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筝曲《春到湘江》音乐分析及美学意义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13:12: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筝曲《春到湘江》音乐分析及美学意义研究

作者:李娜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9期

【摘要】《春到湘江》是一首著名的古筝独奏曲,它是由王中山先生根据同名竹笛曲进行改编和移植的一首作品,本文对《春到湘江》的创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将音乐情感和演奏技巧在乐曲中运用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了移植乐曲对古筝在民族乐器发展中的影响。 【关键词】创作背景;演奏技巧;音乐情感 序言

《春到湘江》是将竹笛曲进行改编和移植的一首作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音乐演奏技巧的要求上升了一个空间,因此移植乐曲大量出现。所谓“移植乐曲”就是将在社会上成型的作品,通过一定的特殊技巧和音乐情感在另一个乐器上进行演奏,这样的作品被称为“移植乐曲”,而此作品基本保持原作品的原有曲风,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乐器演奏技巧和作者内心对音乐的情感,从而改变了原有的演奏技巧,“移植乐曲”的出现丰富了民族乐器的表现力,促进了民族乐器演奏技法的不断发展。 一、《春到湘江》的音乐作品分析

全曲由引子--(如歌的行板)主题--(欢腾的快板)高潮--尾声四部分构成,这样更能体现各乐段的不同变化,同时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

该乐曲是一首著名的古筝独奏曲,由宁保生先生以湖南花鼓戏音乐为素材,创作了这首竹笛作品《春到湘江》,宁保生先生的创作题材较为广泛,竹笛乐曲创作以地方性特色为主,以西、南、北三个方向都有相应的乐曲作为代表,有描绘宽阔草原的画面,如《草原抒情》,越有反映水乡丰收的场景,如《水乡丰收人欢唱》,有取材古老南音的遗风,如《南音抒怀》;既有中原大地的豪迈,也有西南竹林的风情。筝曲《春到湘江》是一首代表性作品,被列为中国十大名曲之一,随后由于时代的创新,各民族乐器的相互交融,由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进行其移植和改编为古筝独奏曲,王中山先生利用古筝较为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进行改编,保持原曲的基本曲调,将竹笛单旋律技巧进行复杂化,使其体现另一种形式的艺术价值。 (一)节奏上的复杂化

此旋律具有花鼓戏的特点,更加突出地体现了湖南地域性特色,乐曲表现了春天即将到来,万物复苏的幸福场面,这一改变使湘江两岸的人民也充满了激情,同时湘江两岸的人民被

古筝曲《春到湘江》音乐分析及美学意义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2ty91bq2v3qhtz4wh2h1h1yk7phhy00sk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