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材料力学》考试:卷_A/闭卷/120分钟
学 院 : 专 业 :
班 级 :
姓 名 : 学 号 :
题 号 得 分 签 名 一 二 三 四.1 四.2 四.3 四.4 四.5 四.6 总 分 总分人
材料力学期末试卷(A)
考试方式:□开卷 █闭卷 考试时间:
一、选择题 (每题空2分,共10分)
1、构件的强度是指( C )。 A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B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C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D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抵抗弯曲的能力
2、关于低碳钢试样拉伸至屈服时,有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C )。 A 应力和塑性变形很快增加,因而认为材料失效 B 应力和塑性变形虽然很快增加,但不意味着材料失效 C 应力不增加塑性变形很快增加,因而认为材料失效 D 应力不增加塑性变形很快增加,但不意味着材料失效 3、单位长度扭转角?与( A )无关。
A 杆的长度 B 扭矩 C 材料性质 D 截面几何性质
4、关于用单元体表示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如下论述中正确的一种是( D )。 A 单元体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
B 单元体的形状不是任意的,只能是六面体微元 C 不一定是六面体,五面体也可以,其他形状则不行
D 单元体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但其上已知的应力分量足以确定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 5、偏心拉压实质上是( B )的组合变形。
A 两个平面弯曲 B 轴向拉压与平面弯曲 C 轴向拉压与剪切 D 平面弯曲与扭转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
1、试样AB受拉作用后,测出AB两点距离的增量为?l?5?10l?100mm,则A、B两点间的平均应变为5?10?4?2mm。若AB的原长为
。
第二、1题图
1
2009级《材料力学》考试:卷_A/闭卷/120分钟
2、变截面杆受力如图,从左至右横截面面积分别为A1=400mm2,A2=300mm2,A3=200mm2。则杆内的最大轴力为__40kN__,最大正应力为__133MPa__。
第二、2题图
3、如图所示两板用圆锥销钉联接,则圆锥销钉的受剪面积为
D??D?d?162。
FhqFqa2hA2aCaBd
第二、3题图 第二、4题图
4、用积分法求图示梁变形时,边界条件为yA?0、?A?0,连续条件为(yC)1?(yC)2、
(?C)1?(?C)2。
5、图示平面图形中阴影部分对z轴的静矩为0.32bh2。
6、如图所示三根压杆的材料及截面都相同,则最容易发生失稳的压杆是__A__。
F
F
F 0.4h
h
b z
ABC
第二、5题图 第二、6题图
三、简答和作图题。(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共10分)
1、简述低碳钢在拉伸实验中的四个阶段,并指明它的两个塑性指标。 答: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断裂阶段。 两个指标: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2、画出下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2
5m7m9m2009级《材料力学》考试:卷_A/闭卷/120分钟 2qa A B q C D a a a 3qa4qa3qa245qa4qa22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变截面轴受力如图所示,A端固定。M1=2500Nm,M2=1500Nm,d1=80mm,d2=50mm,材料的切变模量G=80GPa。(1) 试画出扭矩图;(2) 轴内最大切应力;(3) 轴内最大相对扭转角。
M1d1d2M2C500A500B(1)扭矩图(3分)
1500Nm4000Nm
(2)AB段:
?1?T1?1IP1BC段:
4000?40?10?3??39.8MPa3.144?12?80?1032
1500?25?10?3?2???61.1MPa3.14IP2?504?10?1232
故轴内的最大切应力为61.1MPa (4分)
T2?21(3)
?max??AB??BC?T1l1GIP1?3?T2l2GIP24000?500?10?3?3.1480?109??804?10?1232?
1500?500?10?0.0215rad3.1494?1280?10??50?1032 (3分)
3
2009级《材料力学》考试:卷_A/闭卷/120分钟
2、?形截面铸铁悬臂梁,尺寸及载荷如图所示。截面对形心轴zC的惯性矩IZ?10181cm4,
h1?96.4mm,P?50kN,求梁内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50kNA:50kN40kNmC:
解:内力图如上所示,A截面和C截面为危险截面,其应力分布如图所示。(2分) A截面:
30kNm?????A?AMAh1IZMAh2IZMCh2IZMCh1IZ??40?103?96.4?10?310181?10?810181?10?8?37.9MPa ?60.4MPa(4分)
40?103?153.6?10?3 C截面:
???C??30?103?153.6?10?310181?10?830?103?96.4?10?310181?10?8??45.3MPa
???C?28.4MPa(4分)
所以,最大拉应力:?max?45.3MPa
最大压应力:?max?60.4MPa
3、已知应力状态如图所示,试用解析法求:(1)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2) 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的位置和主应力的方向;(3) 最大切应力。
?30MPa20MPa40MPa
(1)?x??30,?y?40,?xy?20
4
相关推荐: