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中考政治专题十四 告别生活陋习 提高文明素养
材料一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
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唐山市交警部门开展统一行动,集中治理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据悉,经过近三个月的不间断治理,唐山市交通秩序已有所好转,期间,共有2000余人次受到了经济处罚。
材料二 相关部门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舌尖上的浪费”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这是对食物的亵渎。
材料三 法国卢浮宫水池中泡脚、埃及卢克索神庙墙面中文“到此一游”……今后,游客再出现类似不文明行为,有可能会被旅行社解约清退出旅行团。2014年4月17日,国家旅游局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了2014年版《团队境内旅游合同》《团队出境旅游合同》《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合同》和《境内旅游组团社与地接社合同》的示范文本,即日起在全国推行使用,其中首次明确规定,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旅游者如从事违法或违反公德活动,旅行社有权单方解约,扣除相关费用后退还余款。
考点一:“中国式过马路”
1.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这样的做法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是对自己生命健康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他们的行为给自身安全带来隐患,同时也扰乱和破坏了交通秩序。
2.产生“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
①交通设施不完善和不合理所致。如有的马路宽,信号灯时间太短,一些红灯设置不合理。
②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不礼让行人,才使得行人不得不扎堆保护自己的路权。
③国民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持有“从众心理”,规则意识欠缺。
④道路管理执法不严,违法行为不能得到相应惩戒,造成人们有法不依,法治难以落实。 3.“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危害
① 使当事人处于危险之中,自己的人身生命健康遭受威胁;②妨害交通秩序,导致交通堵塞;③违反交通规则,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更多人的人身安全受损和更大的财产损失;④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败坏社会风气;⑤影响城市形象,不利于招商引资等;⑥损害当地乃至国家、民族的形象。
4.请为减少“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发生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国家: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并加大交通法规的宣传,提升人们的交通守法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乱闯红灯的行人要加强教育。
②公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法制观念,遵守交通法规;提高道德素质,善于明辨是非,克服盲目从众心理;珍爱生命,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等等。 考点二:“中国式餐饮浪费”
1.“中国式餐饮浪费”的危害
①加剧资源的紧张状况;影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②带来环境的污染;③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④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⑤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⑥不利于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等等。
2.当前必须“拒绝浪费、厉行节约”的原因
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②合理利用资源,强化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反对餐桌浪费,加强资源节约,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节约和保护资源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但有利于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而且有利于社会发展。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既是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3.请为减少“中国式餐饮浪费”现象的发生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国家:出台法规政策,把浪费当成违法的行为来限制;加强对餐桌浪费现象的监管,打造公开透明的监督平台,特别是加强群众监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
②公民:坚持理性消费,到饭店用餐适度点餐(吃多少买多少),吃不了打包;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不爱慕虚荣、不攀比浪费;注重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积极宣传“光盘行动”的意义,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考点三:“中国式旅游”
1.如何看待旅游过程中的乱涂乱画等污损文物的行为?
①旅游景区的历史文物与名胜古迹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公民有保护文物的义务;②在旅游过程中故意污损文物既是违背社会公德的不道德行为,会受到社会公众的谴责,也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在旅游过程中故意污损文物的行为也有损社会文明风尚,影响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形象等。
2.为减少“中国式旅游陋习”现象的发生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旅游过程中的一些不文明的陋习加以处罚;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以德治国,大力倡导文明旅游的氛围,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道德素质。
②公民: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文明旅游,善于明辨是非,懂得做人从知耻开始。 考点预测
2015年中考命题可能会以文字、图表、漫画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要求学生从“是什么”的角度概括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影响;从“为什么”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告别这些陋习”的原因;从“怎么办”的角度从国家或公民的角度为“减少这些陋习”出谋划策、提出建议。
考点练习
1.“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一些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即“只要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属于( )
①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②受从众心理影响的行为 ③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④要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做法对杜绝和减少下面漫画中“中国式剩宴” 有益的是( )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控制人口数量 ③尽快制定反浪费方面的法律法规 ④通过媒体曝光浪费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在某中学餐厅的餐桌上都放着一个宣传牌,牌上印有一首名为《一滴汗一粒粮》的小诗:“一日不吃饿得慌,一季不吃饿断肠,手拍胸膛想一想,节约粮食理应当。”“节约粮食理应当”中的“理”是( )
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②节约资源人人有责 ③粮食是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④勤俭节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13年10月1日,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实施。旅游法明确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这一要求( )
A.表明道德规范是靠国家法律来保证实施的 B.说明公民的人身自由会受到一定限制 C.杜绝了旅游活动中的不文明行为 D.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
5.一名未成年学生在埃及著名历史文物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悍然刻下极具中国特色的“×××到此一游”几个大字,引起国人一片热议。下列热议中正确的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