樱桃色眼♂蝇→樱桃色眼♀蝇:白眼♂蝇=1:1 实验二:白眼♀蝇×朱红眼♂蝇→红眼♀蝇:白眼♂蝇=1:1 A. 白眼与樱桃色眼是同一基因的不同突变 B. 由实验一可知樱桃色眼对白眼为隐性
的C. 控制四种眼色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 眼色基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9.1958年,Meselson和Stahl用稳定同位素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方法研究大肠杆菌DNA的复制。首先将大肠杆菌放入以15NH4C1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多代,然后转入以14NH4C1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提取不同代数大肠杆菌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下图所示(0世代时,DNA条带的平均密度是1.724, 4.1世代时,较深的DNA条带平均密度是1.71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该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B. 条带密度越来越小的原因是15N在逐渐衰变 C. 1.0世代时,DNA条带的平均密度是1.717 D. 4.1世代时,两个DNA条带的含量比值大于7:1
10.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结合下图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肠杆菌b过程可发生在拟核区和细胞质中 B. HIV遗传信息的流向包括d、a、b、c路径 C. b、e过程的原料均为核糖核苷酸
D. c过程中不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11.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可发生基因重组 B. 相对于DNA病毒,RNA病毒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C. 染色体结构变异均可导致基因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12.植物化学性防卫与植食性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如下表所示。相关分析: 次序 1 2 3 4 5 6
A. 动物的取食诱导植物产生了合成毒素的性状 B. 植物的区域分布对植食性动物的分布有影响 C. 适应毒素的动物种群的基因库一定发生了改变 D. 合成更有效的新型毒素是植物进化的方向之一 13.下列有关实验中酒精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 鉴定脂肪实验中,使用酒精是为了改变细胞膜的透性 B. 光合色素提取实验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 C. DNA的粗提取过程中,冷酒精的作用是析出DNA D.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中,常用酒精对操作者双手消毒
14.将豌豆幼苗去除顶芽,然后涂抹生长素(IAA),一段时间后检测植株赤霉素(GA1),含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不能推测出
植物反应 毒素1合成与积累 毒素1继续合成 在有限的捕食压力下存活 —— 毒素2合成与积累 继续合成毒素1和毒素2 动物反应 所有物种回避 少数物种适应,大多数物种回避 毒素1成为适应物种的觅食诱食剂 大多数物种适应,引起觅食压力 所有物种回避 少数物种适应,大多数物种回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