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C D CO2 Cu(NO3)2溶液 KNO3溶液 水蒸气 AgNO3溶液 KOH溶液 通入足量氢氧化钠固体 加入过量的铜粉,充分反应,过滤 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2.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因此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1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CO2混有HCl气体 CuO混有碳粉 NaCl溶液混有CaCl2 Cu(NO3)2溶液混有CuCl2 操作方法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加入适量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4.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羊绒与棉花(灼烧) B.醋酸与盐酸(滴入酚酞)
C.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 D.氯化钾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1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 B C D 物 质 NaOH溶液 CO2气体 CaO固体 H 2 杂 质 Ca(OH) 2溶液 CO气体 CaCO3固体 HCl气体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先加入适量的K2CO3溶液,再过滤 点燃 加入适量的水,过滤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向一定质量的Cu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固体和滤液,所得滤液的质量小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1)写出一个上述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___________?(写化学式) 17.分析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在10℃时将25g甲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够观察到_____,由此可知,此状态下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2)P点为30℃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欲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除可采用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加入一定量甲之外,还可采取用的方法是_____;
(3)若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全部回收甲物质,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
18.NH4NO3是一种用途很广泛的物质,它溶水_____(填“吸”或“放”)热.汽车的安全气囊里填充的就是该物质,当受到猛烈撞击时会在0.03秒内产生大量的气体填充气囊,以达到保护司乘人员的作用,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4NO3数是_____. 三、简答题
19.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2N2+O2↑+4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
(1)图中a玻璃管连接电源的____极,b玻璃管连接电源的____极。
(2)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在玻璃管尖嘴处检验电解水产生的气体,则a玻璃管处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表明a玻璃管中的气体是_____。b玻璃管处看到的现象________。
(3)写出电解水的表达式: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4)该实验表明水由_______组成,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不变。 20.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下列对P点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3)10g乙物质完全溶于4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_____℃。
(4)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_(填“甲”或“乙”)物质饱和溶液。
四、实验题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根据下列三个实验,回答问题:
(1)A试验中,水的作用是___;
(2)B实验中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液面___端上升(填a或b),其原因是___;
(3)C实验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___后,应停止加热,并用玻璃棒继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 五、流程题
22.某科研小组设计利用稀H2SO4浸取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和ZnO,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的方案。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H2O2、KMnO4是常见的氧化剂
②各离子开始沉淀及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所示。 离子 Fe3+ Zn 2+开始沉淀时的pH 1.48 6.2 完全沉淀时的pH 3.2 8.0 请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酸浸”步骤中,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通入空气“搅拌”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写出硫酸溶解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1”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1的成分是___________。 (3)“氧化”的目的是将Fe反应生成Fe,以便在后续的操作中将溶液中铁元素除去从产品纯度的角度分析,氧化剂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填“H2O2\或“KMnO4”)。
(4)“除铁”过程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Fe沉淀而Zn不沉淀,pH应控制在_______范围之间。
(5)某温度下,Fe(OH)3分解得到一种铁、氧质量比为21:8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式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23.重铬酸钾为橙红色三斜晶体或针状晶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有毒。用于制铬矾、铬颜料,并供鞣革、电镀、有机合成等使用,其化学式为K2Cr2O7,其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A.0 B.+1 C.+5 D.+6
24.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现取12.5g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加入盛有105.4g
3+
2+
2+
3+
稀盐酸的烧杯中,反应中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克?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3)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七、探究题
25.将4cm光亮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HCl中,产生大量气泡后出现白色固体。 小组同学为探究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
在MgCl2溶液中,常温下发生反应:Mg+2H2O═Mg(OH)2↓+H2↑。 (猜想)
Ⅰ.生成的MgCl2过多而析出
Ⅱ.反应后有镁粉剩余Ⅲ.生成了Mg(OH)2沉淀
(实验)相同3次实验,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固体,直至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无___(填现象),分别得到干燥洁净固体mg。
(1)对比实验:将mg固体与mg___,分别加入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观察固体有无明显减少。 结论:假设Ⅰ不成立。
(2)取m g固体,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___现象。 结论:假设Ⅱ也不成立。
(3)取m g固体,全部溶于稀硝酸,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 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了1.16gMg(OH)2沉淀; ②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AgNO3溶液,生成了2.87g沉淀。
结论:假设Ⅲ也不成立,若已知白色固体化学式为[Mgx(OH)y___z],则缺少的元素符号为___。 (结论)经计算分析x:z=___,x:y=___。
请写出得到白色固体和H2的化学方程式(已知两者计量数比为1:2):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A C C D C B A A C A D B D 二、填空题 16.2Al+3CuSO4═Al2(SO4)3+3Cu; Al2(SO4)3和MgSO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