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依然艰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依旧突出。为此,《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并做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等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通过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等措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措施,切实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答: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在世纪之交率先于其他发展中人口大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目前接近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已逐步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的任务依然艰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依旧突出。为此,《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并做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等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通过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等措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措施,切实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哪些?评述新课程的目标指向及其在现实中的得失。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主要包括:(1)儿童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中心和主体,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2)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范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4)儿童的学习方法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是被动接受或简单适应;(5)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和儿童一样是课程的建构者。
目标指向: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为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詎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答: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总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1)观念创新 :新的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 (2)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创新: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3、探究学习: (3)评价创新: 1、评价内容多元化。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3、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4、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3.以表格的形式对照分析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和发展性课堂评价的主要特点。 发展性教师评价 1、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 2、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 4、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 5、由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配对,促进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 6、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7、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8、扩大交流渠道 9、制订评价者和评价对象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 10、注重长期的发展目标 发展性学生评价 1、重视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 2、注重促进和谐人格的发展 3、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4、建立多主体的评价参与机制 5、重激励、重改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使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不断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7、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个性化和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8、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突出其主体地位。 9、介障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养成。 发展性课堂评价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3、体现最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与质量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式和方法 6、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 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3、以表格的形式对照分析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和发展性课堂评价的主要特点。
三、案例分析:我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肯定态度。 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这种教育评价改革正是新课程实施的体现,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对推动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非常有利。 三、案例分析。(共26分)
从2001 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怎样看待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请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谈该项改革。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教育学作业3
一、辨析题
1、 学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维训练和一般问题解决的方法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对
2、 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展现给学生的知识、观念。错 3、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对 4、 学校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别无他意。错
5、 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
6、 德育中对人的陶冶,其内涵就是环境陶冶。错 一、辨析题 (自己写的答案,仅供参考)
1.X 2. √ 3、X 4、X 5 .√ 6.X 二、论述题
1.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1)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考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自主学习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交流与合作。(2)合作学习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弊端,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交汇运用。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这三种方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更多的是融会贯通、交互使用。
1.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1)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考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自主学习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交流与合作。(2)合作学习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弊端,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自主、合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