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认识工具
【教学目标】 :
1、了解书法中的文房四宝
2、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书法中的文房四宝 【教学难点】: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教学准备】: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毛笔书法的教学
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写字的吗?
用利器刻在甲骨上,用树枝写在沙上,用毛笔写在布帛上。 二、介绍文房四宝的基本常识
1、书写用具主要有:笔、墨、纸、砚,即“文房四宝” 。
教学:班班通展示图片,分别指出笔、墨、纸、砚的位置,了解文房四宝的样子。 师简单介绍除文房四宝外的常用书写工用具。 2、如何挑选毛笔:
( 1)好的毛笔具备四个优点:圆、尖、齐、健。
圆:指笔头周围丰满;尖:指笔毫聚拢后尖锐不秃;齐:指笔毫捏扁后顶端整齐;健:指笔毫富有弹性,铺开后容易恢复原状。
提示: 选择毛笔的大小要根据所写字的大小而定, 我们学习时 可以选择一支羊毫或兼毫的中楷或大楷来练习。
3、墨的选择与使用:
(1)墨主要油烟、松烟和漆烟三种。漆烟最黑,油烟次之。
(2)墨锭(dìng) :须在砚台中加水研磨。研磨时要重按缓 推,保持墨锭平正。所磨墨汁的浓淡根据需要而定。
(3)提示:平时练习时用瓶装墨汁,少倒多添,用完再添,比 较方便。 4、纸的选择与使用:
(1)宣纸:常用的有“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
生宣:吸水性强,适宜写行草。熟宣:经矾水处理后水墨不易渗开,适宜写小楷。 半生半熟宣:吸墨在生宣与熟宣之间,适宜写楷书。
(2)提示:平时练习可选用手边纸、元书纸、废旧报纸。 5、砚的选择与使用:
(1)砚的选择:最好选用有盖的,以免染尘。(2)提示:如果用瓶装墨,可以用小碟子来代替砚台。 四、布置作业
1、准备笔、墨、纸、砚 2、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文房四宝” 五、收拾整理 教学反思:
1
第2课 姿势与执笔
【教学目的】:执笔姿势教案 培养孩子的静、定。 【教学重点】:基本功的练习:(横、竖线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横线条和竖线条的画法,就可以找到中锋用笔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看视频、示范法、纠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情感,认识写字学习是一项长期坚持的
【学具预备】:毛笔、墨盒、练习纸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热身准备:
1、静坐5-8分钟;搓热双手捂眼睛,再撮热双手干洗脸,拍拍脑袋和肩膀放松。
2、复习导入:(1)、上节课内容: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培养综合素质的“五力”伏羲教育理念。
(2)、今天我们学习,吴教授视频,如何执笔(5分钟)。 二、如何执笔
(1)、执笔的各种方法
如何执笔,有很多说法,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还有据说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成的“五字执笔法”(即擫、押、钩、格、抵)。 学习执笔首先要记住苏东坡说的“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无定法”就是没有固定的方法,字的大小不同,书写的姿式不同,纸的位置不同,执笔的方法也不同。“虚”是指手掌要“虚”,如果“实”(握死了)就无法运笔了。“宽”是指运笔的范围要。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因此,要根据字的大小来看运笔的范围是不是够“宽”。
学习执笔最重要的是看怎样执笔才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毛笔。毛笔是个圆锥体,顶端尖,逐渐粗,我们用毛笔写字时不仅要用笔尖,还要充分运用毛笔的各个侧面。只要能够灵活运用毛笔,能够充分发挥毛笔的性能,怎么执笔都可以,只要你自己觉得自然、舒服、能够达到书写的目的(效果)就行。
注意笔杆与纸面的角度。不同的字体,笔杆与纸面角度不同。一般来说,静止时笔杆与纸面垂直成九十度角,写静态的书体,如楷书、篆书、隶书时基本保持这个角度,而动态的书体,如行书、草书,在运笔时笔杆与纸面的角度变化多端,没有定则。 (2)、执笔位置要低。 (3)、注意指实掌虚。让孩子轻轻捏笔,不用力,手掌自然就虚了。 三、姿势
1、坐姿 两脚与肩同宽,腰、背、颈椎成直线,微微前倾。两腋打开,不要夹着。坐着书写的时候,纸要摆正。
2、站姿 两脚与肩同宽,腰、背、颈椎成直线,微微前倾。特别要注意时时提醒、纠正书写姿势。 四、练习:画线条。 五、课堂作业
1、画出来的线条要有质感。2、粗细大小一致。 3、画线条好的人临摹字帖,(曰、)临摹就向比着靶心打靶,临摹好的人可以写少字的作品。 六、课堂小结;
教师设问: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练习的是基本功,你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感受吗? 教学反思:
