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 2-1 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给出命题: “若 x2+ y2=0,则 x= y= 0”,在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 的个数是 (
)
B.1 个 C.2 个
D.3 个 (
)
A.0 个
2. 若命题 p∨q 与命题 A.命题 p 不一定是假命题 C.命题 q 不一定是真命题
p 都是真命题,则
B D
.命题 q 一定是真命题
.命题 p 与命题 q 的真假相同 B 是偶数集.若命题
3.设 x∈ Z,集合 A 是奇数集,集合
A . p:? x∈ A,2x?B B . p: ? x?A, 2x?B
D . p: ? x0∈ A, 2x0?B C. p: ? x0?A, 2x0∈ B
4. 命题 “若 f(x)是奇函数,则 f(- x) 是奇函数 ”的否命题是 ( )
A .若 f(x)是偶函数,则 f(- x)是偶函数 B .若 f(x)不是奇函数,则 f(- x)不是奇函数
C.若 f(- x)是奇函数,则 f(x)是奇函数 D .若 f(- x)不是奇函数,则 f(x)不是奇函数
p:? x∈ A, 2x∈ B,则(
)
[来源:Z,xx,k.Com]
5 U A,B .设 为全集, 是集合,则“存在集合 (
)
C
A C,B
使得
来源
CU C
是“ A
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π
,则△ ABC 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
”的逆命题(
)
6.命题 “若△ ABC 有一内角为 3 A .与原命题同为假命题 B.与原命题的否命题同为假命题 C.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同为假命题
D.与原命题同为真命题
7. 若 “0< x<1”是 “(x- a)[ x- (a+ 2)] ≤ 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0]∪[1,+ ∞ ) C. [- 1, 0]
B.(-1,0)
D .(- ∞,- 1)∪ (0,+ ∞)
8. 命题 p:若 a·b>0 ,则 a 与 b 的夹角为锐角;命题 上都是减函数,则
q:若函数 f(x)在 (-∞, 0]及 (0,+∞ )
(
)
f(x)在 (-∞,+∞ )上是减函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p∧ q”是假命题
A .“ p∨ q”是真命题
C.
p 为假命题
(
)
D . q 为假命题
9. 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 .存在 α, β∈ R,使 tan(α+ β)= tan α+ tan β
B.对任意 x>0 ,有 lg 2x + lg x+ 1>0 C.△ ABC 中, A>B 的充要条件是
sin A>sin B
D.对任意 φ∈R ,函数 y= sin(2x+ φ)都不是偶函数 10.下面四个条件中,使
a>b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的条件是(
D .a3>b3
)
A . a>b+ 1 B. a>b-1C. a2>b2 11.已知 A: x 1 取值范围是 ( ) A .(4 ,+∞)
3 ,B: ( x 2)( x a) 0 ,若 A 是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
a 的
B .[4 , +∞) C.(- ∞, 4] D . (- ∞, -4)
212.已知命题 p:不等式 (x-1)(x-2)>0 的解集为 A,命题 q:不等式 x+ (a- 1)x- a>0 的解集为 B,
若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 A.(-2,- 1] C. [- 3,1]
a 的取值范围是 (
)
B . [-2,- 1] D .[-2,+ ∞)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 若关于 x 的不等式 |x- m|< 2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________.
2
[来源
2≤x≤3,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4. 若命题 “? x∈R, ax - ax- 2≤0”是真命题,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15.关于 x 的方程 x2- (2a- 1)x+ a2-2= 0 至少有一个非负实根的充要条件的 是________.
a 的取值范围
16.给出 下列四个说法:
[来源 学科网]
①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②命题 “设 a, b∈ R,若 a+ b≠6,则 a≠3或 b≠3是”一个假命题;
③“x>2”是 “<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1 1
x 2
④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其中说法不正确的序号是
________.
[来源 学科网 ]
17. 已知命题 p: ? x∈[1,2] 都有 x2≥ a.命题 q: ? x∈ R,使得 x2+ 2ax+ 2- a= 0 成立,若
命题 ∧ 是真命题,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p q
18. 如果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乙是丙的充要条件,丙是丁的必要不充分 是甲的 __________条件.
条件,则丁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60 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
步骤)
19.( 10 分)已知命题 p: 若 ac
0, 则二次方程 ax 2 bx c 0 没有实根 .
(1) 写出命题 p 的否命题;
(2) 判断命题 p 的否命题的真假 , 并证明你的结论 .
