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和感叹句或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英语》 第2册
Unit 1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
Unit 2 宾语从句
Unit 3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Unit 4 动词不定式(作主语、表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
Unit 5构词法1.合成法(合成名词、合成形容词、合成代词)2.转化(名词转化动词、形容词转化动词、动词转化名词)3. 派生法(前缀、后缀)
Unit 6 定语从句1.(关系代词which that who whom whose和介词+关系代词)2.(when where why)
Unit 7 动词的-ing形式Ⅰ(作主语、表语、宾语) Unit 8动词的-ing形式Ⅱ(作定语、状语、宾补) Unit 9过去分词的用法(作表语、定语、状语、宾补)
Unit 10情态动词(can/could, be able to; may/might; shall/should; will/would; must/have to和ought to)
46
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
1.种植类专业
《植物生产与环境》考纲
(130分)
参考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8月第3版 主编:宋志伟
一、课程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植物形态、结构及生长发育规律; 2.掌握:
(1)光、温、水、肥、土、气等环境因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方法。 3.了解:
(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方法及措施;. (2)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 4.学会: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课程内容及复习要求 (一)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
1.熟练掌握: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植物的成花过程及影响因素;
2.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周期性、极性、再生、衰老、休眠及花芽分化; 3.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二)植物体的生长发育
1.熟练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概念;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功能;花的组成与形态;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及类型;
2.掌握:减数分裂的特点;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变态类型;果实与种子的传播途径;种子萌发条件和过程;植物激素和常见的生长调节剂;
3.了解: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花、果实、种子的发育; 4.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洋葱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三)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
1.熟练掌握: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团粒结构、土壤耕性等基本概念;土壤水分的形态及有效性;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作用;施肥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氮、磷、
47
钾肥的施用特点;有机肥料的概念与作用;
2.掌握: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土壤空气的特点及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土壤的基本性质;旱地、水田高产土壤的特性;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技术及注意事项;有机肥料的主要类型与施用;生物肥料及其科学施用;
3.了解:我国主要土壤的特性;低产水田的特性;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及其生理作用;常见的复(混)合肥料及新型肥料的科学施用;
4.学会:土壤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真假化肥的简易识别与鉴定。 (四)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
1.熟练掌握:水分对植物的生长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的需水规律和合理灌溉; 2.掌握:降水的成因及表示方法;植物细胞吸水;根系吸水; 3.了解:大气降水;土壤水分蒸发;植物水分环境的调控技术; 4.学会:植物蒸腾强度的测定。 (五)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
1.熟练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有关概念与意义;光能利用率及一般条件下光环境的调控技术;
2.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呼吸作用的类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调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光与植物生长发育;
3.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植物对光适应的不同类型;设施条件下光环境的调控技术;四季与昼夜;日照的长短与光照度。
4.学会:植物呼吸强度的简易测定; (六)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
1.熟练掌握: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的概念;积温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 2.掌握: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常见的农业界限温度及用途; 3.了解:温度变化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温度环境的调控; 4.学会: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的测定方法。 (七)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
1.熟练掌握:季风、小气候、农业小气候等基本概念;旱涝、干热风、霜冻等气象灾害及其预防;
2.掌握:风;我国的气候特征;二十四节气; 3.了解:气压;气候的形成;气候带与气候型。
48
《农业生物技术》考纲
(120分)
参考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第2版, 主编:曹春英 丁雪珍
一、课程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植物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细胞分裂,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引种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良种繁育的方法和程序;
2.掌握:植物遗传的基本定律和变异,细胞质遗传与杂种优势的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和快繁技术,农业微生物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
3.了解:遗传、变异与环境,种质资源的收集及保存,植物脱毒技术; 4.学会:植物杂交技术,杂交制种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基制备与灭菌,无菌操作技术,主要经济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食用菌菌种分离和培育技术。
二、课程内容和复习要求 绪论
1.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有关概念与内涵;
2.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史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一)植物遗传育种技术
1.熟练掌握: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概念、特点、过程、遗传学意义及各主要分裂时期的细胞学特征,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杂交育种技术,引种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和防止方法,原种生产的程序和技术;
2.掌握:DNA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基因,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和双受精,植物遗传的三大定律的现象、解释和验证;杂种优势的概念、类别、条件和杂交制种技术;选育一代杂种的一般程序;
3.了解: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特点,数量性状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特征及应用,品种的概念和育种目标,种质资源的收集及保存,选择的基本方法和鉴定技术,加速繁殖良种的方法;
4.学会:利用植物遗传定律确定相对性状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判断基因型和
49
区别真假杂种,预测杂种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植物杂交技术和杂种后代的处理,选育优良自交系,杂交种种子的生产和制种技术。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熟练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基的组成、配制、高压灭菌和无菌操作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操作技术和快速繁殖技术;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应用原理和特点,主要经济植物的无菌培养程序和技术,常用的植物脱毒方法、原理和无病毒植物的检测方法;
3.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基本仪器设备和用具的功能与操作技术,无病毒苗培养的意义、保存和利用;
4.学会:洗涤、灭菌与消毒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基的制备技术,外植体的选择、处理、接种和培养技术,主要经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三)农业微生物技术
1.熟练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培养基,农业微生物的分离技术,菌种保藏的基本依据和保藏技术;
2.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农业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技术; 3.了解:微生物的结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菌种复壮技术,
4.学会:MS培养基配制与高压灭菌技术,微生物的菌种分离、无菌操作技术,试管苗驯化移栽技术。
(四)食用菌栽培技术
1.熟练掌握:平菇、香菇、金针菇的菌种分离、培育和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2.掌握:杏鲍菇、灵芝栽培管理技术;
3.了解:平菇、香菇、金针菇的营养价值、生长和发育及病虫杂菌的综合防治;
4.学会:PDA培养基制备技术,平菇菌种制作与培养技术。
《农作物生产技术》考纲
(100分)
参考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省规划教材,2011年第1版, 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编。
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