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历史之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图说历史之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与人文主义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和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2、 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形式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达芬奇等人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与人文主义的关系。
三、教学安排:1课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图片《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两幅画么,知道它们的作者是谁么,它是哪个国家的人,
解说——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
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最后的晚餐》——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神秘的微笑、耶稣的悲伤与平静、门徒们的激动以及犹太的退缩,这些属于人的悲喜被达芬奇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这幅肖像作品一反以前人物画那种刻板、冷涩的构图和呆板的表情模式,给予被描绘人物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活力,充分体现了重视人的价值、
崇尚人性的人文主义精神。
继续展示图片: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摩西》、《大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