220.( 10 分) 已知集合 A= { x|x - 4mx+ 2m+ 6=0} ,B= { x|x<0} ,若命题 “A∩B= ”是假命
题,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21.( 10 分)已知 P= { x|x2- 8x-20≤0}, S= { x|1- m≤x≤1+ m} . (1) 是否存在实数 m,使 x∈ P 是 x∈ S 的充要条件,若存在,求出 说明理由;
m 的范围;若不存在,请
(2) 是否存在实数 m,使 x∈ P 是 x∈ S 的必要条件,若存在,求出 说明理由.
2
m 的范围;若不存在,请
22.( 10 分) 已知 c>0,且 c≠ 1,设命题 p:函数 y= cx 在 R 上单调递减;命题 q:函数 f( x)
1 2
,+∞
=x -2cx+ 1 在 值范围.
上为增函数,若命题
p∧q 为假,命题 p∨ q 为真,求实数
c 的取
23. ( 10 分) 已知命题 p:方程 2x2+ ax- a2= 0 在 [ - 1,1] 上有解;命题 q:只有一个实数
x0 满足不等式 x02+ 2ax0+ 2a≤0,若命题 p∨ q 是假命题,求 a 的取值范围.
24.( 10 分)已知数列 {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数列 { Sn+ 1} 是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证明:数列 { an} 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a1= 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 4.B 5.C 6.D 7.C 8.B 9.D 10.A 11.D 提示:
1. 逆命题为:若 x= y= 0,则 x2+ y2= 0,是真命题.
12.A
否命题为:若 x2+ y2≠0,则 x≠0或 y≠0,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为:若 x≠0或 y≠0,则 x2+ y2≠0,是真命题. 2.“
p ”为真命题,则命题 p 为假,又 p 或 q 为真,则 q 为真,故选 B. 21 世纪教育网
p 是全称命题: ? x∈A,
3.由命题的否定的定义及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可得.命题 2x∈ B,则
p 是特称命题: ? x0 ∈A, 2x0?B.故选 D.
4.原命题的否命题是既否定题设又否定结论,故 命题是 B 选项. 育网版权所有
“若 f(x)是奇函数,则 f(- x)是奇函数 ”的否
5 .
6.原命题显然为真,原命题的逆命题为
“若△ ABC 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则△ ABC 有一内
π
角为 3”,它是真命题.
7.(x- a)[x- (a+ 2)]a≤0,
≤0?a≤x≤a+ 2,由集合的包含关系知: ? a∈ [ - 1,0].2·1·c·n·j·y a+ 2≥1, 8.因为当 a·b>0 时, a 与 b 的夹角为锐角或零度角,所以命题
p 是假命题;命题
q 是假命
- x+ 1, x≤0,
题,例如 f(x)=
综上可知, “p 或 q”是假命题 .
- x+ 2, x>0 ,
9.对于 A ,当 α= β= 0 时, tan(α+β)=0= tan α+ tan β,因此选项
A 是真命题;对于 B,注意到
lg2
x+lg
x+1= lg x+1
2
3 ≥ >0,因此选项
B 是真命题; 对于 C,在△ ABC 中,
+
3
2 4 4
A>B? a>b? 2Rsin A>2Rsin B? sin A>sin B(其中 R 是△ ABC 的外接圆半径 ),因此选项 C 是真
命题;对于π
D ,注意到当 φ= 时, y= sin(2 x+φ)= cos 2x
是偶函数,因此选项
D 是假命题 .
2
10.a>b+ 1? a- b>1>0? a>b,但 a= 2,b= 1 满足 a>b,但 a= b+ 1,故 A 项正确. 对于 B,a>b
- 1 不能推出 a>b,排除 B ;而 a2>b2 不能推出 a>b,如 a=- 2,b= 1,(-2)2 >12,但-
2<1,故 C 项错误; a>b? a3>b3 ,它们互为充要条件,排除
D.
11.由题知 x 1 3
2 x 4
,当 a 2 时, ( x 2)( x a) 0 2 x a ,若 A 是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有 A
B 且 B A ,故有 a 4 ,即 a 4 ;当 a
2 时, B=
,显然不成立;当 a 2 时, ( x 2)( x a) 0
a
x
2 ,不可能有 A
B ,故
a , 4 .
12.不等式( x-1)(x-2 )>0,解得 x>2 或 x<1,所以 A 为(- ∞,1)∪(2 ,+ ∞).不等式 x2+ (a -1)x-a>0 可以化为 (x-1)(x+a)>0 ,当- a≤1时,解得 x>1 或 x<-a,即 B 为 (- ∞,- a)∪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