2
第3课 起笔与收笔
【教学目标】:
1、了解起笔的概念和起笔的几种方式。 2、理解藏锋起笔肯露锋起笔的概念。 3、初步学会几种起笔方式。
4、【教学重点】:教给学生在学习毛笔书法时怎样掌握最基本的起笔方法。
【教学难点】:其中藏锋起笔肯露锋起笔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教师演示,方法指导等教会学生掌握好这个难点。 【教学准备】: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用笔方法是使用笔锋传达书写者精神、气力、造型、塑体、的关键,善用者用笔,不善者为笔所累。运笔在于利用笔锋的特点,有效控制笔锋运转。
我们在学习书法前,必须对书法的用笔有相当的了解和一定的练习,才能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驾驭毛笔,不为毛笔所累。 一、起笔与收笔:
起笔和收笔之前,要洞悉将写的笔画,起笔是藏锋还是露锋、笔画是横还是竖、粗细如何;收笔是出锋还是回锋等。
古人讲凌空造势,意在笔先,笔未到而意先到。要把将写的笔画装进脑子里写,不能写一半忘了收笔再去看字帖。
二、藏锋与露锋、方笔与圆笔:
凡有起笔就有藏露,藏锋藏气、露锋纵神。
露锋起笔多成尖角,刚劲挺拔、端庄规范,有刀劈斧凿之感。但不可太过尖锐,给人感觉生硬。 藏锋起笔多成圆笔,雄浑厚重、古朴深沉,有内在的含蓄和包容,但不可太圆,给人感觉臃肿笨拙。 楷书多以露锋为主,藏锋为辅,方圆互补,方能恰到好处。 三、提笔和按笔:
提笔与按笔是一对相互矛盾兼容的因素,如人行走,一起一落方为双脚。 提是聚墨、是收敛,按是铺墨,是放纵。 提笔是按笔的前提,按笔是提笔的因果。 轻提、重按;重提、轻按;轻重相宜?? 提、按是带动书法作品节奏的重要因素 四、转折 转折有圆、方之分
书写时稍微停笔,提笔调峰后随即按笔前行。 不可长驻笔,驻则滞,滞则不遒 转折的方圆是书法作品风格的重要因素 五中锋与侧锋:
中锋,即行笔时,笔锋保持在笔画的中间。此法用笔圆浑遒劲,列代书家主张。
侧锋、也叫偏锋,指行笔 时笔尖偏向一侧,写出的笔画不够均匀,一面光滑,一面枯涩。
3
书写时多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如勾、撇、提等,都是以侧锋为主的用笔。 “用笔”的方法
(一).两种用笔:任何字体都存在两种用笔,中锋和侧锋。如二王的书法,是中锋用笔的代表,侧锋用笔,是很难表现出二王的风采;
金农的隶书,是侧锋用笔的代表,中锋用笔,同样表现不出金农的味道。因此,学习用笔、研究用笔,是学习书法的关键和捷径。
古人有学书“用笔为上”的说法,说明了用笔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学书的捷径中的捷径。用笔就如同行走,会走了,想到那里去就可以到那里去,就可以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否则只是一句空话。 1.中锋用笔:应该理解为使笔垂直于纸面,这样,可以很自如地向任何一个方向运动,也就是所谓的“八面出锋”的用笔方法。怎么才能做到“八面出锋”呢?这首先要求笔一定要拿直,只有笔直才可以向“八面”(上、下、左、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任何一个方向进行)运动。二要学会用笔锋。笔锋是什么?笔锋就是笔毫最有弹性的地方,在笔毫的尖部三分之一处。这样运动最灵活,写出的线条也最有弹性。当一个线条、一个字写完时,毛笔又恢复初始之状态,挥洒自如。这如同行走时大腿带动小腿自由向前摆动,左右交替进行,显得轻松自如。如果身体往下蹲,腿成弯曲的状态,行走时就显得费劲、吃力且不好看。这和中锋用笔是同一道理,但特殊的用笔就另当别论了。 2.侧锋用笔: 笔锋是侧着的,也就是说笔不垂直于纸面。 在掌握好“中锋用笔”后,再去学习、研究“侧锋用笔”,可以说“侧锋用笔”的技术更高一些、难度更大一些,运用的好,可以增姿添彩,用的不好败笔一个,反而弄巧成拙。 根据侧锋用笔的形态,可分为:
(一).笔斜的用笔,笔杆向身体内侧倾斜(写横画);笔杆向右侧倾斜(写竖画)。 (二).“笔直的用笔”,笔用到笔肚或笔跟处,也是侧锋之态,古人称之“刷笔”。
(二).两种起笔:在“用笔”的起笔中,只有两种起笔,一是楷书起笔法;二是篆隶起笔法。把楷书笔画的起笔换成.篆隶的起笔,就变成篆隶书笔画了。
1.楷书起笔法:其方法是将笔从左上往右下顿笔,少驻往右行笔。有的说了,不是说楷书还要藏锋吗?是啊,楷书的藏锋是在中运动进行的,也就是说在空中就做好了,这样做既增加了笔画之间的联系,又符合笔意。任何一个起笔都应看作一个笔画结束的开始,它们之间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篆隶起笔法:其方法是:写横时,笔从右向左再到右转一个圈,少驻往右行笔;写竖时,笔从下向上运动旋转再向下。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需要注意的是,篆隶的起笔,千万不能有楷书的顿笔动作。
(三).不同书体的用笔: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用笔。从字体上讲,有篆隶的用笔、楷书的用笔、行草的用笔。这些都要分别去掌握,达到一定程度后,要综合训练。因为,各种不同的“用笔”可以互补,对书法“用笔”的完善,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反思: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